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417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391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8篇
  2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31.
李春洁  成都  )  赵洪伟  成都  )  李龙江  成都  )  李双君  成都  )  武媛  成都  )  廖学娟  成都  )  潘剑  成都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31(3):267-271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DM)冠周注射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肿胀及张口受限的预防效果。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及中文口腔医学杂志。偏倚风险评价由2位评价者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者手册5.0版介绍的偏倚风险评价标准独立完成,同时独立进行数据提取。运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涉及患者684名,偏倚风险评价显示6个研究为中度偏倚风险,1个研究为高度偏倚风险。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4~5 mg DM冠周注射能够使患者术后1~2 d内最大张口度大6.77 mm(P=0.02),同时能够减少51%的中-重度张口受限的发生率(P<0.000 01),并且在控制面部肿胀方面效果显著(P<0.05)。注射4 mg DM与8 mg DM在各项指标中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选择4~5 mg的DM冠周注射能够较好地控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面部肿胀和张口受限,但还需要更多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腭侧埋伏尖牙闭合牵引助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上颌腭侧尖牙埋伏阻生病例,采取局麻下开窗,暴露埋伏牙唇面,粘接正畸托槽,复位黏骨膜瓣后进行牵引,应用固定正畸技术进行矫治。结果:本组20例中18例达到满意效果,牙髓活力测试正常,牙龈外形正常,1例埋伏牙牙髓产生炎症后行根管治疗得以保存,1例治疗失败,牙根吸收1/2,后拔除。结论:腭侧开窗助萌术配合固定正畸技术可有效矫治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  相似文献   
33.
《口腔医学》2013,(6):428-430
目的通过与明胶海绵比较来评价数字纱布置入下颌阻生牙拔牙创预防拔牙术后出血和干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8例拔除下颌阻生牙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拔牙创内不放置任何材料,B组向拔牙创内置入明胶海绵,C组拔牙创内置入数字纱布,观察3组术后出血和干槽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和疗效评价。结果拔牙术后0.5 h,经卡方检验,两两比较,数字纱布(C)组出血率(0.9%)明显少于明胶海绵(B)组(3.8%),明胶海绵(B)组出血率明显少于A组(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数字纱布组干槽症的发生率(0.94%)明显少于明胶海绵组(2.83%)和明胶海绵组干槽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纱布局部应用能有效地预防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出血和干槽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双源CT智能最佳管电压调节(CARE kV)技术在儿童埋伏牙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埋伏牙患儿行CT扫描,并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常规扫描(100kVp/150mAs),B组开启CARE Dose 4D扫描(100kVp/参考管电流150 mAs),C组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扫描(参考管电压100kV/参考管电流120mAs)。比较3组的辐射剂量、图像平均CT值、噪声、SNR、CNR、主观评分及CT诊断与临床诊断的差异。结果 3组实际扫描管电流、管电压及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组比较,B组有效剂量(ED)减低约15.74%,C组ED减低26.85%;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SNR、CNR及主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CT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源CT智能最佳管电压调节技术行儿童埋伏牙CT扫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不影响诊断。  相似文献   
35.
干槽症是主要发生在下颌阻生牙拔除后拔牙创内牙槽骨壁的感染。其拔牙创的大小与干槽症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而干槽症的病原菌至今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包括厌氧菌和嗜氧菌在内的口腔非特异性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随着口腔科的进步,口腔医生对干槽症的认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其发生。包括口腔内的消毒、减小拔牙创面的大小,避免其感染。本科自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对干槽症的统计发现其发生率和牙周病紧密相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正>上颌中切牙的埋伏阻生发病率为1.7%,引起的原因主要为乳前牙外伤、乳牙根尖炎、多生牙等[1]。上中切牙埋伏形式复杂,牙齿经常出现形态上的变异,矫治难度大。上颌前牙阻生对牙弓的形态、咬合功能及患者的美观心理影响较大,因此,临床上应积极给予治疗。本文总结了我科3年来采用外科开窗术+正畸牵引治疗的12例埋伏中切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0—2013年在我科治疗的12例患者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在下颌阻生牙拔除术中起到的积极疗效。方法 88例下颌阻生牙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实验组患者实施特殊的护理干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焦虑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差异性,探讨护理干预在下颌阻生牙拔除术中的积极作用。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几率约为15%,实验组的患者术后并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实验结果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术后痛苦,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8.
磨牙阻生多见于上下颌第三磨牙,第一磨牙阻生相对罕见。本文报道下颌第一磨牙水平阻生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上颌前份多生牙拔除术手术复杂程度和麻醉效果,并初步探讨不同年龄段上颌前份神经支配的差异。方法 240例埋伏多生牙患者,术前拍摄锥形束CT以了解埋伏多生牙的数目、形态、位置、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及邻牙牙根的发育情况等,以确定手术方案,术中探查麻醉后前腭部的痛觉,记录手术时间,术后随访记录前腭部的感觉变化。结果 术中均未损伤邻牙牙根,79.2%患者腭侧入路手术,18岁以下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成人。12岁以下患者腭大神经阻滞麻醉后前腭部麻醉时约78%的患者无痛感。离断鼻腭神经者约58.8%的患者腭前份无麻木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患者年龄越小手术操作难度越小,部分患者(尤其是少儿)腭大神经在前腭的神经支配中有重要作用,鼻腭神经受损后,其支配区域感觉可恢复,年龄越小,恢复越快。  相似文献   
40.
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治疗及并发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随人类的进化和食物的越来越精细,颌骨承受的负担减少,导致颌骨骨量减少,但牙的体积并不随之减少,最终使牙齿萌出的位置不足,第三磨牙阻生。第三磨牙阻生常引起冠周炎和第二磨牙的损害及其他疾病,多需拔除。由于阻生下颌第三磨牙,邻近重要的解剖结构、与邻牙关系密切,而造成手术难度较大。目前国际上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研究很多,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传统手术拔除方法、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新方法、阻生磨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