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95篇
  免费   2757篇
  国内免费   827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305篇
妇产科学   173篇
基础医学   1097篇
口腔科学   361篇
临床医学   5156篇
内科学   2015篇
皮肤病学   139篇
神经病学   516篇
特种医学   31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1130篇
综合类   9027篇
预防医学   5376篇
眼科学   404篇
药学   6464篇
  64篇
中国医学   2164篇
肿瘤学   2122篇
  2024年   195篇
  2023年   768篇
  2022年   603篇
  2021年   796篇
  2020年   816篇
  2019年   795篇
  2018年   487篇
  2017年   767篇
  2016年   901篇
  2015年   1057篇
  2014年   1778篇
  2013年   1609篇
  2012年   2056篇
  2011年   2135篇
  2010年   1982篇
  2009年   1885篇
  2008年   2943篇
  2007年   2271篇
  2006年   1959篇
  2005年   2630篇
  2004年   1948篇
  2003年   1835篇
  2002年   1217篇
  2001年   1114篇
  2000年   783篇
  1999年   726篇
  1998年   638篇
  1997年   572篇
  1996年   531篇
  1995年   459篇
  1994年   401篇
  1993年   279篇
  1992年   206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予以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并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n=100),时间:2017年3月-2018年3月,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采用高剂量(25.0mg/d)米非司酮治疗、低剂量(12.5mg/d)米非司酮治疗。对两组间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血清激素水平(血清卵泡刺激素、雌激素、孕酮)、子宫肌瘤大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率、皮疹率)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血清激素水平[血清卵泡刺激素(6.36±1.01)U/L、雌激素(175.06±21.55)pmol/L、孕酮(4.12±0.91)pmol/L)、子宫肌瘤大小(30.02±9.13)mm3]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0%)比对照组(76.00%)高,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率2.00%、皮疹率4.00%)指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予以低剂量(12.5mg/d)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同时可以稳定患者的血清激素水平和缩小子宫肌瘤大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下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方案安全性和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甲方案组和乙方案组,每组40例,甲方案组产妇采取0.1%罗哌卡因+0.3μg/mL舒芬太尼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方案,乙方案组产妇采取0.07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方案,比较两组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尿潴留、其他不良反应和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结果结果显示,两组的镇痛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在子宫颈开口3 cm时(T0)、分娩镇痛后30 min(T1)、宫颈口开口10 cm时(T2)、分娩即刻(T3)和分娩后2 h时(T4)5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麻醉后的其他时间点的疼痛评分与T0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甲方案组尿潴留发生率为5.00%,低于乙方案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两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后l min、5 min和10 min时的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剂量的分娩镇痛方案均可有效缓解分娩疼痛,但在0.1%罗哌卡因+0.3μg/mL舒芬太尼剂量下产后尿潴留的发生风险更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ACG)合并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32例,和同期入院的不合并RP的PACG患者229例。根据青光眼类型将其分为4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RP组(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 with retinitis pigmentosa, AACG-RP)1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RP组(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 with retinitis pigmentosa, CACG-RP)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合并RP组(AACG-non RP)94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合并RP组(CACG-non RP)135例,比较4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和眼轴长度等参数。 结果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AACG-RP组(39.00±12.07)岁、CACG-RP组(43.85±12.79)岁、AACG-non RP组(66.44±9.40)岁、CACG-non RP组(63.95±10.42)岁,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70,P<0.05)。患者平均眼轴长度AACG-RP组(21.31±1.37)mm、CACG-RP组(22.33±1.09)mm、AACG-non RP组(22.31±1.03)mm、CACG-non RP组(22.47±1.01)mm,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9,P<0.05)。 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合并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较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发病更早,眼轴更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尤其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较无视网膜色素变性者发病年龄更早,且眼轴更短。  相似文献   
994.
陈廷宪 《北方药学》2016,13(7):70-71
目的:观察分析大剂量前列地尔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88例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的肝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61.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肝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前列地尔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5.
虽然目前放射治疗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如调强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容积弧形调强放疗等,但放射性肺炎(RP)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RP一旦发生,常不可逆转且无特效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预防和减少RP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RP的发生与一些剂量-体积参数、联合化疗或辐射防护剂阿米福汀、放疗前手术、肿瘤位于中下肺、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10)、转化生长因子β1、KL-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吸烟史、慢性肺疾病、肺功能状况及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小鼠尾静脉注射弱碱性蒽贝素氨水溶液的急性毒性反应,测定经该途径给药后,小鼠半数致死剂量及其99%平均可信限。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弱碱性蒽贝素氨水溶液,预试出最大0%和最小100%致死剂量。再分别给12组小鼠尾静脉注射按1:0.8等比稀释的系列浓度溶液0.01 m L·g-1,剂量在最大0%致死剂量和最小100%致死剂量之间,观察给药后7日内各组小鼠中毒死亡情况。解剖检查死亡小鼠主要器官。计算半数致死剂量及其99%平均可信限。结果给药剂量在60~448 mg·kg-1间时,最低、最高剂量组小鼠死亡率介于30%和70%之间,剂量对数与死亡机率单位之间呈近似线性关系,可以用综合法计算半数致死剂量及其99%平均可信限。结论以蒽贝素量计,尾静脉注射弱碱性蒽贝素氨水溶液小鼠半数致死剂量为153.525 mg·kg-1,其99%平均可信限为153.525±40.815 mg·kg-1。  相似文献   
997.
患者,女性,68岁,农民,因间断发憋、气短3年,加重伴恶呕2天于2013年5月5日5时50分入科。3年前在我院以“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治疗后好转,规律口服强心、利尿、扩管、扩冠等药物。病情反复发作且渐加重,于入院前2天无诱因再次出现喘憋、气促、难于平卧,夜间阵发呼吸困难,伴胃脘部不适,恶心、呕吐,无胸痛及胸闷。查体:T 35.8℃,P 70次/ min,R 21次/ min,BP 140/110mm Hg。神清语利,喘憋状,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略充盈。双肺呼吸音低,右肺底可闻及少许吸气末细小水泡音,叩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80次/ min,心音强弱不等,律绝对不齐,心尖部可闻及4/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脏于右肋缘下3cm、剑突下5cm 可触及,肝区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房颤,平均心室率78次/ min,心电轴正常,ST-T 异常改变。中医诊断:心衰病。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4级;心房纤颤;高血压病。给予完善辅助检查、常规中西药物综合治疗,病情渐稳定。于2013年5月9日15时49分小便回床后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紧急行心肺复苏术及360J 电复律。恢复自主呼吸后,仍意识丧失,并反复出现阵发性室速、室速、室颤,以100~150J 电复律,应用胺碘酮注射液150mg 稀释后10min 静脉注射,继以1mg/ min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利尿剂以及纠酸、扩容、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药物。但阵发性室速、室颤反复发作,间隔时间1~5min 不等,以20~50J 即可复律。请上级医师会诊后,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50ml 静脉注射,后以10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约30min 后意识恢复,仍有室颤但间隔时间延长。继续200ml 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30滴/ min。2h 后,生命体征平稳。继续胺碘酮静脉泵入,并予0.2g 口服,每天3次,参附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每天1次。住院1周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分析大剂量肾上腺素在急性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0月院前急救处理的52例急性心脏骤停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划入常规组与大剂量组(n=26)。常规组使用常规剂量肾上腺素与阿托品治疗,大剂量组使用高剂量肾上腺素与阿托品联合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的院前急救复苏成功率是57.69%,大剂量组患者的院前急救复苏成功率是84.62%,且常规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均低于大剂量组患者,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治疗后发生8例并发症,大剂量组患者治疗后出现2例并发症(P<0.05)。结论大剂量肾上腺素在急性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使用,可提升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循环能力,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比较分析阿托伐他汀钙片不同剂量应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开展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TC、TG、LDL-C以及HDL-C相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HDL-C均明显较对照组和治疗前优异,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应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其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机体炎症状态,且安全性较高,有进一步推广实施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