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5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495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25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814篇
内科学   666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55篇
特种医学   173篇
外科学   231篇
综合类   2133篇
预防医学   581篇
眼科学   76篇
药学   1042篇
  4篇
中国医学   1125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473篇
  2005年   491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了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血液中性粒细胞吞噬及细胞内杀菌功能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普通酵母菌对62例患者及35例正常人进行中性粒细胞吞噬和细胞内杀菌功能试验和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放免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在治疗前中性粒细胞吞噬及细胞内杀菌功能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S01)、GSH-PX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MDA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吞噬及细胞内杀菌功能与MDA呈显著负相关(r=-0.3118,-0.3024,P〈0.05),经10d治疗后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液中性粒细胞吞噬及细胞内杀菌功能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赛庚啶对内毒素(LPS)血症小鼠氧化损伤的对抗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LPS,造成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赛庚啶能否提高小鼠24h存活率,并测定血浆NO的水平,心、肝、肾和脑组织中SOD和GSH-Px活力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结果:赛庚啶预防给药能够显著提高致死量LPS攻击后小鼠24h的存活率,使血浆NO2-/NO3-的水平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SOD和GSH-Px活力增高,MDA含量降低。低剂量组SOD活力增高,但肝和脑组织中MDA含量下降不明显,肝和肾组织GSH-Px活力无明显增高。结论:赛庚啶预防给药能够防治LPS血症,改善小鼠LPS血症时重要脏器氧化性损伤状态,抑制血浆NO水平过度升高。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前瞻对照研究,用Chaudry方法(略作改动)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60 min后回输血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复苏,部分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检测不同时相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水平。 结果: 大鼠失血性休克与复苏后血清TNF-α、IL-6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SOD含量减少。用乌司他丁治疗后大鼠的血压、心率明显改善;血清TNF-α、IL-6及MDA含量均明显下降,SOD含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 乌司他丁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减少氧化损伤而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4.
自由基清除酶(剂)对SMAO休克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1h后松夹,于松夹前分别给予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v,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别嘌呤醇(allopurinol, ALLO)、SOD+CAT、SOD+ALLO和SOD+CAT+ALLO。结果表明,除单用CAT外,其他单用或伍用自由基清除酶(剂)均有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效应,表现为应用自由基清除酶(剂)能明显抑制肠、心、肝、肺组织中丙二醛(malodialdehyde, MDA)含量的升高,稳定组织内源性SOD的活力,同时血浆溶酶休酶的释放减少,休克动物血压升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实验结果尚表明,应用自由基清除酶(剂)可以明显减轻肠系膜上动脉夹闭(superior mcsenteric artery occlusion, SMAO)休克大鼠小肠粘膜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通过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三磷酸腺苷酶(ATPase)含量变化的分析,探讨上述物质在视神经损伤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建立家兔视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后GAP-43的表达。利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视网膜中MDA、NO、ATPase的含量。结果视神经损伤后3d,可在视网膜的切片中看到GAP-43表达阳性的细胞,位于RGCs层,其胞体染成棕黄色,胞核无色;伤后5d阳性细胞增多,颜色加深;伤后7d阳性细胞数和积分光密度值达最高峰;伤后14d阳性反应下降,阳性细胞数下降,染色变浅。视神经损伤后1d视网膜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第5天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至伤后14d仍高于对照组(P<0.05)。NO含量在伤后3d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于伤后5d达到高峰,伤后14d仍高于对照组(P<0.01)。ATP酶活性于伤后第1天d开始显著降低(P<0.01),5d后逐渐升高,伤后14d仍低于对照组(P<0.05)。MDA的含量与NO呈正相关(r=0.8644,P<0.01);ATP酶的活性变化与NO呈负相关(r=-0.9639,P<0.01),ATP酶的活性变化与MDA亦呈负相关(r=-0.9018,P<0.01)。结论脂质过氧化作用、NO毒性作用可能参与了视网膜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76.
目的:从氧自由基、一氧化氮探讨四逆汤抗急性失血性休克的肝脏机制。方法:复制急性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 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休克模型组;休克+生理盐水复苏组;休克+四逆注射液复苏组。四逆注射液(浓度1000g生药/L), 剂量0.1mL/200g大鼠。用生理盐水或四逆注射液治疗3h后处死动物并取组织。测定各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 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 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肝细胞中的变化特点。RT-PCR观测肝细胞iNOS和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在休克1h后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四逆汤组复苏3h后肝组织SOD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MDA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NO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生理盐水组iNOS在肝细胞中染色阳性单位明显高于四逆汤组(P<0.05)。生理盐水组促进iNOSmRNA的表达。四逆汤组eNOSmRNA的表达增强。结论:四逆汤通过清除氧自由基, 升高NO, 改善肝组织微循环, 减少诱导型iNOS表达的各种因素, 理论上减轻了NO与氧自由基生成的ONOO的细胞毒作用和血管的低反应性, 并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病情复杂多变,迁延难愈,治疗周期漫长,且无特效药。目前,UC的治疗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氨基水杨酸及生物制剂等西医手段,短时间起效快,疗效确切。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性和加剧病情发展,导致结肠癌的发生。有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是UC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影响着UC的发生、发展。氧化应激是机体内氧化产物与抗氧化系统不平衡的一种应激状态,丙二醛(MDA)、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等氧化产物的过表达或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抗氧化酶的不足都会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特色,运用中医药治疗UC疾病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研究表明,中医药一方面通过抑制代谢产物的堆积,有效抑制UC发生,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抗氧化系统,达到拮抗UC发展的治疗效果。因此,以中医药调节氧化平衡状态作为诊疗思路,可能是未来治疗UC疾病的新手段、新方向。基于上述研究,该文总结了氧化应激关键致病蛋白与UC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归纳了中药有效成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针灸调控氧化应激上下游靶点蛋白,减轻肠黏膜病理损害,降低结肠损伤指数,以及丰富肠道菌群,增加结肠长度,改善UC临床症状,以期为扩大中医药治疗UC疾病的应用范围,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采用结扎大鼠冠脉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KMG03粉针剂的抗心肌缺血作用。结果:KMG03粉针剂50mg/kg和100mg/kg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均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在改善心电图S——T段的上移、降低血清CPK,LDH方法两个剂量组均有显著作用。在缩小心肌塞范围方面,以100mg/kg组为明显,KMG03粉针剂和丹参均能保护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还能显著增加缺血心肌前列环素合成。结果表明:KMG03粉针剂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其促进前列环素合成作用可能与其抗心肌缺血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ide dismutase,SOD)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yldialdehyde,MDA)在围手术期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浓度变化、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心脏手术组30例,分别在术前1 d,主动脉开放后 10 min,术后 1 d 和 7 d采血,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SOD和MDA.结果心脏手术组SOD术前(143.7±22)μU/L,再灌注 10 min(113.5±23.5)μU/L(P<0.01),术后1 d(141.3±23.2)μU/L,术后 7 d(143.5±24.2)μU/L,MDA术前(5.26±2.19) μmol/L,再灌注10 min(9.97±3.68)μmol/L(P<0.01),术后1 d (7.17±2.16) μmol/L,术后7 d (5.75±2.87) μmol/L,并且血清SOD和MDA呈现负相关(r=-0.563,P<0.05).结论 CPB患者血清SOD活性下降,MDA水平增高,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是造成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AGN患儿30例(观察组),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测两组患儿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的变化,检测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尿液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SOD活性显著增高(P<0.01),高血压,水肿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1和P<0.01).其蛋白尿的转阴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效果良好,其机制与提高机体的抗氧自由基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