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9篇
  免费   803篇
  国内免费   990篇
耳鼻咽喉   291篇
儿科学   407篇
妇产科学   126篇
基础医学   1303篇
口腔科学   107篇
临床医学   1289篇
内科学   1233篇
皮肤病学   353篇
神经病学   360篇
特种医学   2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52篇
综合类   2820篇
预防医学   727篇
眼科学   248篇
药学   785篇
  37篇
中国医学   139篇
肿瘤学   1421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74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379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625篇
  2011年   716篇
  2010年   678篇
  2009年   617篇
  2008年   761篇
  2007年   672篇
  2006年   654篇
  2005年   692篇
  2004年   475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甲叉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不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甲叉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C677T错义突变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不平衡研究,探讨该突变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对115个精神分裂症同胞及核心家系中,用XDT和MAPMAKER/SIBS软件系统进行MTHFRC677T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不平衡分析。按照不同的诊断范围将家系分类,分别在全体家系及发病年龄小于25岁的家系中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 在4种不同的诊断分类下,对全体家系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未发现阳性结果。对发病年龄小于25岁的患者家系进行分析时发现,在4种不同的诊断灵感上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小于0.05及0.01。结论 MTHFR C677T错义突变可能为影响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基因之一,尤其是在发病年龄较早的患病群体中。  相似文献   
92.
目的为探讨遗传因素在鄂西苗族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AAID)发生中的作用,从分子水平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对鄂西苗族部分家系及医学散发病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进行听力测试,确诊为AAID的82名患者,采外周血作PCR-RFLP分析,对照组为正常苗族50名.结果82名患者中27例具有mtDNA1555A→G异质性突变,10例为均质性突变,该位点突变率为45.1%,其中异质性突变占72,9%,而对照组均无此突变.结论mtDNA1555A→G突变是鄂西苗族个体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易感致聋的分子基础,异质性突变在苗族AAID中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初步了解中国汉族女性雄激素过多症患者中2 1-羟化酶缺陷症(2 1- hydroxylasedeficiency,2 1- OHD)携带者发生率,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兴奋试验结果与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82例汉族女性雄激素过多症患者及14名健康女性进行ACTH兴奋试验,并应用PCR扩增产生限制性酶切位点方法检测已知的9个2 1- OHD常见突变位点。结果 雄激素过多组(n=82 ) F0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 1) ;17- OHP0 及17- OHP6 0 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 1) ,而F6 0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 5 )。比较17- OHP净增值及17- OHP净增值/ F净增值,雄激素过多组也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 1)。正常对照组未检测出细胞色素P4 5 0 (cytochrome P4 5 02 1,CYP2 1)基因突变。发现雄激素过多组4例CYP2 1基因突变携带者(4/ 82 ,4 .9% ) ,分别携带V2 81L(2例) ,i2 g及Q318X(各1例) ,携带者的ACTH兴奋试验结果与正常对照及未检出突变的雄激素过多症患者的结果存在一定的交叉。结论 82例汉族雄激素过多症女性中2 1- OHD携带者为4例,占4 .9%。ACTH兴奋试验不能用以发现携带者,应进行基因检测确定。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利用寡核苷酸芯片平行分析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区S、前核心抗原pre C区、X区、聚合酶P区 12个已知的突变位点。方法 针对S、pre C、X、P区的 12个突变位点 ,设计位于乙肝病毒反义链的 2 4条寡核苷酸探针和两对PCR引物 ,探针长度为 14~ 18bp ,其 5′端连有氨基己烷和T15间隔子 ,合成后经点样仪点到醛基化玻片上。两对PCR引物分别用于扩增S与P区内的 5个突变位点和X、前C区内的 7个突变位点 ,其中上游引物含有荧光标记。不对称PCR扩增所得到的荧光标记的单链DNA与寡核苷酸阵列杂交、清洗后经扫描分析实验结果。结果 在对 12个乙肝阳性样品前核心抗原C和X区的突变检测中 ,存在 176 2A→T ,176 4G→A联合突变的有 2例、1896G→A突变的 3例、同时存在 176 2A→T、176 4G→A联合突变和 1896G→A突变的 1例、未存在任何突变的样品 6例。在 12个乙肝阳性样品的表面抗原S的突变检测中 ,未发现有突变出现。部分样品的随机测序结果与寡核苷酸阵列杂交结果一致。结论 寡核苷酸芯片适于快速、平行、大量检测突变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1例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部分性联合缺陷症患者CYP17A1基因突变特点,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类型初步探讨P450C17酶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1例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部分性联合缺陷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亲属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设计7对引物扩增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的连接区域,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产物胶回收后直接做为DNA双链模板测序。DNA双链模板不一致的PCR产物经克隆后测序。测序结果在核苷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CYP17A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为5994-5995delAT/7541C>T复合杂合子。这两种突变均未见报道。推测5994-5995delAT导致I259H,274X,突变形成的截短蛋白质缺少血红素结合区域,因此是没有功能的;而通过人类P450C17酶计算机模型分析显示7541C>T导致的A398V远离酶的活性中心,推测突变可能使酶的活性减弱,而不是完全地丧失。患者临床表现为有自发不规则月经及轻度高血压、低血钾,结合激素测定结果提示肾上腺和性腺保留部分功能。因而患者的基因型与其临床表型是一致的。结论应进行突变P450C17酶的功能学研究来进一步明确结构改变对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突变型天花粉蛋白TCSYFF81-83ACS的生物活性及免疫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一种突变型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并对其生物活性和免疫原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TCS分子上可能的抗原决定簇位点(YFF81-83)进行定点突变,并将所构建的突变体(TCSYFF81-83ACS)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及纯化。随后与野生型TCS(wTCS)比较,分析其DNA酶活性、致核糖体失活活性、免疫原性和急性毒性。结果:初步检测显示,所构建的突变型TCS活性与wTCS活性几乎相当,而其免疫原性有所降低。结论:通过该方法改造TCS是可行的,有可能为抗HIV治疗提供一种高效、低毒、廉价的药物。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中国浙江地区汉族人群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m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W)基因-17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布。方法收集浙江地区142名无血缘关系健康个体的静脉血,提取DNA,分别应用四引物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ntem,ARMS)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方法对MIF基因-173位点SNP多态性进行分型,并将PCR产物克隆及测序鉴定。结果MIF基因-173位点检测到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分布皆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四引物ARMS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两种方法结果完全一致。统计分析显示,中国汉族人MIF基因-173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欧洲白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日本人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引物ARMS法是一种准确、快速和经济的SNP测定方法。MIF基因-173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具有种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通过通道蛋白特定位点(P266T)突变,观察对ATP敏感性钾通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方法: 将Kir6.2及其突变子P266T的cDNA导入人胚肾细胞,表达ATP敏感性钾通道,用膜片钳方法研究KATP电生理特性。 结果: KATP(P266T)开放能力是野生型的2倍; KATP(P266T)密度仅是野生型20%; KATP(P266T)对ATP敏感性降低;对pH敏感性增高。 结论: KATP特定位点(P266T)突变可改变KATP电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HBV前C区(PreC)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88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标本,包括36例无症状携带者(其中24例为HBV携带者,12例为HBsAg携带者)、36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和16例肝硬化患者。所有标本均经型特异性引物PCR法鉴定为HBVC基因型,并用巢氏PCR法扩增HBVPreC和BCP基因片段,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序,然后用ClustalW1.8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50例HBeAg阳性患者中,无症状携带者、慢性乙肝和肝硬化组的T1762/A1764双突变率和T1846突变率分别为12.5%、42.1%、100%和0%、5.3%、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和0.02)。在38例HBeAg阴性HBV感染者中,无症状携带者、慢性乙肝和肝硬化组的T1762/A1764双突变率分别为16.7%、58.8%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肝硬化组的C/G1753突变率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者及慢性乙肝组(分别为55.6%、8.3%、11.8%,P=0.01),其A1896突变率也高于无症状携带者组(分别为55.6%、8.3%,P=0.01)。结论HBVT1762/A1764双突变与C基因型HBV慢性感染者的疾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中国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r)患者的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的胚系突变类型.方法 对9个FAP家系18名成员进行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检测APC基因有无大片段缺失.再应用PCR扩增APC基因的15个外显子区域,经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对每个扩增片段进行筛查,流出峰异常的片段,经DNA测序验证小片段的改变.结果 9个家系中有3个家系发现有APC基因的胚系突变:家系2为c.3184-3187 del CAhA,家系4为c.5432C>T,家系9为c.3925-3929 del AAAAG.3种突变中c.5432C>T在数据库中未见报道.结论 中国人不同的APC基因的胚系突变可引起FAP;无APC胚系突变的FAP患者的发病可能存在其他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