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评估带蒂筋膜瓣包裹法及单纯生物膜包裹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对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24只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cm骨缺损模型,自体红骨髓(ARBM)接种于含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制备组织工程骨。将制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物植入骨缺损区,右侧设为A组,采用单纯可吸收生物膜包裹,左侧设为B组,采用带血运深筋膜瓣包裹。各组在4、8、12、16周后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光密度比测量并于12周行三点弯曲生物力学测定将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用以比较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X线片、大体形态观察显示,外骨痂生长情况、骨干结构的重塑、骨髓腔的再通、植入物的吸收降解、骨性愈合后的力学强度,筋膜瓣组均明显优于生物膜组。光密度比值测量显示,术后8、12、16周2组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带血运筋膜瓣做为膜材料在体内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较单纯应用生物膜包裹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在骨修复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2.
同种异体半关节加自体红骨髓混合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酒精储备的同种异体半关节加自体骨髓混合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瘤体半关节切除后,应用酒精储备的异体关节加自体红骨髓混合移植进行重建、采用坚强的内固定。术后1周髂骨穿刺,抽取20ml红骨髓,立即经皮注射在异体半关节与受体的肌端处,每周1次,共3次。结果;经8个月-4a零2月的随访,术后3个月,4个月,5个月及6个月骨端愈合分别为2例,4例,4例,1例。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对现有的红骨髓剂量模拟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为确定更为合理的计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借助MCNPX蒙特卡罗模拟软件,模拟了能量20 keV~10 MeV的γ光子源,对Rensselaer理工学院(RPI)体素人体模型进行前后(AP)全身均匀照射,分别采用直接能量沉积法、剂量响应函数法(DRF)、King-Spiers因子法和质能吸收系数法(MEAC),进行红骨髓剂量的模拟计算.结果 在入射γ光子能量低于100 keV时,直接能量沉积法的结果最大,而质能吸收系数法和King-Spiels因子法的结果更为合理;在入射γ光子能量高于150 keV时,King-Spiers因子法给出的结果要略高于其他方法的结果,但其能够反映出红骨髓对γ光子能量更强的吸收能力.结论 综合比较低能区和高能区不同方法给出的结果后,发现King-Spiers因子法是最合理的估算红骨髓剂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带蒂肌瓣包裹异种无机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制备带血运并具有新骨组织形成的,来源于异种无机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物的肌骨瓣,方法 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2只,实验组,每只兔左前肢尺桡骨旁肌肉内植入异种无机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物,对照组,右侧相同部位植入单纯异种无机骨,术后2、8、12周进行X线片,大体标本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两组X线片显示植入物呈松质骨样密度,不随植入时间改变,大体观察见植入后2周植入物与肌肉完全融合,包裹有植入物的带蒂肌瓣的血管清晰可见,将此包裹有植入物的带蒂肌瓣游离30分钟后,植入物仍然与周围组织色泽相同,无缺血坏死改变,组织学观察植入后2、8、12周显示植入部位肌肉组织与植入物相连接,但实验组植入后2周,血管进入复合物中,无新骨形成,8周,异种无机骨边缘有较少的新骨形成征象;12周,新骨组织形成明显增多,成骨细胞位于骨的边缘,周围为未分化间充质细胞,血管和骨基质丰富,骨细胞包绕在骨陷窝中,偶尔可见骨髓腔,对照组直至12周,异种无机骨孔隙间仅有带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无新骨形成,结论 异种无机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物植入肌肉内12周可预制成具有血运的、有新骨形成的肌骨瓣。  相似文献   
35.
背景:同种异体骨足临床常用的骨移植材料,但缺乏诱导成骨能力是最人的问题.目的:评价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或切除后应用同种异体骨复合白体红骨髓修复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对比分析,于2004-05/2006-05在华中科技人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进行.对象:选择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108例患者,男58例,女50例:年龄10-58岁,平均32岁.其中采用异体骨复合自体浓缩红骨髓植骨52例(复合红骨髓植骨组);单纯异体骨植骨56例(单纯植骨组).方法:复合红骨髓植骨组惠者根据预计植骨量从每位患者两侧的骼前上棘或髂后上棘抽取红骨髓40~100 mL,在植骨前将同种异体骨与红骨髓充分混匀.肿瘤刮除或切除后,用电刀烧灼骨缺损腔,将同种异体骨剪成细小的短棒状或修成2 mm见方的块状,植入骨缺损区内.单纯植骨组将相同比例的生理盐水与同种异体骨充分混匀后植入骨缺损区内.主要观察指标:术后定期进行植骨区X射线检查及骨密度检测,比较两组间移植骨颗粒界限模糊、消失的时间及不同时间骨密度的情况.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免疫排斥反应、感染等发生情况.结果:100例患者达骨性融合(复合红骨髓植骨组49例,单纯植骨组51例),并获得24个月随访,数据进入结果分析.复合红骨髓植骨组移植骨界限模糊时间和消失时间均短于单纯植骨组(P<0.05~0.01).术后3,6,12个月时复合红骨髓植骨组骨密度高于单纯植骨组(P<0.05~0.01).复合红骨髓植骨组2例,单纯植骨组3例出现排异反应,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两三周后痊愈.结论: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米源相对丰富,抗原件减弱,能明显促进骨融合和骨缺损的愈合.  相似文献   
36.
经皮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自体红骨髓治疗骨不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自体红骨髓(RBM)复合经皮注射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在X线电视透视下一枚骨穿针准确刺入骨不连部位,然后将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自体红骨髓的复合混悬液即刻注入骨不连部位,并选用合适的外固定。结果 共治疗20例,骨折愈合18例,愈合时间5-9个月,平均7个月。2例骨不连未愈合。无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经皮注射在骨不连部位有较强的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37.
骨折延迟愈合是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一。自1997~2002年,采取小针刀剥离松解与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延迟愈合2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自体红骨髓(RBM)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其作用自体骨移植替代材料的合理性,可行性。方法 在42只家兔双侧桡骨中段制备骨缺损模型,分为4组: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BMP,RBM复合物植入组(A1组:20侧),单纯牛脱蛋白松质骨植入组(A2组,20例),自体骨植入组(B1组:20侧),空白对照(B2组:20侧)。在2,4,8,12周分别进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12周时,A1组,B1组骨缺损均已完全修复,而A2组,B2组骨缺损未修复;生物力学测试术后4周A1组的最大扭矩和抗扭刚度均高于B1组,而术后8周后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BMP,RBM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可修复骨缺损,并能作为自体骨移植的一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39.
作者探讨了半身照射条件下以微核(MN)率估计相当于全身一次均匀照射剂量的可能性,并与人体模型以相同条件照射后的剂量计算结果及临床反应相验证,结果显示:以MN率所估算的剂量与人体模型所计算出的相当于一次全身均匀照射的红骨髓干细胞活存计权剂量及临床反应基本一致,照后无或仅有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轻微下降,多数有恶心呕吐,可能与全腹照射有关。因此,在以下半身为主的高度不均匀照射条件下,MN检测所估计的生物剂量可用以表示全身等效剂量及反映全身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0.
孔志刚  于海泉 《河北医药》2008,30(11):1656-1659
目的探讨大段异体骨复合自体骨和异体松质骨颗粒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四肢创伤性骨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2~2006年,我们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创伤所性骨缺损及骨不愈合38例,根据骨缺损的部位及程度选择不同的方法,其中大段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治疗大段骨缺损16例,同种异体松质骨颗粒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局限性骨缺损22例。结果获得10个月以上随访38例,37例骨性愈合。大段异体骨复合自体骨移植15例骨折愈合,愈合时间10~25个月,平均11.5个月,感染复发1例。局限性骨缺损松质骨颗粒复合自体骨髓移植22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13个月,平均6个月。结论同种异体骨为一种良好骨植入材料,长段异体骨复合自体骨后可用于创伤造成的大段骨缺损。异体松质骨颗粒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可用于修复陈旧性骨折骨不愈合和局限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