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36篇
  免费   2997篇
  国内免费   766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364篇
妇产科学   147篇
基础医学   1039篇
口腔科学   124篇
临床医学   5745篇
内科学   2065篇
皮肤病学   125篇
神经病学   608篇
特种医学   35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1350篇
综合类   9658篇
预防医学   5451篇
眼科学   185篇
药学   6824篇
  67篇
中国医学   2359篇
肿瘤学   2352篇
  2024年   227篇
  2023年   908篇
  2022年   725篇
  2021年   1003篇
  2020年   1016篇
  2019年   948篇
  2018年   560篇
  2017年   866篇
  2016年   1032篇
  2015年   1138篇
  2014年   1906篇
  2013年   1709篇
  2012年   2235篇
  2011年   2255篇
  2010年   2009篇
  2009年   1923篇
  2008年   3105篇
  2007年   2290篇
  2006年   2004篇
  2005年   2693篇
  2004年   2036篇
  2003年   1826篇
  2002年   1207篇
  2001年   1137篇
  2000年   813篇
  1999年   748篇
  1998年   650篇
  1997年   587篇
  1996年   545篇
  1995年   466篇
  1994年   396篇
  1993年   278篇
  1992年   220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探讨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坏死体积(PNV)与出院后干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出院前1周接受了增强CT检查的坏死性胰腺炎(NP)患者资料,应用后处理工作站软件半自动计算PNV,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后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出院后干预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108例NP患者,出院后有28例(25.9%)患者进行了干预治疗。所有患者的PNV中位数为437.0(223.8~957.8)cm^(3),与非干预组相比,干预组的PNV显著高于非干预组[中位数642.0(308.5~1547.3)cm^(3)比398.0(204.1~792.2)cm^(3),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时PNV≥620 cm^(3)和胰管中断是出院后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出院后干预预测模型准确性高于CT严重指数评分(AUC0.855比0.755,P<0.05)。结论出院时PNV与出院后干预密切相关,新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出院后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次高剂量丙种球蛋白给药方式对新生儿ABO溶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永康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新生儿ABO溶血症的患儿,其中采用单次高剂量丙球蛋白治疗的59例患儿纳入观察组,仅采用常规的蓝光照射治疗49例患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蓝光治疗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总胆红素、血红蛋白以及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的贫血及采用换血治疗的比例。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24 h、48 h和72 h的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H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24 h、48 h和72h的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24 h、48 h和72 h的H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儿的蓝光照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治疗手段相关的并发症,其中观察组发生贫血的比例以及需要进行换血治疗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单次高剂量丙种球蛋白给药能显著促进新生儿ABO溶血症胆红素及黄疸的消退,减少贫血及换血治疗,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探究空气细颗粒物PM2.5暴露水平对健康成年人大脑灰质体积(GMV)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87例健康成人,采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及详细居住信息,并根据居住信息获取各受试近6个月和8岁~15岁期间的PM2.5暴露水平,对所有研究对象完成高分辨率结构MRI扫描,使用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进行认知测查,使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探索空气PM2.5暴露水平与GMV和认知功能的关联。结果:近6个月PM2.5暴露水平与大脑右侧额下回三角部(brodmann分区[BA] 45)和右侧颞中回(BA 22)GMV存在负性关联(FWE校正,P<0.05,团块>10体素);与MCCB认知评估的信息处理速度-连线测试(r=-0.17,P<0.01)和推理和问题解决-迷宫测验评分(r=-0.22,P<0.01)负相关。8~15岁时的累积空气PM2.5暴露量与左侧梭状回(BA 18)和右侧舌回(BA 17)GMV负相关(FWE校正,P<0.05,团块>10体素),且与信息处理速度-连线测试、推理和问题解决-迷宫测验评分...  相似文献   
14.
15.
【摘要】目的:从强化程度、对比剂伪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四个方面进行比较,探讨胸腹盆联合增强CT扫描应用于肺癌患者的最佳方案。方法:将入组的104例患者随机按两种增强方案进行胸腹盆联合增强CT扫描,共进行127次检查(若同一患者做2次检查,则采用交叉入组方式)。增强方案A:对比剂注射后32s行动脉期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对比剂注射后60s行静脉期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耻骨联合。方案B:对比剂注射后32s行动脉期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紧接着完成胸部扫描;注射对比剂后60s行静脉期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方案A、B的延迟期扫描均开始于对比剂注射后120s,扫描范围均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两方案的图像客观评价(主动脉、肺动脉、腹主动脉CT值和辐射剂量),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方案的图像主观评价(对比剂伪影,纵隔淋巴结及腹盆腔各脏器的强化程度和噪声), 两位医师的主观评判结果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结果:方案B的胸部血管强化较方案A更高(P均<0.001),腹主动脉CT值无统计学差异。相对于方案B,方案A形成的对比剂硬化伪影较轻、对淋巴结、肿瘤和胸膜病变显示效果更好(P均<0.001)。两方案间的腹盆腔脏器的强化程度和噪声评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方案B的辐射剂量较方案A更大(P<0.001)。结论:对于胸腹盆腔联合增强CT扫描,对比剂注射后60s的胸部扫描方案较32s后动脉期扫描可更好的显示淋巴结及胸膜病变,同时减少对比剂的硬化伪影,并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1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2):170-173
目的:通过阶梯式减低CT扫描的重要参数——管电压,探讨不同管电压对儿童胸部CT辐射剂量变化的影响,并分别评价肺窗与纵隔窗的图像质量,寻求双肺、纵隔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最佳平衡点。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因支气管肺炎行胸部CT检查的60例患儿,以20 k V为一阶梯,随机将患儿分成3组,A组为120 k V,B组100k V,C组80 k V。计算各组的有效剂量(ED),并对各组肺窗及纵隔窗图像分别评分。结果:不同分组患儿的辐射剂量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管电压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明显减低,C组条件下患儿的辐射剂量比A组条件下平均降低约78%,比B组条件下平均降低约64%。不同管电压组患儿的肺窗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当的降低管电压不影响肺部疾病的诊断。纵隔窗图像各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低的管电压影响纵隔疾病的诊断。结论:阶梯式剂量优化方案可以有效地寻找出双肺、纵隔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最佳平衡点,做到合理的使用低剂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魔芋葡甘聚糖(KGM)对青年和老年小鼠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取青年小鼠(6周龄)与老年小鼠(60周龄)各40只,均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小鼠,未进行用药)、模型组(给予硫糖铝灌胃13. 40 g/kg建立便秘模型)、KGM对照组(给予KGM 0. 90 g/kg)、低剂量干预组(给予硫糖铝灌胃13. 40 g/kg建模联合KGM 0. 18 g/kg进行灌胃)、高剂量干预组(给予硫糖铝灌胃13. 40 g/kg建模联合KGM 0. 90 g/kg进行灌胃),每组均为6只,比较各组青、老年小鼠首次排便时间、12 h排便量及病理染色结果的差异。结果在青年小鼠中,模型组首次排便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 0. 01),低剂量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 0. 01),高剂量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均明显增加(P 0. 01),KGM对照组、高剂量干预组12 h排便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 0. 01)。在老年小鼠中,KGM对照组和高剂量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 0. 01),低剂量干预组12 h排便量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均明显增多(P 0. 01),KGM对照组与高剂量干预组12 h排便量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均明显减少(P 0. 01)。经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可见,高剂量干预组的老年小鼠容易出现结肠炎性细胞集聚和小肠结构完整性受损。结论应用大剂量的KGM可能是老年小鼠肠道蠕动功能减弱而导致排便困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甲基强的松龙中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以抽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甲基强的松龙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使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环磷酰胺进行药物治疗;记录分析两组服用不同药物之后的治疗效率、呼吸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记录分析两组数据得到,前8 d两组治疗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9 d后研究组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呼吸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发应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32.50%)。结论甲基强的松龙与中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能提高患者治疗效率,使患者呼吸功能恢复良好,且能减少不良发应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