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5篇
  免费   570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97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44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58篇
内科学   684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96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787篇
预防医学   19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19篇
  1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17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7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appa B(NF-κB)的活性在急性白血病发病及疗效中的意义及其与W ilm s肿瘤基因(WT1)、B细胞淋巴瘤基因(Bc l-2)表达的关系。方法用EMSA方法检测4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病人(分初治、难治及完全缓解组)和30例对照骨髓细胞中NF-κB的活性,用RT-PCR方法检测了各组病人骨髓细胞中WT1、Bc l-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难治组NF-κB活化明显高于初治组,初治组又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未检测到NF-κB活化;NF-κB活性与WT1、Bc l-2的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909,P<0.01;r=0.494,P=0.037)。结论NF-κB的活性及WT1、Bc l-2的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及疗效有关。难治性白血病疗效差可能与NF-κB的活性及WT1、Bc l-2的表达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下急性白血病(AL)细胞增殖与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初诊和难治复发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化疗前留取骨髓5 m l,制备骨髓单个核细胞(MNC)悬液,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G-CSF(5,10,15,20,25 ng/m l),培养24h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DNA倍体的量。同时选用G-CSFR、CD34的单抗,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G-CSFR、CD34在AL和正常粒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骨髓MNC培养24 h后各浓度的DNA倍体量在AML随着G-CSF浓度的增加有上升趋势,在ALL和正常对照无明显变化。G-CSFR、CD34的表达率:AML:(68.59±13.99)%,(45.15±4.22)%;ALL:(1.90±0.93)%,(46.75±3.15)%;正常对照:(70.5±10.8)%,(3.15±0.22)%。AML的G-CSFR表达率与A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的G-CSFR表达率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F可促进AML细胞增殖,不促进ALL细胞和正常粒细胞增殖;G-CSFR主要表达于成熟及恶性粒细胞,不表达于淋巴细胞。此结果在临床治疗白血病的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SiRNA联合asODN靶向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靶向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siRNA和asODN联合应用逆转人白血病耐药细胞K562/A02的效果。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MDR-1基因同一序列的siRNA和asODN及阴性对照siRNA,采用转染试剂lipofectin2 000分别转染人白血病耐药细胞K562/A02;利用RT-PCR检测MDR-1mRNA和Western Blot检测MDR-1蛋白质的表达;采用罗丹明123外排实验检测P-糖蛋白(P-gp)的转运功能,MTT法检测K562/A02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逆转效果。结果:siRNA、asODNa、sODN和siRNA联合应用均能降低MDR-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提高P-gp的转运功能,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明显恢复,asODN和siRNA联合应用效果明显提高(P<0.05),低浓度的siRNA(200 nmol/L)比高浓度的asODN(5μmol/L)的效果强(P<0.05)。结论:siRNA、asODN能有效地逆转人白血病耐药细胞K562/A02的多药耐药,asODN和siRNA联合应用效果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CD45辅助设门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免疫表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几组三色荧光标记抗体检测25例FAB分型为ALL的儿童骨髓或外周血免疫表型。结果:25例ALL儿童中,B型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T型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双标记5例,在T-ALL中,淋系抗原阳性率表达顺序为CD7>CD3>CD5,在B-ALL中,淋系抗原阳性率表达顺序为CD19>CD10>CD22>CD20,在T-ALL、B-ALL及双标记中还可同时表达髓系抗原(CD13、CD14、CD15、CD33),且髓系标记抗原在T-ALL与B-ALL中出现的频率相同。结论: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技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可准确将幼稚细胞从正常细胞群中分离出来并专门对异常细胞群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将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B型和T型白血病及双标记,并能反映髓系抗原阳性的ALL(M y+ALL),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运用双色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患者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白血病细胞膜免疫表型。结果分析7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12例,占16.0%;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24例,占32.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37例,占49.3%。混合型急性HALL/B有2例,占2.6%。ALL患者除均表达淋系抗原外,同时伴有髓系统抗原的表达;AML患者除均表达髓系抗原外,少部分同时伴有淋系抗原的表达。AML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百分率成人明显高于儿童(73%/27%)。结论流式细胞技术能准确地分析并鉴别出急性白血病各型别,是白血病诊断分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新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ZCH-7-2D3单克隆抗体(单抗)与白血病细胞的反应性及其在白血病免疫学诊断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D45设门和多色流式细胞术,对经30余种标准单抗业已定型的100例白血病患者新鲜的骨髓细胞或外周血标本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杲:2D3抗原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病例中的阳性率(10/31)明显低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39/55,P〈0.01);2D3在3例B系/髓系混合型白血病病例中均有表达,而在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中不表达,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中阳性率(3/5)与B系ALL病例中的阳性率(9/28)差异无显著意义(P=0.2389)。2D3在ALL各免疫亚型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5632);在AML各亚型中除2例AML—M6患者不表达外,其余AML亚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抗2D3主要与AML细胞反应,但在识别白血病细胞分化阶段上未发现特殊性。  相似文献   
97.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aploidentical lymphocyte infusion on refractory and relapse acute leukemia. Methods The haploidentical 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 was used to treat for relapse acute myeloid leukemia 3 patients (M2 2 eases, M4 lcase), one relapse acute lymphocyte leukemia from April 2006 to October 2007. Four cases who had accepted secondly regimens were ineffective,after relapse. Collecting donor lymphocytes, parents children as donor supply in 3 cases, mother as donor supply one case. Before 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 patients received chemotherapy of different regimens. Donor haploidentical iymphocytes irradiated by 6-8 Gy radial were infused when patients white cell count was at the lowest after the chemotherapy. The average of infusion cells was 2.3 (1.4-3.1)×108/kg. Results One patient acquired complete remission and two patients were effective in three relapse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t was ineffective in relapse acute lymphocyte leukemia. No transfusion related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was observed. One patient has had herpes zoster virus infection. Conclusion Haploidentical 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 with chemotherapy are effective for refractory and relapse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but the infused cell quantity and irradiated dosage must be further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初诊骨髓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搜集经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及遗传学(MIC)分型综合分析确诊的成人初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8例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6例,所有患者均行骨盆及股骨中上段MRI检查,选取20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将患者骨髓MRI表现按浸润程度和范围分为5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3例属Ⅰ~Ⅲ级,5例属Ⅳ级,无Ⅴ级病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2例属Ⅴ级,4例属Ⅳ级,无Ⅰ~Ⅲ级病例。两组患者MRI分级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c=5.231,P<0.01)。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初诊患者骨髓MRI多显示弥漫浸润,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股骨头及大转子可保持正常信号,前者受累范围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99.
张爱梅 《职业与健康》2004,20(11):152-153
目的总结分析强烈化疗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1例患儿采用(VDLP)方案诱导缓解,缓解后用CAT、HDMTX、EA、VDLP方案早期巩固强化治疗,用MTX、6-MP维持治疗,用MA、EA、VDLP方案定期加强治疗,用HDMTX联合三联鞘注对庇护所白血病进行预防.结果完全缓解率(CR)95.8%,标危ALL为97.2%,高危ALL为92%.5 a无事件生存(EFS)率为(70.2±6.2)%.标危ALL为(70.2±5.0)%,高危ALL为(55.3±8.9)%.结论采用多种非交叉耐药性抗肿瘤药物交替联合强烈化疗,庇护所预防治疗及完善的辅助治疗措施是减少白血病复发,提高EFS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