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7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7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50篇
预防医学   557篇
药学   90篇
  2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二者之问的关系.方法 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对585例留守儿童和320例非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 (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2)留守儿童的EPQP量表男生的T分显著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PQN量表上女生的T分显著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的留守儿童的得分明显高于农村的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在EPQP量表得分上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3)留守儿童一般自我效能感与E人格呈正相关,与N人格呈负相关.结论 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和自我效能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2.
特发性性早熟女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特发性性早熟(ICPP)女童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选取ICPP女童66例,其中合并肥胖36例,非肥胖30例;另选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女童68例(正常对照)及单纯肥胖女童51例为对照。对所有受试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组间的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心率变异性(HRV)及体重指数(BMI)。结果 ICPP组的DC、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高频功率(HF)均低于正常对照组,AC和BMI高于正常对照组;ICPP组的RMSSD、BMI均低于单纯肥胖组(P0.05)。ICPP女童中合并肥胖组的DC、RMSSD及HF均低于非肥胖组,AC和BMI高于非肥胖组(P0.05)。结论 ICPP女童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中合并肥胖者尤为突出,以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为主。  相似文献   
993.
卢飞  蒋丽君  张会丰 《河北医药》2012,34(22):3468-3471
女童的青春发育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的调节,但是关于青春启动的具体机制,至今不完全明了。婴儿期到青春前期阶段,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性激素的负反馈起主要的作用,故性激素水平一直较低。青春期开始后促性  相似文献   
994.
谢兰  毛厌草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516-3517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有关部门的重视。该文从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进行必要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的现状与必要性进行展开,并结合所在地区的现状,提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的实施途径,有助于改善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的缺位现象。  相似文献   
995.
徐晶晶 《大家健康》2016,(9):278-278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自编家庭人口统计学资料和客观家庭环境调查表调查和分析了台州某县级中学生留守情况。结果表明,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性别和年级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这六个因子与其学习成绩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6.
儿子去了外省工作,找了当地的女孩做媳妇,生了胖乎乎的儿子,还买了商品房"落地生根"。而我和很多"固执"的老头子、老太婆一样,对于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价食物回避在血清食物特异性Ig E(s Ig E)阳性女童反复外阴阴道炎(RVV)临床转归中的作用。方法:对单纯食物s Ig E阳性78例患儿根据食物回避程度分为治疗组1(42例)及治疗组2(36例),s Ig E阴性62例为阴性组。3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增加要求食物回避,治疗组1为严格按照要求回避过敏食物患儿,治疗组2为未按照要求回避过敏食物患儿;观察1年RVV症状改善率、复发率、平均复发次数及平均复发间隔时间。结果:首次治疗后各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3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1复发率、平均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另两组(P<0.001),平均复发间隔时间也明显延迟(P<0.05)。结论:食物过敏原阳性的RVV患儿对食物回避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答效果,RVV患儿应积极进行食物过敏原的检测,对食物过敏原阳性的患儿,应积极采取食物回避的策略。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调查留守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状况和特点,为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设计,对重庆市25个区县13035名中小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938份。其中非留守学生3057人,留守学生9881人(父母均在外工作的7728人,仅父亲在外的1622人,仅母亲在外的531人)。用自编调查表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和父母外出情况,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调查样本的生活事件发生水平。结果:父母均在外和仅母亲在外的留守学生的ASLEC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仅父亲在外的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均P<0.05);留守女生在人际关系[(10.4±5.3)vs.(9.7±5.0)]和学习压力[(10.4±5.3)vs.(9.6±5.1)]两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留守男生(均P<0.001),在受处罚[(11.0±8.2)vs.(11.5±7.8),P<0.01]和其他[(4.9±4.4)vs.(5.9±4.5),P<0.001]两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留守男生;父母离婚的留守学生的ASLEC总分[(49.1±25.6)vs.(47.4±25.4),P<0.05]和受处罚[(11.9±7.9)vs.(11.1±8.0),P<0.001]、健康与适应问题[(7.0±4.4)vs.(6.7±4.3),P<0.05]、其他[(5.8±4.6)vs.(5.4±4.6),P<0.01]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父母未离婚的留守学生。留守初中生和留守高中生的ASLEC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比留守小学生高(P<0.05);每三天以内和父母交流一次的留守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得分要低于其他交流频率的留守学生(P<0.05)。结论:双亲在外、母亲在外、父母离婚、与父母沟通少的留守学生生活事件发生水平更高,尤其是留守中学生。留守女生面临着更多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生活事件和更少的受处罚和其他类型的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及两者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某监狱选取服刑人员(已服刑3年以上)留守未成年子女20名为研究组;另外,从本地区一所农村小学、初中和一所城镇小学、初中抽取学生406人,采用最大限度配对法(考虑到城镇和农村、年龄、性别等),选取父亲或父母均在外地工作的学生(留守时间3年以上)20人为对照组。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Diagnosis,MHT)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SSRS)对两组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研究组在MHT对人焦虑和身体症状维度上的平均秩次均高于对照组[10.23vs.4.70,11.50vs.5.50,均P<0.05],在SSRS各维度得分上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持利用度对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51,P=0.021)。结论: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对人焦虑和躯体症状方面的心理问题突出,提高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对社会支持利用度有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留守未成年犯的攻击性与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攻击性问卷(A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FACESⅡ-CV)对湖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800名男性未成年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留守和非留守未成年犯攻击性总分差异显著,除言语攻击之外,各因子上差异显著;②相关分析表明:留守未成年犯的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攻击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③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能够有效预测攻击性。结论: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是影响留守儿童攻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