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88篇
  免费   2389篇
  国内免费   1318篇
耳鼻咽喉   87篇
儿科学   707篇
妇产科学   217篇
基础医学   1308篇
口腔科学   171篇
临床医学   9599篇
内科学   7356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917篇
特种医学   61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篇
外科学   3361篇
综合类   18187篇
预防医学   2599篇
眼科学   914篇
药学   5997篇
  106篇
中国医学   1533篇
肿瘤学   570篇
  2024年   276篇
  2023年   1067篇
  2022年   1023篇
  2021年   1134篇
  2020年   1321篇
  2019年   1127篇
  2018年   612篇
  2017年   1017篇
  2016年   1188篇
  2015年   1499篇
  2014年   2573篇
  2013年   2627篇
  2012年   3288篇
  2011年   3573篇
  2010年   3240篇
  2009年   3376篇
  2008年   3663篇
  2007年   3271篇
  2006年   3041篇
  2005年   3277篇
  2004年   2600篇
  2003年   2385篇
  2002年   1870篇
  2001年   1595篇
  2000年   1194篇
  1999年   1049篇
  1998年   978篇
  1997年   1018篇
  1996年   900篇
  1995年   793篇
  1994年   631篇
  1993年   588篇
  1992年   495篇
  1991年   422篇
  1990年   372篇
  1989年   410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愈2例血管搏动怀耳鸣,并就发病原因、机理、治疗措施、临床特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探讨L精氨酸(一氧化氮合成的前体物质)及L硝基精氨酸(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缺氧肺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1分泌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斑点杂交、Northern杂交及放射免疫分析,对常氧、缺氧、缺氧加L精氨酸及缺氧加L硝基精氨酸组的猪肺动脉内皮细胞进行了内皮素1的测定。结果缺氧能增加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内皮素1的分泌及基因表达,此作用能被L精氨酸所抑制。L硝基精氨酸能增加缺氧时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内皮素1分泌及基因表达。结论本实验间接提示,一氧化氮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1的分泌及基因表达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使用硫酸镁治疗10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饱和量200mg/kg,静脉推注。维持量20—150mg/kg/h静脉滴注,平均治疗时间71.0±12.8小时,未使用其他扩管药和高频通气治疗。动脉血氧分压由治疗前的5.50±1.20kpa升至治疗24小时后的9.25±2.10kpa(P<0.01);氧气指数及肺泡-动脉氧气阶度在治疗24小时后显著降低,分别由44.76±10.74降至27.30±9.31(P<0.01),由628.25±15mmHg降至498.20±48.10mmHg(P<0.05);机械通气平均气道压由治疗前17.52±0.40mH2O降至治疗72小时后的12.72±0.32cmH2O(P<0.01)。9例患儿治愈,治愈率90%。故认为硫酸镁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中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995.
肺动脉重建在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良  刘军 《中国肿瘤临床》1998,25(10):729-731
1993年7月~1997年5月间,在17例肺癌患者手术中进行了肺动脉切除和重建。肺动脉袖状切除12例,侧壁切除5例。同时作总支气管袖状切除10例,楔形切除2例,残端成形1例,上叶支气管移位吻合2例。1例双袖状右上中联合肺叶切除后,又切断下肺静脉。下叶肺置于肝素溶液中(12500U/500mlNS),15min后将下肺静脉移植于上叶静脉残端,再作支气管、肺动脉吻合。随访1~44个月,无手术近期死亡。术后13个月死于心肺衰竭1例,12、17、18、19个月各有1例死于肿瘤复发,余12例生存良好,最长存活44个月。作者认为当肿瘤或(及)肿大淋巴结环绕肺动脉或其分支起始部时,则应行肺动脉切除和重建,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均在术中确定。双袖状右上中肺联合肺叶切除术中,当总支气管或肺动脉切除过长时可将下肺静脉移植于上肺静脉残端以缓解吻合口张力,作者主张围手术期应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96.
青心酮对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内加入青心酮(3.4-DHAP)(6.25×10-5M-10-3M/L)注射液,用结晶紫染色法,3H-TdR掺入以及用SP免疫细胞化学检测PCNA表达,观察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心酮对10%小牛血清引起的PASMC增生的作用与异搏定(6.25×10-6-10-4M/L)相似,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提示青心酮可用于慢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改建的防治。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寻找抑制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的药物。方法:体外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加入中药制剂黄芪口服液、前胡口服液、白蒺藜口服液分别大、小两个剂量(大剂量10mg/ml,小剂量1mg/ml)干预,并掺入~3H-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3H-TdR),~3H-脯氨酸(~3H-Pro)检测每分钟液闪值(cpm),反映 PASMC 增殖及胶原合成分泌的改变。结果:~3H-TdR掺入值在加入黄芪、前胡、白蒺藜口服液后,无论大、小剂量,PASMC 均被抑制(P<0.001);对~3H-pro 的掺入值,在加入黄芪、前胡口服液后,大剂量、小剂量皆有阻抑作用(P<0.01和 P<0.05),白蒺藜只在大剂量时有作用(P<0.01)。结论:中药制剂黄芪、前胡、白蒺藜口服液可不同程度地阻抑 PASMC 的增殖和胶原合成过程,可能对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结构的重建起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全体上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平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用药组(15例)。川芎嗪分别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滴注3mg/kg及转流后加入氧合器中1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后、转流15min、升主动脉开放5min、停机后20min、6h及24h采血并测定TXA2、PGI2。结果: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价全肠造影CT检查对肠道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口服稀碘糖溶液小肠造影即时肛门充氧气大肠造影进行CT检查,即全肠造影CT检查。材料选择全肠造影CT检查、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内镜等检查资料齐全,且有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0例肠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检出最小病灶小肠为0.7cm,大肠为0.4cm。结、直肠癌术前与术后的临床病理分期符合率达70%,良恶性诊断复合率为87.5%;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复合率为85.7%,肝转移诊断复合率为100%。结论①检查方法简便安全,对比度好,较小的肿瘤就能被发现。②病变检出率及临床分期准确率高。③对肠道弥漫占位性疾病通过一次检查即能完成病变分布的诊断。④能清楚地显示因结构复杂,其它肠道检查方法易于漏诊部位(如回盲部)的肠道肿瘤。⑤对大肠肿瘤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1000.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造影能够增强病灶血管二维及多普勒显像,并能利用相关统计软件对局部显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能明显提高超声对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本文作者通过对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