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6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9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92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627篇
内科学   180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181篇
特种医学   1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63篇
综合类   2463篇
预防医学   168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29篇
  29篇
中国医学   312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414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462篇
  2020年   420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600篇
  2013年   670篇
  2012年   802篇
  2011年   777篇
  2010年   666篇
  2009年   625篇
  2008年   602篇
  2007年   514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企业员工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验证不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单独与共同影响。方法:对4745名被试用分层回归的方法分析不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单独影响和交互作用。结论:单独使用“消极应对”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不利影响;而单独使用“积极应对”的应对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消极应对”与“积极应对”两种应对方式结合使用能显著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比单独使用这两种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更有利。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52名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支持各维度、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均有显著意义。结论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3.
高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关于自我价值感的研究已经从概念、结构的探讨进入更为深入的自我价值感水平、发展特点以及与其他心理成分的关系的研究。国内关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 ,多数是借助国外的自尊量表作为测查工具 ,且仅仅从总体上考察了其他心理因素与自我价值感的相互关系[1-4] 。自我价值感作为应对的资源[5] ,不同自我价值感的人 ,在面对同一压力源时 ,可能有不同的应对反应 ,由此引起不同的情绪感受 ,因此 ,心理健康可能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将应用国内专家编制的有关量表 ,并将自我价值感视为一个较稳定的人格变量 ,考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  相似文献   
94.
浙江淳安小学生流行性癔病的心理社会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对前文所述文昌乡中心小学四个流行性癔病发病班13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曾发病者36人(女31,男5)与未发病的45人(女38,男7)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发病组 EPQ 测定 N 分(神经质)高,平时情绪消极,应对能力差,依赖性强,体质较差,关系密切同学中患病者多,害怕鬼神等特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5.
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选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ERQ),对吉林省4所高校812名在校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大学生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自责(F(3.808)=4.686,P=0.003)、忍受(F(3.808)=4.873,P=0.002)、沉思默想(F(3.808)=3.013,P=0.029)这3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抑郁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各维度(除自我安慰)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相关(P〈0.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灾难化、积极设想、沉思默想、忍受、积极调整和责备他人这6种策略能够预测大学生抑郁35.0%的变异量,其中,灾难化、积极设想与沉思默想策略的预测力较强。结论: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有密切联系,认知情绪调节中的灾难化、积极设想与沉思默想策略是抑郁的较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6.
目的:建立社交性应激反应问卷(RSQ-SSV)中文版,并分析其信、效度。方法:按量表翻译程序将RSQ—SSV翻译成中文,整群分层选取409名大学生进行RSQ—SSV中文版的测量。随机抽取90名学生于初评后一个月进行重测,并与美国样本进行比较。结果:RSQ-SSV中文版整个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8,各因子仅系数在0.73~0.81之间;重测信度为0.70;全量表的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11,5因子的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在0.19~0.29之间,因子间相关系数在0.12~0.76之间;条目对因子负荷系数在0.38—0.86之间,复相关系数在0.14—0.74之间;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指标:IFI为0.93,CFI为0.93,TLI为0.92,RMSEA为0.06。中国大学生样本的不随意的逃避反应因子得分高于美国大学生样本[(0.97±0.41)vs.(0.91±0.48),P=0.002],而初级亲近控制应对反应、次级亲近控制应对反应、不随意的亲近反应得分均低于美国大学生样本[(1.75±0.49)vs.(2.12±0.50)、(1.51±0.43)vs.(1.80±0.48)、(1.17±0.44)vs.(1.36±0.56),均P〈0.001]。结论:RSQ-SSV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试用于我国大学生社交性应激反应的测评。  相似文献   
97.
老年糖调节受损者不同转归情况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糖调节受损(IGR)者的应对方式特点,并比较不同转归情况的老年IGR者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对220例老年IGR者的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及口服葡萄糖试验2小时血浆葡萄糖(OGTT2hPG)进行测定,并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其应对方式进行评定,对不同转归情况的老年IGR者应对方式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老年IGR者的应对方式总体上是比较积极的,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国内常模(P<0.001);有27.73%~78.64%的老年IGR者采用不同形式的积极应对方式,而4.09%~18.18%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不同转归组的老年IGR者应对方式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老年IGR者的心理干预中应多关注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消极应对方式较多的这些人群.  相似文献   
98.
应对风格既是一个人以往应对经验的积累,也是应对策略和方式的学习。以往研究多注重青少年应对方式分析,本文探讨青少年应对风格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年级、性别差异。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整群取样法,在河南省抽取中小学生为被试,以自然班为单位进行取样,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79份,其中男生680名,女生799名;小学五年级学生205名,初中生675名,高中生599名。1.2工具青少年应对风格问卷[1],包括8个维度:问题情景策略、情绪表达策略、理智-合理化策略、针对情绪的身体策略、针对情绪的行为策略、否认-压抑策略、躲避和求助策…  相似文献   
99.
武警指挥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掌握武警指挥院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生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探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为武警指挥院校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运用应竹方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所武警指挥院校的1115名在校学员进行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的评估.结果 ①武警指挥院校大学生与国内军校大学生常模比较,其心理状况较好;战士入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地方生入校学员.②武警指挥院校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以主动解决问题为主;学员采取的应对方式特点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武警指挥院校应重点加强地方生入校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100.
警察的孤独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警察的孤独感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TCS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PsS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某市区公安分局884名公安干警进行调查。结果:派出所警察的孤独感明显高于机关干警。50—59岁组警察的孤独感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警察的孤独感与警种、积极应对、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及SCL-90得分显著正相关。年龄、婚姻状况、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以及SCL-90总分是影响警察孤独感的显著因素。结论:警察的孤独感程度较高。50岁以下的派出所民警,尤其是婚姻不稳定者是孤独敏感群体。警察的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水平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