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84篇
  免费   1431篇
  国内免费   1315篇
耳鼻咽喉   220篇
儿科学   224篇
妇产科学   94篇
基础医学   2626篇
口腔科学   629篇
临床医学   2976篇
内科学   2220篇
皮肤病学   133篇
神经病学   2540篇
特种医学   12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628篇
综合类   7617篇
预防医学   1949篇
眼科学   224篇
药学   2414篇
  18篇
中国医学   1945篇
肿瘤学   1040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502篇
  2022年   475篇
  2021年   556篇
  2020年   562篇
  2019年   578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463篇
  2016年   625篇
  2015年   772篇
  2014年   1142篇
  2013年   1056篇
  2012年   1455篇
  2011年   1651篇
  2010年   1495篇
  2009年   1553篇
  2008年   2005篇
  2007年   1733篇
  2006年   1741篇
  2005年   1918篇
  2004年   1444篇
  2003年   1344篇
  2002年   1028篇
  2001年   814篇
  2000年   680篇
  1999年   557篇
  1998年   512篇
  1997年   468篇
  1996年   417篇
  1995年   423篇
  1994年   297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赵锁安  赵颖琦 《心脏杂志》2004,16(2):189-190
目的:内脏器官或其传入神经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可以引起血压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内脏-减压反应.在临床工作中,也常见到腹腔脏器疼痛引起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障碍,如可使血压下降乃致休克,使心率或心律改变等.在我们以往的实验中发现,当静脉注射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后,可使内脏-减压反应发生翻转现象.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探讨延髓腹外侧区是否参与了内脏-减压反应的调控,是否与内源性NO有关.方法:Sprague-Dawley 大鼠,雄性;记录和刺激仪器为MacLab/4e套装;Chart软件;立体定位仪器为江湾I型C;微电极操纵器为上海蝶来仪表厂MD-1型;L-NAME和L-精氨酸为Sigma公司产品.手术过程用我们以往的方法,从腹膜后位暴露内脏大神经,于腹腔神经节近端结扎并剪断,将中枢端置于铂丝双极电极上,用于刺激.左股动脉插管连接血压传感器;于颅底暴露延髓腹外侧部,将动物仰卧位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按Paxinos & Watson鼠脑图谱定位..  相似文献   
102.
多生牙常见于1( )1之间或其腭侧,且呈圆锥形,发生于上颌磨牙区的多生牙极为少见,笔者在诊疗过程中发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通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观察,探讨高血糖对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影响.方法术前给大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和葡萄糖造成正常血糖和高血糖状态,参考Zea-Longa 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及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1、3、7d取材,进行HE染色,观察正常神经元.结果缺血再灌注后1、3、7d正常血糖组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计数为176.00±4.24, 110.75±7.89, 59.00±8.41;高血糖组为168.25±7.14,89.50±8.20,39.75±8.42,3d和7d时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糖可加重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针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ONF)基因表达的影响,推测针刺改善缺血再灌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4-血管阴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刺激百会、肾俞、足三里穴后,利用RT-PCR检测BDNF mRNA。结果 正常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极低,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明显增高,治疗15d的针刺1、2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更高,及早治疗且治疗时间为20d的针刺3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较降低。结论 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BDNF水平增高有利于损伤的神经元存活、恢复;针刺促进脑内细胞分泌内源性BDNF可能是针刺有效治疗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21例均采用超选择插管栓塞,其中4例同时静脉入路微弹簧圈海绵窦内栓塞。结果:17例瘘口完全消失;4例栓塞后瘘口有残留,结合颈动脉压迫法治疗后2例瘘口消失。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脉瘘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从正常成人脑海马分离鉴定多潜能神经前体细胞并探讨体外培养条件.方法 材料取自8例非神经系统疾病的死亡者.分离正常成人脑海马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因子体外培养.通过细胞培养成球和BrdU染色鉴定培养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免疫细胞化学三标染色来鉴定分化神经细胞的表型.结果 从正常人海马分离的细胞培养2周时,开始增殖成簇,致一个月时,形成细胞球,这些细胞能与BrdU结合,并能在体外分化成神经系统不同谱系的细胞.结论 与在啮齿类动物和猴的研究中结果一致,从正常成人脑海马区分离的细胞是多潜能神经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08.
深低温对全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已经被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证实,对深低温脑保护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笔者在前期工作中以基因芯片技术初步筛选出了可能与深低温脑保护作用相关的基因.代谢型谷氨酸受体3型(mGluR3)是其中一个。笔者进一步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研究深低温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mGluR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深低温脑保护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110.
本文报告胰岛细胞脑内移植治疗I型糖尿病共3例,分别经过3个月、4个月、6个月的临床观察,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空腹血糖由移植前平均12.38mmol/L下降至7.77mmol/L;3例患者普通胰岛素用量平均每日62.3~u,移植后第21~30天均完全停用胰岛素,其中1例已持续撤离胰岛素治疗达5个月。观察结果提示:胰岛移植物在患者的脑内成活,并具有良好的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