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4篇
  免费   1120篇
  国内免费   736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954篇
口腔科学   182篇
临床医学   535篇
内科学   598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148篇
特种医学   1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90篇
综合类   2137篇
预防医学   238篇
眼科学   83篇
药学   721篇
  6篇
中国医学   403篇
肿瘤学   1240篇
  2024年   226篇
  2023年   773篇
  2022年   700篇
  2021年   839篇
  2020年   627篇
  2019年   657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目的分析蛋白磷酸酶(PHLPP)基因表达水平对血管损伤后狭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大鼠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研究组大鼠鼠尾静脉给予PHLPP腺病毒,对照组大鼠鼠尾给予空载病毒。给予颈动脉球囊损伤,2周后取颈动脉,切片后染色,观察血管损伤后狭窄程度。细胞实验,取大鼠血管平滑肌原代细胞,分别将质粒pc DNA3.0/PHLPP(研究组)和pc DNA3.0/空载(对照组)转染至该细胞,采用EDU、划痕实验对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进行检测;Western blot技术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和PHLPP基因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的损伤血管后狭窄程度较对照组减轻,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PCNA和MMP2的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HLPP表达水平可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而影响损伤后血管的狭窄程度;抑制PCNA和MMP2表达可能为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究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13(RGS13)在结直肠癌(CRC)进展中的作用。方法:使用TCGA数据库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在mRNA水平分析CRC组织和细胞中RGS13 的表达量,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进一步分析。用ATP细胞活力检测实验、软琼脂克隆集落形成实验和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检测RGS13对CR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RT-qPCR等实验探究其下游分子机制。结果:RGS13在CRC组织与细胞系中低表达(P <0.01),RGS13 表达越低,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越短(P =0.017)。RGS13 的下调可显著促进CRC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P <0.01),表明RGS13在CRC进展中发挥抑癌作用。机制上,RGS13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的蛋白水平,进而降低癌基因c-Myc、MMP7 和CCND1等的表达水平(P <0.01),发挥对CRC的抑制作用。结论:RGS13可能通过下调β-catenin发挥抑制CRC进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3,MEG3)对卵巢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卵巢上皮细胞和卵巢癌细胞MEG3表达情况。通过慢病毒转染携带MEG3全长序列的载体和空白载体于SKOV3人卵巢癌细胞中,分别作为实验组细胞和对照组细胞,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迁移能力,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人卵巢癌细胞SKOV3、OVCAR3和A2780中MEG3的表达显著低于人卵巢上皮细胞IOSE80(均P<0.05)。通过慢病毒转染外源性上调SKOV3细胞MEG3的表达,实验组细胞MEG3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穿过基质胶的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迁入下室的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MMP-2和MMP-9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MEG3低表达于人卵巢癌细胞系,并可下调MMP-2和MMP-9的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究过表达Tafazzin(TAZ)对口腔舌鳞癌CAL-27、SCC-1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成功过表达TAZ的慢病毒载体转染CAL-27、SCC-15细胞,分为过表达TAZ组(overexpression TAZ, OE TAZ)和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 NC)。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分别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TAZ病毒转染成功;过表达组较对照组增殖升高,迁移侵袭明显增强;增殖相关蛋白p-Erk,p-Akt表达量升高,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钙黏连蛋白(E-Cadherin)降低,波形蛋白(Vimentin)升高。结论:过表达TAZ可能通过影响p-Erk、p-Akt、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促进口腔舌鳞癌CAL-27、SCC-1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非吞噬细胞氧化酶4(NOX4)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A549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组:TGF-β(刺激)组,空白对照组,二甲苯基碘(DPI,NOX4抑制剂)组,TGF-β+DPI组,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ROS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OX4、snail、E-cadherin蛋白表达;划痕实验检测A549细胞迁移能力。结果经Quantity One软件定量后,TGF-β组NOX4表达为:1.80±0.07,TGF-β+DPI组为0.49±0.03(F=327.071,P<0.001);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TGF-β组snail蛋白为9.0±0.6,TGF-β+DPI组为1.8±0.3(F=119.097,P<0.001);TGF-β组E-cadherin蛋白为0.5±0.1,TGF-β+DPI组为3.3±0.3(F=71.063,P<0.001);以上结果表明DPI可以抑制A549细胞NOX4表达且可以抑制其EMT进程。TGF-β+DPI组与TGF-β组比较,划痕愈合率降低(F=33.899,P<0.001);表明DPI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结论 DPI抑制NOX4的表达后,TGF-β诱导的A549细胞迁移被抑制,并且与TGF-β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7.
刘磊 《安徽医药》2022,26(12):2389-2394
目的探讨白头翁皂苷 B4(AB4)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该研究起止时间为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10月。体外培养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 GES-1与胃癌细胞 HGC-27,采用不同浓度( 25、50、100 μmol/L)的 AB4处理 24 h,通过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筛选 AB4适宜浓度用于后续研究。 Transwell实验检测 HGC-27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 AB4对 HGC-27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AB4对 HGC-27细胞中去乙酰化酶 6(SIRT6)蛋白表达的影响;干扰 SIRT6表达联合 AB4处理后,采用上述检测方法检测 HGC-2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放射敏感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DNA激活蛋白激酶催化亚基( DNA-PKcs)、 DNA双链修复蛋白 Rad51、DNA修复酶 Ku80、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 NC组相比, AB4处理后 HGC-27细胞存活率[( 100.01±9.57)%比( 86.57±6.58)%、(65.45±8.45)%、(49.58±7.96)%]显著降低( P<0.05),迁移细胞数[( 98.47±8.79)个比(43.57±6.53)个]与侵袭细胞数[(88.42±9.32)个比( 45.56±5.13)个]显著减少( P<0.05)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SIRT6蛋白表达水平(0.42±0.03比 1.03±0.15)显著升高( P<0.05);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显示 AB4可降低 HGC-27细胞存活分数( P<0.05)增加增敏比,降低 Rad51、DNA-PKcs、Ku80的表达水平( P<0.05);干扰 SIRT6表达联合 AB4处理后,迁移细胞数[(44.25±5.52)个,比( 86.47±11.16)个]与侵袭细胞数[(48.56±6.29)个比( 90.17±12.13)个]显著增多( P<0.05),MMP-2、MMP-9 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 P<0.05)细胞存活分数显著升高( P<0.05)Rad51、DNA-PKcs、Ku8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结论促进 SIRT6的表达进而发挥抑癌细胞 HGC-27增殖、迁移及侵袭的作用,并增加胃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白鲜皮水提物(cortex dictamni aqueous extract,CDAE)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损小鼠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晚期病变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ApoE-/-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和CDAE高、中、低3剂量组(CDAE3.2、1.6、0.8 g·kg-1),每组10只。从第12周龄开始给药至18周龄。实验结束时测定给药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取各组小鼠主动脉弓,OCT包埋,每只小鼠制作80张病理切片(厚6μm),计算各组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病变的面积。体外实验测定CDAE给药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CDAE给药后可明显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CDAE中、高剂量组给药后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各给药组血脂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体外实验表明,CDAE可明显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PDGF诱导的平滑肌细胞迁移。结论CDAE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病变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水平,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对心肌细胞缺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H9C2分为4组:正常组(H9C2)、缺氧组(Hypoxia+H9C2)、CORM-2组(CORM-2+Hypoxia+H9C2)和iCORM-2组(iCORM-2+Hypoxia+H9C2)。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心肌细胞活性和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HMGB1核浆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胞浆内HMGB1表达和总HMGB1的表达情况,以及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结果:缺氧组与正常组比较,细胞活性下降,凋亡率增高(9.5%vs 27.4%,P<0.05),胞浆HMGB1迁移增加,细胞总HMGB1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增加(P<0.05)。CORM-2组与缺氧组相比,细胞的活性升高(P<0.05),凋亡率降低至14.1%,胞浆HMGB1释放量及总表达量减少,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ICORM-2组与缺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CORM-2通过影响HMGB1分布及表达减轻心肌细胞缺氧损伤。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初步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之后迁移能力的变化与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和连环蛋白p120(p120ctn)的关系。方法 DMEM培养基培养HUVEC,将HUVEC分为对照组和损伤组。Transwell实验检测HUVEC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测定p120ctn与VE-cad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实验检测VEcad的定位表达变化。免疫共沉淀法检测p120ctn与VE-cad的相互结合。结果 Transwell实验发现HUVEC经损伤刺激6、8 h后迁移能力最强(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UVEC损伤6、8 h后p120ctn及VE-cad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免疫荧光实验显示HUVEC经损伤刺激后,VE-cad的定位由细胞膜转到细胞浆。免疫共沉淀证实p120ctn可以与VE-cad相互结合。结论 HUVEC损伤刺激后迁移能力增强,其机制可能与升高的p120ctn将VEcad由细胞膜携带入细胞浆导致VE-cad膜表达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