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23篇
  免费   1001篇
  国内免费   720篇
耳鼻咽喉   13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48篇
口腔科学   126篇
临床医学   3713篇
内科学   4187篇
皮肤病学   215篇
神经病学   1696篇
特种医学   12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607篇
综合类   6407篇
预防医学   1136篇
眼科学   137篇
药学   2510篇
  58篇
中国医学   1449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589篇
  2022年   535篇
  2021年   629篇
  2020年   636篇
  2019年   721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669篇
  2016年   766篇
  2015年   917篇
  2014年   1532篇
  2013年   1416篇
  2012年   1745篇
  2011年   1809篇
  2010年   1572篇
  2009年   1533篇
  2008年   1581篇
  2007年   1343篇
  2006年   1199篇
  2005年   1046篇
  2004年   787篇
  2003年   549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330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7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及部分炎症因子间的关系。方法 将1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按颈动脉超声表现分为三组;正常动脉型、稳定型颈动脉硬化组、不稳定性斑块组;比较三组病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存在率。同时也比较了三组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值。结果 三组病人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及部分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 :为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与急性脑梗死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 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美国HPSONOS 45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行颈动脉超声检测 ,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 63 .0 4% ,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2 1.74% ,高危因素中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显著性相关 ,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史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未达到显著性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较低 ,但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3.
采用小猪双侧颈动脉结扎伴失血模型检测双侧颈动脉的结扎伴失血对脑氧分压和O-酪氨酸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小猪脑氧分压为(51±4)托.颈动脉结扎和失血后60min降为(10±1.5)托(P<0.001),当颈动脉恢复通畅和失血再灌注后,脑氧分压增至(40±6)托,此值与预试验时的脑氧分压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中脑纹状体中的O-酪氨酸的含量为(0.57±0.19)nmoles/g组织.缺血试验后1h其含量明显升为(29±0.5)nmoles/g组织(P<0.005),显示缺血后再灌注导致脑纹状体O-酪氨酸显著上升.提示组织中羟基产生增加,可能与新生小猪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4.
75.
众多血管、血液和心脏异常可以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其中血管的异常是主要的病变基础,动脉粥样硬化则是最常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对3组样本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依据详细观察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特征及分布特点,探讨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三者之间的因果关联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二维、脉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1例及对照组非糖尿病患者50例,分别进行对比分析。观察颈动脉内有无斑块形成、管腔有无狭窄,测量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粥样硬化主要是以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狭窄为特征。结论 多普勒超声技术是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观察分析简便、重复性好、无创伤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临床搜集脑梗死或TIA患者80例经彩色B超示具有颈内动脉斑块40例为A组,椎动脉斑块40例为B组,均服用辛伐他汀进行了1年临床观察随访,对其作用差异性进行相关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年龄56—78岁,均有过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两组患者均采用辛伐他汀20mg qd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年,以1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为评价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观察颈内动脉斑块组(A组)、椎动脉斑块(B组)1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百分率,统计学方差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性。结论通过对有过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患者同时伴有颈内动脉斑块或椎动脉斑块进行口服辛伐他汀稳定动脉斑块治疗,1年临床观察随访,颈内动脉斑块组和椎动脉斑块组两者之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百分率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79.
脑动静脉畸形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动静脉畸形(AVM)实验性动物模型建立是研究AVM必不可少的。建立脑AVM实验性动物模型最常用的动物是猪,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猪的脑AVM模型建立的方式:利用猪的自然奇网模式,颈动脉一颈内静脉瘘模式,奇网一海绵窦交通模式,利用导管形成AVM模型以及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端一端吻合模式。随着此项工作的不断完善,对脑AVM的病理生理、血流动力学的认识定会进一步提高,这将会更有力地有助于AVM的治疗。  相似文献   
80.
2007年5月31日至6月2日,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血液净化论坛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论坛收到论文稿403篇,举行了9场大会报告、36场专题报告、3场卫星会议及23个口头报告。会议以透析并发症为主题,同时也对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进行了深人探讨。国内肾脏病学知名专家黎磊石院士、刘志红院士、陈香美教授等作了大会报告,着重阐述了血液净化领域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大会还邀请国际肾脏病学专家Swans教授作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进展的专题报告,以及心血管病专家张运院士作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研究进展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