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7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80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患者女,47岁,因腰部酸痛,腹部逐渐膨大1年,加重伴腰腹痛20余天入院,除上述症状外,全身无其他不适。查体:头、胸及四肢均无异常,腹部左侧膨隆可触及一较大的包块,边界不清,质地较硬,活动性差,无波动感,无触痛。手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侧腹膜后与左肾下极紧密相连,边界较清晰,周围无粘连,将肿瘤与肾脏一并切除。  相似文献   
12.
放疗是治疗食道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放疗的副作用,使许多病人因为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影响了治疗效果,为了减轻放疗的副作用,我们自2000年10月-2004年9年,在用钴^60外放射的同时服用自拟的“食管逐瘀汤”,对62例中晚期食管癌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边界型严重多发性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边界型严重多发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为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恢复27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治疗组并发症的人数也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边界型严重多发性骨折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4D-CBCT应用于肺癌SBRT的完整呼吸状态下的配准结果,分析初摆位误差和二次摆位误差情况,为制定合理的肺癌ITV外放边界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例接受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的患者,利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机载的4D-CBCT行每次放疗前扫描,采用灰度值配准方式配准4D-CBCT重建影像与计划CT影像,得到患者头脚、左右、前后三个方向上的初摆位误差和二次摆位误差值,并计算ITV外放边界值。结果:15例患者共接受206次4D-CBCT扫描, LR、SI、AP方向上,初摆位误差分别为(3.4±0.5)mm、(5.3±0.7)mm、(2.2±0.5)mm;二次摆位误差分别为(0.3±0.4)mm、(1.8±1.1)mm、(0.3±0.3)mm;初摆位校准前,ITV的外放边界值为7.4mm、8.9mm、7.2mm;摆位校准后,ITV的外放边界值为2.4mm、4.8mm、2.6mm。结论:应用4D-CBCT观察完整呼吸状态下的配准结果,对摆位误差进行在线校正,能够显著减小摆位误差,提供更为合理的ITV外放边界值,有效降低正常组织受照范围,提高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精度。  相似文献   
15.
王春生 《河北医学》2013,19(1):134-137
目的:分析CT影像对于早期脑梗死诊断的价值,为后续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10-13—2011-05-18日期间,我地区45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对这些患者发病后6h内的CT影像进行分析,总结早期脑梗死在CT影像中的异常特征。结果:在45例早期脑梗死患者CT影像中,出现异常特征的患者是38例,阳性率是84.44%,局部区域低密度变化29例,豆状核边界模糊11例。死亡3例,这些死亡病例都存在动脉主干闭塞的问题。其余42例患者在发病1-2d进行复查后,都能够确定是早期脑梗死。结论:CT影像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迪 《山东医药》2008,48(6):55
患者女,15岁.因双侧乳腺不对称,左乳腺包块1a于2007年6月入院.入院后行B超检查:左乳腺外侧及上方可见一低回声包块,8.5 cm×2.6 cm,形态不规则,边界清,包膜完整,内回声不均匀.入院3 d后行乳腺包块切除术.手术所见:左乳腺外上方可见一包膜完整肿块,与周围分界清,易分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真空袋及乳腺托架2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并探讨真空袋用于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体位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乳腺癌全乳腺切除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乳腺托架固定体位的患者42例(乳腺托架组),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的患者36例(真空袋组)。根据患者配准误差结果,每周进行1~2次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图像配准,采集右、左、进、退、升、降6个方向摆位误差的数据,并应用公式计算靶区外扩边界。结果乳腺托架组在左、进、升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4±0.24)、(-0.36±0.33)、(-0.44±0.29) cm,真空袋组分别为(0.26±0.27)、(-0.28±0.18)、(-0.29±0.20) cm。真空袋组摆位误差小于乳腺托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托架组应用公式计算的右、左、进、退、升、降6个方向的外扩边界分别为0.40、0.49、0.81、1.21、0.62、0.70 cm,真空袋组分别为0.39、0.57、0.32、0.55、0.41、0.64 cm。结论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患者采用真空袋或乳腺托架均可满足临床需求,但采用真空袋进行体位固定误差更小,治疗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例1患者男,36岁。发现左阴囊肿物2年。超声检查:左侧睾丸大小、形态正常,内回声均匀,于阴囊内探及一实质不均质回声区,以低回声为主,范围约60.9mm×55.1mm,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内可见相互交错的条索状偏强回声带(图1),肿块内可见少许彩色血流信号,血流峰值约0.05 m/s。超声诊断:左侧阴囊内实性肿块,倾向良性病变。予手术切除,免疫组化病理示:CD34++++,符合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图像及相关生物学行为。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肾细胞癌患者84例,患者均采取MSCT检查,并行手术治疗,在术中取肾细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肾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肾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Ki-6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情况,并观察患者MSCT征象(瘤体大小、强化程度、有无坏死、液化、囊变,肿瘤边界清楚与否、有无血管受侵、有无邻近脏器侵犯或远处转移),分析肾细胞癌MSCT征象和Ki-67、HIF-1α表达情况相关性。结果本组术前应用MSCT扫描对肾细胞癌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率均为100%;Ki-67、HIF-1α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5);MSCT征象表现为瘤体大小>5cm、强化程度≥20HU、存在坏死、液化、囊变、肿瘤边界不清楚、有血管受侵、产生邻近脏器侵犯或远处转移者Ki-67、HIF-1α表达均高于瘤体大小≤5cm、强化程度<20HU、无坏死、液化、囊变、肿瘤边界清楚、无血管受侵、未产生邻近脏器侵犯或远处转移者(P均<0.05)。结论应用MSCT扫描可对肾细胞癌施行准确术前诊断,且肾细胞癌患者MSCT征象和Ki-67、HIF-1α表达有着密切相关性,能间接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为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7岁,因"发现右耳下肿物1年"于2012年2月28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耳下一肿物,无疼痛,无口角歪斜,一直未采取治疗措施,1年来肿物无明显增大,仍无疼痛不适感,以"右腮腺肿物性质待查混合瘤?"收住院。入院后检查见右耳下可扪及一肿物,表面光滑,约4.5cm×3.0cm大小,质中等,边界清,口内检查见右腮腺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