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0篇
  免费   561篇
  国内免费   125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208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615篇
口腔科学   112篇
临床医学   402篇
内科学   376篇
皮肤病学   141篇
神经病学   553篇
特种医学   7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596篇
综合类   76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64篇
眼科学   69篇
药学   377篇
  4篇
中国医学   124篇
肿瘤学   157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477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66篇
  1982年   65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55篇
  1979年   41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4 毫秒
31.
目的 观察大鼠全脑不同剂量照射后1月内不同时间点血清中S-100B的变化,以探讨S-100OB在早期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变化特征.方法 对大鼠予4 MeV电子线分别单次全脑照射2、10和30 Gv制备大鼠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照射后1 h、6 h、12 h、24 h、3 d、1周、1个月血清中S-100B的浓度.结果 大鼠血清S-100B浓度在照射后6 h升高最明显,照射后12 h浓度下降,照后24 h再升高(除外2 Gy组为在照射后3 dR升高),随后下降直到最后观察时间点.结论 大鼠全脑照射后血清S-100B水平发生了变化,不同剂量组血清S-100B浓度有显著性差异,剂最越高,浓度越高.结果 提示S-100B可能会成为检测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重要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长耳白兔受一次与分次~(60)Cor线不同剂量照射后一个月内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DNA合成率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表明一次性照射各剂量组均在照后第1天DNA合成受抑最严重;照后第3天各组开始恢复;第7天各组均恢复到照前水平。在分次照射停照后1.0Gy组不但未下降反而有升高趋势。当剂量率、累积剂量均相同,仅分割次数不同时发现0.05Gy/d组受抑程度比0.10Gy/d组明显。  相似文献   
33.
34.
采用紫外线充氧自血回输治疗多形性红斑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40%;甲皱微循环改善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75%,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证明,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是治疗多形性红斑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35.
36.
全波段紫外线照射对人T细胞亚群计数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T细胞亚群标记技术,研究全波段紫外线(UV)照射人体外周血对T细胞亚群计数的影响。UV照射使CD和cd细胞显著减少,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与剂量有关;CD4/CD8比值也显著降低,CD细胞在UV照射后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UV照射能选择性地作用于人T细胞不同亚群,提示UV照射可能影响T细胞不同亚群的功能,从而调控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7.
伽玛刀治疗垂体大腺瘤临床分析(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伽玛刀治疗垂体大腺瘤的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30例垂体大腺瘤病人用1.0T磁共振定位,Gamma-plan计划系统规划,等剂量曲线45%~60%(平均49.7%),周边剂量12~35Gy(平均22.9Gy),中心剂量24~70Gy(平均45.4Gy).Leksell伽玛刀实施放射外科治疗。分析治疗后垂体大腺瘤病例,总结其疗效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随访12~60个月,平均28个月,肿瘤完全消失6例(20%),肿瘤缩小19例(63.3%),无变化5例(16.7%);19/20(95.5%)功能性垂体腺瘤内分泌症状改善,临床症状好转,1例过早绝经(年龄36岁);5/10(50%)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体积缩小.症状改善。结论 伽玛刀对于垂体大腺瘤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疗神与腺瘤的举类型、体积、照射剂量、剂量体剂、MRI信号特征密切相姜。  相似文献   
38.
伽玛刀治疗功能性垂体瘤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伽玛刀治疗分泌型垂体瘤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1997年9月至2001年11月,248例垂体瘤经伽玛刀治疗。其中.73例年龄在16至61岁的分泌型垂体瘤获得详细随访,53例为PRL型,11例GH型,2例为ACTH型,6例为PRL合并GH型,1例为PRL合并ACTH型。7例为术后复发和残留。23例曾接受过嗅隐亭治疗。平均肿瘤容积为5.83cm^3(0.14~25.20cm^3)。边缘剂量为8~35Gy。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36例(49.3%)内分泌恢复正常。内分泌恢复正常的比率3个月后1.4%,6个月后16.4%.1年后45.2%,2年后49.3%。3例(4、1%)发生垂体瘤功能低下。1例复发二次治疗。无病例发生视路受损。结论 伽玛刀治疗分泌型垂体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长期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仍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9.
低剂量γ射线全身照射对猴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大动物低剂量全身照射的适宜剂量 ,以便评价低剂量全身照射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方法 食蟹猴 32只随机分为 4组 ,用γ射线 (吸收剂量率为 0 175mGy min)分别照射0、30、5 0和 75mGy。分别在环磷酰胺处理前、后 ,亦即照射前和照射后 1、2、8、33和 5 0周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 (NTERT)。结果 结果显示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尤其是CD1 6 参与免疫调控 ,出现时间 剂量的反应 ;体液免疫中以IgA升高为特征 ,照射后第 8周 5 0和75mGy 2个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NTERT结果显示 ,在照射后第 2周 ,第 1、2、3组分别与第 4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第 1组分别与第 2、3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γ射线单次低剂量全身照射对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的食蟹猴红、白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其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Iodine-125 interstitial irradiation for cerebral glioma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