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4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5篇
预防医学   19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1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技术在胃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比较胃癌放疗中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DCRT治疗的5例胃癌术后患者,放疗时使用了主动呼吸门控技术,以减少呼吸引起的器官运动。IMRT计划采用7个共面等间距野,仅用于剂量学比较。患者靶区设定的处方剂量为至少95%计划靶体积(PTV)接受45.00 Gy,至少99%PTV接受42.75 Gy。根据积分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PTV受量和相关正常器官的受量差异和剂量分布。结果与IMRT相比3DCRT的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略差,但两者在PTV受量上剂量相似。对左、右肾受15 Gy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_(15))而言,3DCRT好于IMRT;从正常肝的平均受量及V_(30)上看,IMRT稍优于优势;在脊髓的受量上两者相似。结论3DCRT技术在主动呼吸门控辅助下,PTV和部分正常器官的受量上可接近或者达到采用相等野数的IMRT的结果。  相似文献   
62.
近十几年来,尽管直肠癌手术方式有了一些改进,但直肠癌单纯手术后局部复发率仍达20%~60%。研究结果表明对手术证实肿瘤穿透肠壁全层和(或)淋巴结转移者,术后采用同步放化疗可以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并提高生存率。但术后由于腹盆解剖结构的破坏,更多体积的正常组织(如小肠、膀胱)受到照射,不少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急性和(或)长期毒副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3.
放射卫生     
X-射线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血象变;高功率微波辐射后下丘脑神经元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与Ca^2+的变化;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与辐射损伤易感性相关性研究;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的计算软件;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损伤与修复在辐射生物剂量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4.
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加速器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直线加速器静态调强治疗计划,研究其剂量学特性.方法 选10例鼻咽癌患者的CT图像,统一勾画靶区及正常器官后,分别传输至螺旋断层放疗、常规调强放疗逆向调强计划系统.统一给予肿瘤靶区(pGTV、PTVnd)处方剂量70 Gy分33次,亚临床病灶区(PTV1)60 Gy分33次,预防照射区(PTV2)54 Gy分33次.正常器官限制体积与剂量为腮腺V35<50%,脑干<54 Gy,脊髓<45 Gy,晶体<9 Gy等.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两组计划均有较好靶区处方剂量分布,但螺旋断层放疗组的均匀性好于常规调强放疗组;PTV1平均剂量(63.84 Gy)也显著低于常规调强放疗组(70.30 Gy);腮腺平均剂量较常规常规调强放疗组低5.3Gy,V30及V35显著低于常规调强放疗组;喉-气管-食管的最大剂量也较常规调强放疗组明显降低.结论 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螺旋断层放疗较常规直线加速器静态调强放疗有更好的剂量均匀性及更陡峭的剂量梯度,并可更好地保护正常器官.  相似文献   
65.
252Cf中子腔内后装加体外照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锎(252Cf)中子腔内后装加体外照射与单纯体外照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副反应及晚期并发症.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均分成252Cf中子腔内后装加体外照射(腔内组)与单纯体外照射(外照组)组.外照组采用医科达医用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或常规体外照射,总剂量DT70Gy分35次7.0周完成.腔内组外照射方式、方法同外照组,但总剂量DT60 Gy分30次6.5周完成另加腔内照射.腔内照射方法是经口置特制带水囊的食管施源器于食管病变部位,以距离源10 mm处为剂量计算参考点,病变上下两端外放1~2 cm;4 Gy/次,1次/周,共3~4次.先中子治疗,第2天开始外照射,腔内与外照射同步,腔内治疗之日不进行外照射.结果 治疗后进食阻挡改善者腔内组明显早于外照组,腔内组中6例进水困难者经1次食管球囊扩张、252Cf中子腔内治疗加外照射5~6 d即可进流食,2周后进软食.结束后3个月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无改变率腔内组分别为33%、67%和0%,外照组分别为19%、76%和5%,两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5%(χ2=4.32,P<0.05).腔内组和外照组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4%和70%(χ2=4.57,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81%和61%(χ2=4.17,P<0.05);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61%、51%;(χ2=1.75,P>0.05)和晚期食管狭窄发生率5%、7%;(χ2=0.35,P>0.05)相似.结论 食管癌采用252Cf中子腔内后装加体外照射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体外照射,且未明显增加放疗副反应.  相似文献   
66.
目的比较物理楔形野两种不同方法计算处方剂量与实测值的偏差,为物理楔形野处方剂量计算提供参考。方法在SIEMENS Primus-M型医用加速器产生的6MV X线和15MV X线条件下,用SCAN-DITRONIX RFA300三维水箱采集处方剂量计算所需的各种物理数据,2种方法分别计算处方剂量,与NEFarmer2670剂量仪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传统方法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大,在6MV X线、45°楔形板、25cm×25cm射野、20cm深度条件下偏差达9.1%,而改进方法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不超过1.2%。结论物理楔形野处方剂量计算的传统方法在某些条件下存有较大误差,建议完善物理楔形野处方剂量计算所需相关物理数据,采用改进方法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介绍了我院使用常规指形电离室,按照我国新颁布的高能光子和电子束吸收剂量测定规程测量水中吸收剂量的方法。其结果显示原用规程与之比较,最大有3.0%(对光子)或5.0%(对电子)的误差。新的规程与北欧临床物理学会(NACP)和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学会(AAPM)推荐的方法相比较,只有±1.0%~1.5%的差别。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源治疗前列腺癌的剂量分布。方法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进行实验模拟,前列腺癌用肿瘤模型代替,应用热释光剂量学方法,模拟测量前列腺癌中的剂量分布。结果实验表明,125I粒子源治疗前列腺癌是在不均匀剂量模式下受照,剂量直接与粒子源的数量和几何位置有关。结论125I粒子源表面剂量最高,随着距离增加而剂量迅速下降。粒子源的间距越小瘤内剂量越高。  相似文献   
69.
252锎(Cf)中子腔内后装加外照射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放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宫颈癌的放疗多以内照射加外照射。内照射国内外多采用^192Ir或^137Cs高剂量率γ射线腔内后装治疗。^252锎(Cf)近距离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本文旨在观察^252锎(Cf)腔内后装加盆腔外照射治疗子宫颈癌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治疗方案进行总结。方法:43例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中,Ⅱa期5例,Ⅱb期24例,Ⅲa期9例,1Ih期5例。均采用^252锎(Cf)腔内后装和盆腔外照射同时进行的方法治疗。其中,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宫旁A点剂量为8~12Gy/次,1次/周,共进行4—5次,使宫旁A点累积剂量达30—40Gy;^60Coγ射线外照射,全盆腔野前后对穿照射,B点每次吸收剂量2Gy/次,4次/周,5—7周,外照射25—30Gy后改的、后四野至总剂量40-50Gy。腔内照射当日不行体外照射,中子治疗第二天开始外照射,全程总剂量70—80Gy。结果:43例患者随访3年,2年局部病灶控制率为100%(43/43),2年总生存率为93.0%(40/43);3年局部病灶控制率为93.0%(40/43),3年总生存率为88.4%(38/43)。远期并发症:阴道挛缩、粘连4.6%(2/43),迁延型放射性直肠炎发生卒为2.3%(1/43)。结论:^252锎(Cf)中子腔内后装放射加盆腔外照射治疗宫颈癌,患者能较好耐受,且具有局部病灶控制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左侧乳腺癌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靶区内剂量均匀性、心脏照射剂量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对3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逆向调强计划,实施全乳腺两野调强放疗。处方剂量为靶区X线46Gy,瘤床应用常规电子线追加14Gy,总量为60Gy。在同一病例CT片上设计常规全乳切线野照射46Gy。在两种治疗方法剂量体积直方图上比较靶区和心脏受照剂量。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以确定调强放疗是否可改善靶区内剂量均匀度并减少心脏受照剂量。结果调强放疗、常规放疗计划中CTV的D95分别为(4541±34)、(4517±62)cGy,V105%分别为17.5%±17.6%、29.4%±26.3%(P<0.01);V110%分别为0.3%±0.8%和3.7%±8.2%(P=0.010)。心脏的V30分别为4.6%±4.3%、18.8%±12.2%(P<0.01);V40分别为1.4%±2.3%、14.3%±11.0%(P<0.01)。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能改善靶区剂量分布、减少心脏受照剂量和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