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是发生于黄斑区的以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常见眼底病。中医称之为视瞻昏渺。一般多见青壮年男性,有再发倾向。患眼外观端好,不红不痛,视物昏蒙,眼前中心常出现一形淡灰或黄灰色阴影,部分患者出现视物变形,  相似文献   
42.
患者男性,51岁。左眼视物变形5年。既往高血压史近5年,否认糖尿病史和家族史。视力:右眼0.7,左眼0.05;眼压:右眼8.8 mm Hg,左眼8.4 mm Hg。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玻璃体正常。眼底:右眼黄斑区视网膜深层有一卵圆形病灶,边界较分明,约1.5 PD,外观呈典型蛋黄样改变,视乳头、周边部视网膜及血管无明显异常。左眼黄斑病变区渗出、水肿伴RPE脱失,约2.5 PD大小,视盘下方棉絮斑(图1A、B)。双  相似文献   
43.
赵明威教授还把触角伸向多数眼底医生认为不需要触及的疾病——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该病高发于中年男性,主要症状特点为视力轻中度下降,视物变形、变暗,多数患者在4—6个月后可自愈,但仍有5%的患者迁延不愈,致视力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44.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表现为短暂性全面遗忘症、且伴有幻嗅、视物变形者,临床十分少见,现报告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3岁,于2009年9月30日入院.  相似文献   
45.
患者女,59岁,因"左眼进行性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一年"于2010年2月2日入院。入院专科情况:视力:左眼0.02,不能矫正,右眼0.5;眼压:右眼13mmHg,左眼12  相似文献   
46.
邱丹列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629-3629
视物变形为主要表现的癫痫临床少见,现将我院近年检查、诊断2例病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患儿,男,12岁。3 a前开始每于发热时出现视物变大、变形,当时未予重视。去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变大、变形,每天发作2次3次,每次持续约30 s,发作时神志清楚,无发热、抽搐等症状。于8月25日来我院就诊。体查:体温37℃,脉搏92次/min,血压100/70 mmHg,头颅CT平扫正常,眼底检查正常,否认癫痫家族史及外伤、产伤史。脑电图常规检查见,以9 Hz10 Hz、20μV120μV a活动为基本节律,各区间有较多5 Hz7 Hz低-中幅θ活动,左枕区间有单个至成对出现极高…  相似文献   
47.
患者,男性,29岁,未婚,因右眼视物变形1周入院,入院查体.OD0.3(不能矫正);OS,1.5,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一),瞳孔正圆,直径0.3cm,光反射灵敏,晶体透明,右眼玻璃体部分混浊,黄斑区可见一约10PD大小实性病灶,稍隆起,边界不规则,呈桔红色,中部可见片状出血,眼眶CT平扫:右眼部后壁高密度影,CT值:1388HU;FFA(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右眼:早期黄斑部见相对强荧光,其上方见下行条纹数条,下方偏颞侧见斑驳状较强荧光,晚期病灶处视网膜下不均荧光染色,波及黄斑中心凹,左眼(一)。  相似文献   
48.
复视——不是魔术师的把戏 记得有一个笑话,讲的是两个酒鬼在一起喝酒,酒至酣处,其中一个说:“兄弟,我现在看什么东西都是两个,包括看你。”另外一个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一张100元的钞票说:“大哥,这是我还给你的200元钱。”这虽然是个笑话,可酒精及其他药物确实能导致人眼的复视。此外,复视还可由眼内外的诸多原因引起,如角膜变形、白内障、中风、眼底病、脑和副鼻窦肿瘤等。如果双眼将一个东西看成两个时,称为双眼复视。  相似文献   
49.
50.
刘华  孙佳  张怀强  陈芳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2):2066-2071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与不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脉络膜厚度、视力和视物变形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6-01/2020-01在本院诊治的IMEM患者88例8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观察组44眼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对照组44眼仅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视力和视物变形、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椭圆体区连续性(EZ)及并发症。

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mo时的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距黄斑中心凹鼻侧1 000μm处脉络膜厚度(NFCT)及距黄斑中心凹颞侧1 000μm处脉络膜厚度(TFCT)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改善,光敏感度(MS)上升,观察组患者黄斑暗点数(SP)上升,对照组患者SP下降,观察组术后1、3、6mo时的MS明显低于对照组,SP高于对照组(均P<0.05);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mo时的水平和平均M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但组间无差异(P>0.05); 两组术后1、3、6mo时的CMT较术前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术后3、6mo时的CMT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EZ连续比例及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治疗IMEM时,无论是否联合ILM剥除均可取得良好的视力并改善视物变形,且对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及安全性相当; 但联合ILM剥除具更低的光敏感度和更高的暗点数,术后CMT更厚,并未体现出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