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466篇
  免费   8031篇
  国内免费   3225篇
耳鼻咽喉   745篇
儿科学   2224篇
妇产科学   663篇
基础医学   3883篇
口腔科学   770篇
临床医学   26332篇
内科学   18739篇
皮肤病学   361篇
神经病学   838篇
特种医学   81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3篇
外科学   7315篇
综合类   48330篇
预防医学   10015篇
眼科学   379篇
药学   18567篇
  310篇
中国医学   15201篇
肿瘤学   11706篇
  2024年   1262篇
  2023年   4174篇
  2022年   3606篇
  2021年   4767篇
  2020年   4523篇
  2019年   4518篇
  2018年   2040篇
  2017年   3759篇
  2016年   4354篇
  2015年   4840篇
  2014年   8245篇
  2013年   7981篇
  2012年   9961篇
  2011年   10384篇
  2010年   9716篇
  2009年   9330篇
  2008年   9652篇
  2007年   9015篇
  2006年   8209篇
  2005年   8233篇
  2004年   6373篇
  2003年   5812篇
  2002年   4786篇
  2001年   4345篇
  2000年   3458篇
  1999年   2989篇
  1998年   2876篇
  1997年   2834篇
  1996年   2536篇
  1995年   2173篇
  1994年   2099篇
  1993年   1434篇
  1992年   1328篇
  1991年   1086篇
  1990年   707篇
  1989年   678篇
  1988年   218篇
  1987年   140篇
  1986年   123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目的:分析对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原发耐药的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预测肺腺癌患者是否对一代EGFR-TKIs原发耐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01月至2019年04月于本院住院,一线使用一代EGFR-TKIs且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EGFR敏感突变(19Del/21L858R)肺腺癌患者,根据疗效纳入原发性耐药组(NR=40)和敏感组(NS=23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影像特征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对一代EGFR-TKIs原发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EGFR敏感突变患者的原发性耐药发生率为14.4%。原发性耐药组与敏感组患者相比,二者在吸烟指数(P=0.004)及淋巴结转移(P=0.0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10.725 ng/mL、肿瘤直径≥3.55 cm的患者更易对一代EGFR-TKIs耐药(P<0.05),各因素AUC值分别为0.615、0.716。联合NSE+肿瘤直径两项指标时AUC为0.735(95%CI:0.665~0.804),联合NSE+肿瘤直径+吸烟指数三项指标时AUC为0.751(95%CI:0.679~0.822),均优于单项指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证实,血清NSE浓度、肿瘤直径及吸烟指数是预测EGFR敏感突变患者对一代EGFR-TKI原发耐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吸烟指数≥400、病灶直径≥3.55 cm、血清NSE浓度≥10.725 ng/mL的患者更易对一代EGFR-TKIs原发耐药。单因素对预测EGFR突变患者是否对一代EGFR-TKIs原发耐药准确性较低,综合上述三项指标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分析比较子宫颈纳氏囊肿采取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妇科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入选时间为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依次进行经腹部超声检测和经阴道超声检测,进一步比较两组检测方法的效果。结果①在子宫颈纳氏囊肿检出率上,经阴道超声检测检出率为80.47%,和经腹部超声检测检出率的37.5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阴道超声检测出的103例(80.47%)子宫颈纳氏囊肿,单发囊肿40例(31.25%)、多发囊肿63例(49.22%);经腹部超声检测出的48例(37.50%)子宫颈纳氏囊肿,单发囊肿31(24.22%)、多发囊肿17例(13.28%);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③经阴道超声检测的103例(80.47%)子宫颈纳氏囊肿,囊肿发生部位分布情况为:宫颈内口囊肿28例(21.88%)、宫颈管内17例(13.28%)、壁间45例(35.16%)、宫颈阴道段13例(10.16%)。经腹部超声检测的48例(37.5%)子宫颈纳氏囊肿,囊肿发生部位分布情况为:宫颈内口囊肿12例(9.38%)、宫颈管内9例(7.03%)、壁间21例(16.41%)、宫颈阴道段6例(4.69%)。结论在子宫颈纳氏囊肿检测中,经阴道超声检测的效果要优于经腹部超声检测,能够明确囊肿发生情况及部位,为进一步的诊疗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计9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特布他林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气指标。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pH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联合组患者的PaO2与PaCO2等数据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6.
10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00-102+10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定量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7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轻重分为Ⅰ组(轻度患者17例)、Ⅱ组(中度患者32例)、Ⅲ组(重度患者24例),并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MSCT低剂量扫描,观察比较各组管腔面积(Ai)、支气管壁面积百分比(WA%)、管壁厚度与体表面积比值(T/BSA)、壁厚度与直径比值(TDR),同时予以肺功能检查,采用定量CT气道分析软件分别测量气道相关参数,并用Siemens Pulmo软件Pearson定量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的FEV1均呈逐渐下降趋势,FEV1/FVC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的WA%、T/BSA、TDR比较,均呈逐渐上升趋势,Ai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与WA%、TDR之间呈负相关(r=-0.291,P=0.000;r=-0.473,P=0.000),FEV1/FVC与WA%、TDR之间呈正相关(r=0.285,P=0.000;r=0.472,P=0.000)。结论 MSCT扫描及定量分析可为COPD患者气道病变情况提供可靠的评估信息。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健康素养情况,分析COPD患者自我管理与健康素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呼吸科COPD患者238名采用《自我管理量表》、《健康素养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龄、病程、吸烟情况、付费方式、家庭月收入之间健康素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各维度平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日常生活习惯(42.15±9.62)、情绪控制(35.43±9.79)、自我效能管理(26.37±6.89)、呼吸道症状管理(21.38±6.08)、信息管理(21.27±6.58)。自我管理呼吸道症状管理、日常生活习惯、情绪控制、信息管理、自我效能管理评分及总分与健康素养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情况、付费方式、家庭月收入、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中健康素养对自我管理的影响最大。结论采用相关措施提高COPD患者健康素养,能够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减少疾病反复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