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4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333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69篇
基础医学   314篇
口腔科学   114篇
临床医学   469篇
内科学   440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24篇
综合类   1373篇
预防医学   175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261篇
  1篇
中国医学   155篇
肿瘤学   7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418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441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激活与口腔白斑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30例口腔白斑(10例上皮轻度异常增生、10例中度异常增生、10例重度异常增生)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并与10例正常口腔粘膜及10例口腔粘膜鲜癌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从正常口腔粘膜到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白斑到口腔粘膜鳞癌,端粒酶活性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除上皮轻度异常增生白斑与正常口腔粘膜、上皮重度异常增生白斑与口腔粘膜鳞癌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它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端粒酶激活出现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的中晚期阶段,是细胞癌变的特异性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端粒酶激活与口腔白斑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30例口腔白斑(10例上皮轻度异常增生、10例中度异常增生、10例重度异常增生)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并与10例正常口腔粘膜及10例口腔粘膜鳞癌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从正常口腔粘膜到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白斑到口腔粘膜鳞癌,端粒酶活性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除上皮轻度异常增生白斑与正常口腔粘膜、上皮重度异常增生白斑与口腔粘膜鳞癌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它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端粒酶激活出现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的中晚期阶段,是细胞癌变的特异性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3.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使得人们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对肿瘤进行探讨。最近研究发现 ,细胞的衰亡及癌变与细胞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端粒( telomere)长度有关 ,端粒序列的复制依赖于一种特殊的 DNA聚合酶即端粒酶 ( telomerase)。在鼻咽癌 ( NPC)组织中端粒酶有活性表达 ,而正常人鼻咽粘膜中端粒酶活性低表达或无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 NPC早期诊断的标志物。本文就端粒、端粒酶与 NPC的关系作一概述。1 端粒与端粒酶1 .1 端粒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一种特殊结构 ,由简单重复富含 G的 DNA序列及端粒结合蛋白组成。早在本世纪 30年…  相似文献   
74.
75.
凋亡(apoptosis)是正常细胞在受到生理性和病理性刺激后启动的自发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端粒酶是一种能延长细胞端粒末端的核酸蛋白酶,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可以其RNA为模板,发挥RNA指导的DNA的合成作用.在慢性肝病中二者发挥不同的作用,凋亡失调会导致肝癌发生,同时会引起端粒酶的激活,而抑制端粒酶的活性会引起细胞凋亡. 作者介绍:沈钦海(1966-),男,硕士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明确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正常绒毛组织中的端粒酶表达状况。探索端粒酶经在滋养细胞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以聚合酶 反应为基础的端粒酶测定方法(TRAP),对不同临床类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及不同发育阶段正常妊发对绒毛的61例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绒毛膜癌及侵蚀性葡萄胎36.4%(4/11)端粒酶阳笥,葡萄胎26.3%(5/19)阳性,早孕60天以内绒毛全部(10/10)阳性,此期以后的胎盘  相似文献   
77.
端粒酶活性在人乳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端粒酶活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异同,探讨其在乳癌诊断中的意义和与普遍认定的预后指标间的关系。方法:用端凿重复扩增(TRAP)检测了54例乳腺癌、44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54例乳癌中49例(90.74%)显示端粒酶活性,1例纤维腺瘤有弱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大小及分期有关,而与腋淋巴结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之间无关。结论:端粒酶活性见于绝大多数浸润性乳癌及极少数纤维  相似文献   
78.
付祝能  俞世安 《浙江医学》2000,22(6):383-384
自1994年Kin等 [1] 报道了端粒酶重复诊断扩增法 (TRAP)以来 ,国内外对各种恶性肿瘤组织细胞端粒酶的研究报道骤增 ,但以体液进行端粒酶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 ,尤其对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取胆汁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报道更少。由此 ,我们对部分外科住院患者取胆汁标本 (引流或穿刺 )进行TRAP法端粒酶检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标本来源 :87例患者中胰腺癌25例 ,胆管癌15例 ,壶腹癌14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6例 ,胃癌15例 ,良性病变 (胆囊或胆管结石、胆囊炎等 )17例 ,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 ,取其引流或穿刺所…  相似文献   
79.
二甲基亚砜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二甲基亚砚(DMSO)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PCR-ELISA方法检测二甲基亚砜处理前后的HL-60细胞粒酶活性的改变,以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二甲基亚砚作用于HL-60细胞后,其端粒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且细胞周期明显改变,S期细胞数显著减少。二甲在亚砜可抑制HL-60细胞的端粒酶活性,防止细胞周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80.
端粒酶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耿  周建新 《重庆医学》1999,28(4):295-297
端粒(telomere)和端粒酶(telomerase)是近年来国际生物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结构和行为的异常被认为同细胞衰老及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大量资料证实,85%以上的人类肿瘤细胞存在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而绝大多数体细胞和良性肿瘤细胞缺乏端粒酶活性。因此,多数学者认为,通过对端粒及端粒酶进行深人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获得一些有用的肿瘤生物标记和治疗靶点。本文拟就近年来对端粒酶与人类肿瘤关系及其临床前景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1端粒与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1.1端粒的结核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