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2篇
  免费   614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02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736篇
内科学   21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28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426篇
综合类   1569篇
预防医学   380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97篇
  7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1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504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554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本文旨在探讨盆腔恶性肿瘤的介入性治疗问题。对45例患有盆腔恶性肿瘤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经双侧股动脉插管,先端选择性导入对侧髂内动脉;或一侧导入肠系膜下动脉,另侧导入髂内动脉,留置导管12小时,使用突击剂量持续灌注化疗药物。并经手术、B超、CT、内窥镜及指检等方法进行化疗前后的对比观察。结果:其中病灶消失持续1个月以上者9例、病灶缩小50%以上并持续超过一个月者23例、缩小不足50%且增大未达25%者9例、增大超过25%以上者4例,总有效率为71.1%。10例患者出现了脱发及皮肤色素沉着,1例患者出现下肢动脉栓塞,10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等。结论:本法损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可多次重复术式:选择性强,药效持久均衡且毒副作用小;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也为不能手术的癌肿提供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的致畸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出现症状两年内,50%~90%的患者有关节受损的放射学改变[1].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介入技术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超选择性移植入门静脉分支的可行性:观察移植MSC对肝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新西兰白兔MSC,用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后,采用介入技术超选择性注入肝硬化兔的门静脉二级分支内,移植后3周取肝脏标本,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移植细胞,同时做血清肝功能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观察移植MSC前后的肝功能变化.结果 超选择性门静脉MSC移植后3周,对移植区肝脏做冰冻切片、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存活的16只动物中有13只结果为阳性,移植阳性率约为81.2%(13/16),证实移植的MSC可以在病理性肝脏组织内存活;移植MSC至病理性肝脏(肝纤维化)后,血清ALT下降,与移植MSC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96±63.12)U/L比(101.26±39.23)U/L,P<0.05],AST、TBiL、DBiL、TP、Alb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介人技术做超选择性门静脉分支内MSC移植可以作为一项治疗肝硬化的新手段,但需要在提高移植细胞存活率、客观评价疗效(改善肝脏功能)等方面做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胆道支架置入术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国产胆道支架的置入方法。方法 :对 2 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经皮肝穿胆道支架置入术 ,其中恶性 2 2例 ,良性 3例。对国产胆道支架的置入器械、方法、以及胆道双支架置入术式进行了改良。结果 :胆道支架置入后黄疸明显减轻和消退。术后 1~ 2wk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术前平均下降了 (146± 39) μmol/L(P <0 0 1)。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置入后存活超过 6mo者14例 (6 3 6 % ) ,12mo者 5例 (2 2 7% )。支架再阻塞发生率 12 % (3/ 2 5 )。结论 :胆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胆道狭窄的新技术 ,疗效迅速、可靠。国产支架配合长导管鞘和小鞘管技术 ,置入简便 ,创伤小。  相似文献   
105.
紫外光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紫外光(ultraviolet UV)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epithelialcell LEC)凋亡特征。方法100mw/m  相似文献   
106.
由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在临床上常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危及生命 ,由于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较差而限制了紧急外科手术的实施。近来 ,作者应用介入放射学的方法行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对 6例由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进行治疗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 6例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40~ 6 0岁。患肝硬化病史均在 5a以上。 6例患者经胃镜及食管钡餐造影证实均有明显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 5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 1例女性患者为间歇性出血 ,每次出血与月经来潮同步 ,于间歇…  相似文献   
107.
PACS诊断工作站匹配小型DSA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ACS诊断工作站与小型DSA匹配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PACS诊断工作站通过视频采集一转换方式采集岛津公司的WHA-50N/S小型DSA的PH-DSA方式获得的视频图像,使用DIGOM 3.0国际标准。对采用该系统检查治疗的67例图像资料进行分析,评价该工作站的使用效能。结果 将PACS诊断工作站与小型DSA相接后,将原来的PH-DSA视频图像转变为10~25帧/S的数字DSA图像,可上传输至PACS,达到资料共享。提高了图像后处理的功能。应用该系统获得的数字图像能够保持原设备的清晰程度,无明显失真,可以显示1~2mm的3~4级血管。结论采用小型DSA与PACS诊断工作站相匹配,可以为介入治疗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兔VX2肝癌肿瘤细胞凋亡的早期动态改变.方法建立27只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成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灌注化疗组(Transarterial infusion, TAI)、灌注肝素生理盐水组(对照组, Control),每组各9只.介入治疗后每组再随机分成3个亚组,每亚组3只.在治疗后第24、72、120小时分别处死3组中一亚组,取材肿瘤生长活跃的外带组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和PI双标记法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和甲基绿-派洛宁染色(MG-P染色)光镜下形态学方法观察不同时间肿瘤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 TACE、TAI、Control组在治疗后24、72、120小时流式细胞仪法定量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比率分别为11.44±2.15、10.99±1.74、6.00±0.58,5.84±0.68、4.65±0.11、2.88±1.23和2.80±0.15、2.19±1.69、2.51±2.13.TACE、TAI、Control组凋亡在各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异(p<0.01),TACE组24、72小时的凋亡明显高于120小时(p<0.05).TACE组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比率明显高于TAI、Control组;TACE组诱导的肿瘤细胞早期凋亡比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在120小时凋亡仍明显高于其它2组.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诱导癌细胞早期凋亡,是TACE治疗肝癌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9.
影像医学的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张雪哲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6):961-962
影像医学包括超声医学、核医学和放射学。影像医学对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研究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 ,影像医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期有关影像医学新技术应用的重点号论文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影像医学的进展。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有赖于声学原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超声造影剂等的研究和应用 ,它们使超声设备和技术开始向信息化时代迈进。高分辨率、高频率超声探头的应用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 ,使得细微病变得以显示和分辨。图像的轴向和侧方分辨力提高 ,图像质量亦提高。超声应用有浅表和深部…  相似文献   
11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d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移动伪影的产生在腹部较明显,而腹部伪影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呼吸与肠蠕动。1997年~1999年,共为36例出血期的消化道出血病人作DSA检查,并分组作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