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5篇
内科学   16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240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74篇
  1篇
中国医学   1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51.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大动脉炎(TA)的妊娠结局,了解TA与妊娠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34例妊娠合并TA患者的35次妊娠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治疗方案、妊娠并发症和母儿结局等。分析TA类型、TA活动性与不良妊娠结局及母儿结局的相关性,以及妊娠前后TA的活动性变化。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30.00±4.05岁。活产率为94.3%,活产病例分娩孕周为36.63±2.50周。不良母儿结局的发生率为37.1%(13/35),其中子痫前期占14.3%(5/35),流产或早产占37.1%(13/35),胎儿窘迫占17.1%(6/35),胎儿生长受限占20.0%(7/35)。8.6%(3/35)的病例在妊娠期间发生心衰,2.9%(1/35)发生肺动脉高压。9例次活动性TA患者的早产或流产、心衰和(或)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高于26例次非活动性TA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不同分型组间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次孕前确诊TA的患者在妊娠期间与妊娠前相比,TA的活...  相似文献   
952.
目的:探究超微细血管成像技术(SMI)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价值及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月我院30例TA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分为活动期组(18例)和非活动期组(12例)。两组均行颈动脉常规超声及SMI检查,比较两组管壁厚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SMI分级及血清MMP-3、MMP-9水平,分析TA患者IMT、SMI分级与血清MMP-3、MMP-9水平的相关性,探讨IMT、SMI分级诊断TA活动性的价值。活动期组经治疗处于非活动期后复查超声及SMI,比较治疗前后IMT及SMI分级。结果:活动期组IMT、SMI分级及血清MMP-9水平较非活动期组高,血清MMP-3水平较非活动期组低(均P<0.05)。TA患者IMT、SMI分级与血清MMP-3水平呈负相关,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以活动期组为阳性样本,IMT诊断活动性T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6;以≥Ⅱ级作为SMI诊断活动期TA的标准,灵敏度为66.67%(12/18),特异度为100%(12/12),准确度为8...  相似文献   
953.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主动脉、肺动脉及其分支,受累动脉出现狭窄、闭塞或者形成动脉瘤,使得其供血的脑、肾脏、心脏、四肢等器官和组织出现缺血,功能降低甚至丧失.  相似文献   
954.
张凤山教授认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属祖国医学"脉痹"范畴,症状复杂,病情多变,临床治疗应注意随证变化加减用药,本病的主要矛盾:血脉不通。治疗宜重用活血化瘀,此法应贯穿于各型之中。  相似文献   
955.
大动脉炎病变部位与眼底改变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患者的动脉病变部位与眼底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87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和直接眼底镜检查的大动脉炎患者的动脉受累部位与眼底改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病变累及头部供血动脉45例,有慢性缺血性眼底改变16例,占总数的18.4%。病变累及主-肾动脉共62例,有高血压眼底改变39例,占总数44.8%。结论 表现为何种眼底改变取决于动脉受累的部位和程度。上肢的无脉或高血压只不过是一种临床徵象,未必出现相应的眼底改变。在个别情况下,由于动脉多发性损害的结果,甚至可表现为性质相反的眼底改变。  相似文献   
956.
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的慢性系统性血管炎。本病病因未明,缺乏特异临床表现,发热、高血压及急性期反应物升高可为早期预警表现,对可疑病例积极行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技术(CTA)和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技术(MRA)等血管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糖皮质激素联合甲氨蝶呤是当前TA的一线治疗,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或白细胞介素-6受体拮抗剂治疗重症及复发病例疗效肯定。儿童TA疾病负担重,需长期监测管理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57.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6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 ,属中医“脉痹”、“血痹”等范畴。本病病因尚不明确 ,缺乏根治方法。我们自 1985年以来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6 0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0例 ,年龄 12~ 50岁 ,平均2 2岁。男性 8例 ,女性 52例 ,男女比例为 1∶6 5。病程最长 2 0年 ,最短 2个月 ,其中 1年以内者 14例 ,1~ 5年者 2 2例 ,6~ 10年者 13例 ,11年以上者 11例。1 2 病变类型 头臂动脉型 2 0例 ,主 -肾动脉型14例 ,广泛型 2 6例。中医辨证阴虚内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