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57篇
  免费   4630篇
  国内免费   5593篇
耳鼻咽喉   422篇
儿科学   591篇
妇产科学   669篇
基础医学   7511篇
口腔科学   1376篇
临床医学   8773篇
内科学   7120篇
皮肤病学   524篇
神经病学   1596篇
特种医学   41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7篇
外科学   4779篇
综合类   21751篇
预防医学   5297篇
眼科学   832篇
药学   7256篇
  63篇
中国医学   3326篇
肿瘤学   5316篇
  2024年   389篇
  2023年   1302篇
  2022年   1128篇
  2021年   1406篇
  2020年   1292篇
  2019年   1366篇
  2018年   840篇
  2017年   1361篇
  2016年   1739篇
  2015年   1985篇
  2014年   3165篇
  2013年   3228篇
  2012年   4411篇
  2011年   5146篇
  2010年   4453篇
  2009年   4258篇
  2008年   7433篇
  2007年   5452篇
  2006年   3932篇
  2005年   5737篇
  2004年   4933篇
  2003年   3861篇
  2002年   2778篇
  2001年   2058篇
  2000年   1490篇
  1999年   1290篇
  1998年   978篇
  1997年   839篇
  1996年   691篇
  1995年   589篇
  1994年   500篇
  1993年   317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43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230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Bcl-xl表达的影响及应激后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Bcl-xl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应激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慢性强迫冰水游泳制作动物模型。运用open-field法观察大鼠行为学的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DG区、CA3区Bcl-xl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大鼠海马CA3区齿状回(DG)区Bcl-xl平均灰度值显著增加(t=4.69,P<0.05和t=3.77,P<0.01),实验组2平均灰度值与对照组2相比同样增加(t=3.35,P<0.05和t=3.30,P<0.05)。结论:慢性应激使大鼠海马Bcl-xl表达降低,应激三十天后,其表达仍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钙离子载体(CI)能否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并初步探讨其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分离健康献血者的PBMC,在体外用CI(A23187)或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CI培养40h,或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培养7d,部分PBMC预先用W-7或CsA或K35926处理30min后,再加入上述细胞因子或CI。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14、CD80、CD86、CD83等分子的表达,MTT比色法检测其对同种异体混合T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结果健康献血者的PBMC经CI培养40h,或rhGM—CSF与CI培养40h,或rhGM-CSF与IL-4培养7d,均可获得DC的典型形态和表面分子的表达,包括CD14表达下调、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上调,以及较强刺激同种异体混合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CI诱导的DC其CD14分子的下调及CD83分子的上调更明显,刺激混合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更强;rhGM-CSF可协同CI诱导PBMC向DC的分化。经rhGM—CSF及CI处理的PBMC,其形态、表面标志物及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均受到W-7或CsA或KT5926不同程度的抑制;而rhGM-CSF及IL-4所诱导的PBMC其形态、表面分子的表达以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却不受上述抑制剂的影响。结论CI可快速诱导PBMC向DC分化,其分化过程可能受控于Ca^2 /钙调蛋白及其下游的多个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调节。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患儿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educed folate carrier gene,RFCI)A80G多态性与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之间的关联性,为寻找NTDs危险因素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104个NTDs患儿及其母亲和100名正常儿童及其母亲的外周血DNA进行RFCI第80位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了后代RFCI A80G基因型与母亲孕期前后增补叶酸之间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 RFCI GG基因型的子代发生NTDs危险高于AA基因型子代(OR=2.56,95%CI=1.04~6.36);母亲孕早期不增补叶酸,生育NTDs的危险高于增补叶酸的母亲(OR=7.69,95%CI=2.86~21.75);母亲孕期未增补叶酸,其子代GG基因型,发生NTDs的危险是AA基因型的3.30倍(95%CI=1.15~9.65);在叶酸和RFCI基因交互作用研究中,母亲未增补叶酸和子代GG基因型同时存在,发生NTDs的危险是8.80(95%CI=2.86~29.82),交互作用系数为1.45,,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RFCI GG基因型可能是NTDs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子代RFCI GG基因型与母亲孕期叶酸缺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可能增加NTDs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994.
微生物学     
0500672 HIV复制型痘苗病毒载体疫苗免疫原性分析,0500673 苦参素对HBsAg转基因小鼠血清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0500674 肝癌高发区广西隆安县乙型肝炎病毒株全基因序列分析,0500675 我国广东、福建地区2000-2001年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的种系进化分析,0500676 贵州侗族、苗族和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以羧甲基壳聚糖为基质材料,制备apoptin基因缓释微球,探讨其对U937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apoptin/壳聚糖微球,分别用光镜观察微球形态、内切酶研究其稳定性、DNA电泳阻滞分析apoptin/壳聚糖最佳比例、PCR测定apoptin基因作为复制摸板能力、用MTT法检测其抗肿瘤活性。结果壳聚糖与apoptin基因可形成稳定的微球,其直径在200~300之间,成球性较好,apoptin/壳聚糖微球P/N最佳质量比为5.5:1。微球能够有效防止DNA酶的降解作用,apoptin/微球载体中的基因仍具有DNA复制摸板功能,并能有效地转染U937细胞,转染48h可诱导U937细胞发生凋亡,从而抑制瘤细胞生长。结论apoptin基因与羧甲基壳聚糖可形成稳定的缓释微球,并能有效地转染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应用体外诱导耐药的方法,模拟临床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过程,通过对阴沟肠杆菌敏感株与诱导耐药株药敏异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取临床分离对头孢他啶敏感的阴沟肠杆菌10株.应用不同浓度梯度头孢他啶逐级诱导成为耐药株,比较分析10株敏感茵和诱导后耐药菌药敏结果.结果 临床分离株大部分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经头孢他啶诱导后,时大部分头孢菌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及氨曲南耐药,只对头孢吡肟仍保持敏感率达90%.此外.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仍保持诱导前的敏感性.结论 长时间、不规范应用低于正常杀茵剂量的抗生素容易诱导出细菌的耐药性,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选择抗生素和足量地应用抗茵药物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缺氧预处理(HPC)心肌细胞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上,观察HPC对于24h后心肌细胞H/R损伤的影响,以MTT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制备心肌细胞蛋白提取物,以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抗体测定HPC后不同时间ERK1/2活性,以聚丙烯酰胺电泳迁移实验观察HIF-1α磷酸化,并观察蛋白磷酸酶激动剂BDM和ERKs的上游激酶(MEK1/2)抑制剂PD98059对于HPC诱导的HIF-1α磷酸化以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HPC可以提高心肌细胞H/R后存活率、减少LDH漏出,并激活ERK1/2,使HIF-1α发生磷酸化;蛋白磷酸酶激动剂BDM和ERKs的上游激酶MEK抑制剂PD98059可以消除HPC诱导的HIF-1α磷酸化和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结论:HPC可以提高乳鼠心肌细胞对于H/R的耐受性,其机制涉及ERKs介导的HIF-1α磷酸化。  相似文献   
998.
IgA肾病病理改变中广泛存在或伴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 ,黏附分子介导的炎细胞浸润是肾小管间质免疫炎症反应重要前提。树突状细胞 (DC)是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其炎症组织迁移依赖于黏附分子P 、E 选择素介导。为此我们探讨了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P 选择素表达和DC分布变化 ,以及与肾小管间质病变之间的关系。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4 5例IgA肾病患者 ,其中男 2 5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4 5 .4± 1.5 )岁。根据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分为 3组 :轻度组 2 9例 ,中度组 10例 ,重度组 6例 ;10例正常人肾组织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  相似文献   
999.
类风湿关节炎(RA)是青壮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它的研究必须首先建立一个稳定实用的动物模型,以往的方法成功率都较低,且模型建立周期都比较长。为此,我们改良了经典的佐剂型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盘状结构域受体2(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2,DDR2)是一类广泛分布的受体型酪氨酸激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携带外源基因的慢病毒在体外有效感染胰岛及外源基因在胰岛中的表达,为通过移植前向胰岛细胞转入特定的免疫调节分子基因诱导胰岛移植物耐受奠定基础。方法 将目的基因CTLA4Ig导入慢病毒载体pWPTS,构建成pWPTS-CTLA4Ig载体。用磷酸钙沉淀法将pWPTS-EGFP、pWPTS-CTLA4Ig分别和其辅助载体pMD2.G、pCMVΔ8.92共转染293T细胞,收获病毒上清液,测定病毒滴度后感染新分离的胰岛。通过Western Blot测定胰岛培养上清液中CTLA4Ig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成功构建了携带CTLA4Ig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WPTS-CTLA4Ig;②包装产生的慢病毒Lenti-EGFP、Lenti-CTLA4Ig在体外可以感染胰岛,其中在Lenti-EGFP慢病毒感染的胰岛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及在Lenti-CTLA4Ig慢病毒感染的胰岛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到了CTLA4Ig蛋白的表达。结论 慢病毒在体外可以有效感染大鼠胰岛,且携带的外源基因可以在胰岛细胞中稳定表达,其中Lenti-CTLA4Ig慢病毒感染的胰岛为进行胰岛移植并诱导体内特异的胰岛移植物耐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