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8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2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1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466篇
预防医学   136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363篇
  1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张先平 《中国药师》2007,10(12):1207-1208
随着近年来抑郁症患病率的增加及神经内分泌学的不断发展,松果体分泌的主要激素——褪黑素(melatonin,MT)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其实,MT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958年Lerner等就从30万头牛的松果体中分离提出该物质,并将之注入青蛙体内,发现青蛙皮肤颜色变浅,MT便由此而得名。以往的研究表明,MT的分泌模式在几乎所有的精神性疾病中都有改变,季节性情感障碍中的改变可能是最早发现,在抑郁症中的改变也可见于许多报道。但是早期的研究者并未特别注意受试者是否正在接受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02.
刘燕  高哲石 《世界临床药物》2007,28(12):743-746
褪黑素类似物agomelatine,既是首个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也是5-色胺2C(5-HT2c)受体拮抗剂。动物试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该药有抗抑郁、抗焦虑、调整睡眠节律及调节生物钟作用,同时其不良反应少,对性功能无不良影响,也未见撤药反应。  相似文献   
103.
褪黑素对光照制度改变影响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将光:暗=14∶10与暗∶光=14∶10两种光照制度每3天轮换1次,模拟时差刺激,观察此种刺激对免疫功能、抗应激能力及寿命等指标的影响以及褪黑素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光照制度的改变导致小鼠免疫功能的显著低下,果蝇的抗应激能力、活动力显著下降、寿命明显缩短。给予褪黑素能显著对抗光照制度改变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抗应激能力及活动力的降低,显著延长果蝇的寿命。据此认为:褪黑素对光照制度改变造成的影响有显著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4.
褪黑素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和正常者的白昼和黑夜的尿中褪黑素的代谢产物6.羟基硫酸褪黑素(6-SMT)的变化,以研究褪黑素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对入选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测定昼夜血压。用ELISA法测定患者白昼和黑夜尿6-SMT含量,并计算黑夜/白昼尿6-SMT比值。结果各组患者的黑夜尿6-SMT量高于白昼(P〈0.01)。非杓型高血压组的黑夜尿6-SMT量和黑夜/白昼尿6-SMT比值低于杓型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1)。在各组内,各黑夜/白昼尿6-SMT比值与其组夜间血压下降率均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褪黑素在人体存在昼低夜高的生理节律,血压节律呈现杓型分布的杓型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其褪黑素在黑夜分泌较多。而在非杓型高血压组褪黑素黑夜分泌明显减少,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存在密切关系。褪黑素的黑夜分泌量与夜间血压下降程度相关,其节律性分泌与血压昼夜节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褪黑素(MT)治疗前后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变化,探讨它们在百草枯所致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染毒组、MT治疗组和对照组.3 d后分别测定三组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及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取大鼠肺组织,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NF-κB活性;RT-PCR检测iNOSmRNA的表达.结果 大鼠肺组织NF-κB活性及iNOS mRNA的表达在染毒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MT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染毒组大鼠血清中NO及MDA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经MT治疗显著降低(P<0.01).结论 NF-κB及iNOS在百草枯所致大鼠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MT能减少染毒大鼠肺组织NF-κB的激活,降低其调控的iNOS活性,减轻染毒大鼠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06.
褪黑素治疗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褪黑素(MT)治疗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 将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另在睡前给予药理剂量的褪黑素。连续用药2~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肝功能和抗氧化指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精神、睡眠等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特别是ALT、ASL、白蛋白)方面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补充MT肝硬化患者氧化、抗氧化指标如MDA、SOD、GSH有明显改善(P〈9.01)。治疗过程中无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褪黑素对于改善肝硬化患者精神、睡眠和肝脏功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方面有良好的辅助作用,且无任何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7.
褪黑素的炎症免疫调节机制及其与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褪黑素(MT)是由人松果腺分泌的一种神经激素。支气管哮喘(AS)是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非特异性呼吸道炎症。研究发现,MT和AS之间的关系密切,对MT抗感染、免疫应答上调机制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在临床上对AS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8.
褪黑素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相互作用的年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认为激素单一的兴奋或抑制作用不同,褪黑素(melatonin MT)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作用在青春期前、成年后、更年期等不同的状态中有所变化。以往认为MT抑制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而最近研究认为此作用仅在青春期前明显,在中年后逐渐转化为促进作用。性激素可抑制MT的分泌,在妇女更年期由于雌激素的急剧下降,MT随之短暂升高。如何合理运用MT于上述不同年龄阶段性腺轴功能调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9.
臧春逸  于松  张为远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730-2731
褪黑素(melatonin)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吲哚类激素,分子量232.27,化学名称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其分泌节律受限速酶5-羟色胺-N-乙酰基转移酶所调节,它亦受细胞内cAMP介导的基因表达调节。Lemer于1958首次在松果体中分离出一种激素,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一种能够快速吸收、生物利用度高的褪黑素鼻喷剂。方法采用大鼠在体鼻循环法研究褪黑素的体外吸收规律,计算吸收速率常数;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进行3×3拉丁方实验,分别给予受试制剂T1,T2和参比制剂R,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清洗期为1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受试制剂T1,T2大鼠鼻腔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6 8,0.002 7 min-1,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比制剂R和受试制剂T1,T2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ρmax分别为(676.9±133.1),(296.6±135.4)和(155.8±82.8)μg·L-1,t1/2β分别为(15.2±2.0),(14.6±1.3)和(16.3±3.0)min,AUC0-60分别为(6 329.5±681.3),(5 307.6±1 424.9)和(2 736.4±620.0)μg·min·L-1;受试制剂T1,T2的tmax分别为(4.29±2.32)和(6.40±3.46)min,Ka分别为(0.622±0.280)和(0.320±0.150)min-1,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85.2±26.3)%和(44.2±14.2)%。统计学结果表明,吸收速率常数Ka,绝对生物利用度在受试制剂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褪黑素鼻喷剂给药后快速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高;大鼠在体鼻循环法与体内试验结果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