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4篇
临床医学   262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264篇
综合类   343篇
预防医学   10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7篇
  5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患儿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脊柱侧弯患儿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6例,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围手术期应激指标水平(心率、血压)、手术配合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入手术室时心率、血压均显著降低,手术配合度显著升高,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减轻脊柱侧弯患儿术前心率及血压波动,提高手术配合度,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观察组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Cobb角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略低于观察组的15.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利于Cobb角与脊柱功能恢复,而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3.
介绍陈小砖主任医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经验。陈教授针对AIS的病因,采用"点、线、面、体"四维正脊方法进行脊柱的调曲及复位,从根本上纠正脊柱侧弯畸形、干预AIS的进一步发展,能有效降低脊柱矫形手术率,是值得推广的中医正脊方法。  相似文献   
44.
严重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三维空间上发生的严重的结构和形态畸形,冠状面上cobb角〉90度,表现为头部偏离骨盆中心,双肩不等高,躯干倾斜或塌陷,胸廓畸形改变和肺功能损害。本院自2005年起开展分期手术,使用后路三维矫正技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弯,对89例患者先行轮椅颅骨悬吊牵引,8-10周后再行手术治疗,重建躯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45.
《中国临床康复》2009,(35):6975-6975
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应用数字化骨科技术为1例脊柱侧弯患者成功实施手术。33岁的张先生因先天发育畸形,脊柱向侧后方凸出,畸形程度达到了罕见的110°。由于神经长期受压迫,他的下肢已开始麻木,随时有瘫痪的可能,胃肠也因长期受压而影响了消化,导致身体一直很虚弱。  相似文献   
46.
我科自开展中医整脊治疗以来,共进行中药熨烫治疗236例,收到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236例脊柱疾病患者中,有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颈椎病86例,椎管狭窄23例,脊柱侧弯5例,椎体滑脱6例,骶髂关节错缝8例。其中男96例,女140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8岁;病程3个月~20年。  相似文献   
47.
陈正香  王倩  夏涛  张晓玲 《江苏医药》2007,33(1):105-106
严重后凸型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矢状面上后凸畸形,远期因生物力学的原因使后凸畸形进行加重,发生脊髓慢性牵拉性损害,同时由于脊柱前方出现空隙,脊柱前柱失去支撑功能而发生进行性躯干塌陷[1].因此最有效的手术方法是后路矫形加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术.我院1998年~2005年对37例严重后凸型脊柱侧弯患者进行了后路矫形加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比较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病人术中唤醒时间、苏醒质量及术后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的标准分级Ⅰ~Ⅱ级,排除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精神疾病的病例,年龄18~35岁,随机分为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组(A组)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30例.对A、B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天、2天、1周进行跟踪随访调查,用Zung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SAS)来测试评分,作为应激水平的监测(得分大于等于50作为判定焦虑或抑郁症状的标准).结果 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指令动作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P<0.05),且唤醒即刻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SDS、SAS测评结果A组明显低于B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可缩短唤醒时间,增加了唤醒试验的可调控性,且唤醒期间血流动力学波动小;唤醒对术后心理应激影响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2006年1月-2008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脊柱侧弯患者12例,经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均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0.
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是特发性脊柱侧凸、先天性脊柱侧凸、瘫痪型神经肌肉侧凸、神经肌肉侧凸致脊柱塌陷的手术方式.一般校正融合脊柱的手术最佳时间为14岁,侧凸程度Cohb角为40°~50°.手术特点为切口长,难度大,器械品种多,因此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手术者密切配合,进行精心护理,使患者顺利渡过手术关,现将我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