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79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Summary:  Therapy of foot infection in coal miners is difficult, partly due to their acceptance of the inevitability of its occurrence and partly due to the presence of mixed infection. Topical antifungal drugs (clotrimazole, ketoconazole) suppressed dermatophytes in 55% to 72% of men but led to an increase in Gram-negative bacilli in some instances, whilst suppression of Gram-negative bacilli may lead to the appearance of dermatophytes. Mixed fungal/bacterial infection of the toe- webs in coal miners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morbidity in the industry. It is necessary to recognise that control of foot infections in this group may require measures which will combat both fungi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Zusammenfassung:  Die Therapie der Fußinfektion bei Bergleuten ist schwierig, einmal da sie als unvermeidlich hingenommen werden, zum andern wegen des Auftretens von Mischinfektionen. Topische Antimykotika (Clotrimazol, Ketoconazol) unterdrückten Dermatophyten in 55–72% der Männer, führten aber in einigen Fällen zur Zunahme gramnegativer Stäbchen, während die Unterdrückung der gramnegativen Stäbchen zum Auftreten von Dermatophyten führen kann. Pilz-Bakterien-Mischinfektionen im Zehenzwischenraum von Bergarbeitern ist eine wichtige Krankheitsursache in diesem Industriezweig. Es ist notwendig, darauf hinzuweisen, daß die Bekämpfung von Fußinfektionen in dieser Patientengruppe Maßnahmen verlangt, welche sowohl die Behandlung von Pilzen als auch die von gramnegativen Stäbchen umfassen.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 分析煤矿井下矿工的尿液隐血情况,探讨血尿的来源、形成机制及防治对策。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6月期间两家煤矿的4 372例井下工人的尿液标本,与地面健康查体的1 884例尿液标本对比,经尿液化学分析仪筛查和显微镜人工复检,比较井下与地面工人的隐血阳性率差别。 结果 煤矿井下职工尿隐血436例,阳性率为9.97%,隐血1+及以上的占98.17%,同时伴蛋白尿者占9.40%;地面其他行业健康查体人群尿隐血122例,阳性率为6.47%。两者在尿隐血阳性率、隐血程度分布及蛋白尿阳性率方面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82、156.24、17.02,P < 0.01)。 结论 血尿程度和高温高湿环境下重体力劳动有关。随着矿井开采日益加深,井下高温高湿的极端工作环境日益增多,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应加强对井下矿工尿液常规的隐血监测。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煤矿伤工家庭功能状况,为医学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138名煤矿伤工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年龄伤工的情感介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4,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伤工在问题解决(F=23.697,P0.001)、角色(F=3.104,P0.05)、情感反应(F=13.165,P0.001)、情感介入(F=10.354,P0.001)、行为控制(F=3.074,P0.05)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经济收入的伤工问题解决(F=6.992,P0.001)、沟通(F=6.963,P0.001)、角色(F=10.834,P0.001)、情感反应(F=4.319,P0.05)、行为控制(F=3.591,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好转伤工的问题解决(t=6.465,P0.05)、总的功能(t=5.071,P0.05)比痊愈伤工要好。结论煤矿伤工家庭功能受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目的调查煤矿伤工的心身健康状况。方法使用煤矿伤工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康奈尔健康指数(CMI)调查了重庆天府矿务局职工总医院和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医院的煤矿工伤病人的心身健康状况。结果 1疲劳感(第1位)和习惯(第2位)在煤矿伤工的心身健康问题中所占比重较大;2煤矿伤工的心身健康状况好于大学生(t=-5.24,P0.001;t=-15.18,P0.001),精神障碍筛查率低于全国常模(χ2=13.031,P0.001);3煤矿伤工的心身健康状况在工种(t=-2.681,P0.01;t=-1.811,P0.05)、受伤种类(t=-3.586,P0.001;t=-3.776,P0.001)、年龄(t=0.940,P0.05;t=2.843,P0.01)、文化程度(t=2.329,P0.05;t=2.832,P0.01)存在差异。结论煤矿伤工心身健康状况良好,工种、受伤类型、年龄和文化程度都是影响心身健康状况的因素。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煤矿伤工睡眠状况,为医学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170名煤矿伤工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伤工睡眠状况各因子比例显著高于常模P≤0.01),睡眠不稳和服药情况较突出(t=6.083,P≤0.00;t=4.020,P≤0.00);40岁以上与40岁以下比较:睡眠质量(F=4.186,P≤0.01),觉醒不足(F=2.788,P≤0.05),入睡困难(F=7.009,P∠0.001)总分(F=3.68,P≤0.05);睡眠质量:未婚分数高于已婚(F=4.739,P≤0.05);睡眠不稳:离婚高于已婚(F=2.603,P≤0.05);受教育程度:睡眠状况总分,(小学及以下与中等和大学以上F=19.24,P≤0.001)。结论煤矿伤工睡眠状况最突出的是心理和生理反应和睡眠不足及睡眠质量不高;40岁以上伤工存在较严重的入睡困难和睡眠质量问题;未婚伤工睡眠状况好于已婚和离婚者;受教育程度越低,睡眠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矿难矿工医疗救治工作中医院感染管理的特点。方法对矿难矿工施救的医院进行现场调查,根据现有条件提出可行的感染控制措施,同时观察控制措施的效果,并结合患者病情的发展及时调整感染控制措施。结果经各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被救矿难矿工没有发生医院感染,有效地保障了医疗救治的成功。结论实施的感染控制措施适当、有效。  相似文献   
58.
59.
本文结合文献分析了276例煤工创伤性湿肺表现。X线表现具特征性:(1)间质型肺静脉淤血;(2)支气管肺炎或不受叶间裂限制的节段性肺炎或不张;(3)面纱样征象。讨论了形成因素,认为多种病原机制有关:(1)胸内压突然升高,瞬间传递性暴力冲击,程度不等地破坏了呼吸膜;(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肺循环障碍;(4)舒血管物质的形成。指出痰中带血丝症状较非煤工创伤性湿肺患者多见。  相似文献   
60.
Multiple method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were applied on data collected on 384 coal miners from the Lorraine region of France. Despite the irregularity of timing of visits over the follow-up period, similar estimates of decline resulted irrespective of the statistical method used. Deceased smokers showed the highest rates of decline in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during 1 second (FEV1) of 65 to 72 ml/yr, whereas the alive non-smokers had the lowest decline estimates of 42 to 48 ml/yr. Estimates of FVC decline were found to parallel those of FEV1. For about one-half of the cohort, data were available to compare FEV1 decline before and after retirement using a profile analysis. Based upon a “differencing” method of regression, retirement from the coal mine had the effect of decreasing the rate of decline for those who had never smoked; smokers, however, showed an increasing rate of decline. © 1994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