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2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9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797篇
内科学   13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160篇
外科学   858篇
综合类   2715篇
预防医学   340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1384篇
  13篇
中国医学   185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359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离体大鼠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_(k1))的影响。方法酶解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 I_(k1),观察100μmol/L 氯胺酮在不同钳制电压下以及不同浓度(50~5000μmol/L)氯胺酮在-120mV 钳制电压下对大鼠心室肌细胞 I_(k1)的影响。结果 100 μmol/L 氯胺酮抑制 I_(k1),但不改变 I_(k1)翻转电压以及电流-电压曲线的形状;I_(k1)灌流液冲洗后,I_(k1)能够完全恢复。保持电压-40mV、钳制电压-120mV 下5~5000μmol/L 氯胺酮呈浓度依赖性抑制 I_(k1)其 IC_(50)为(162.3±8.4)μmol/L。结论氯胺酮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 I_(k1),可能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导致心率变慢。  相似文献   
62.
3种不同浓度的氯胺酮和芬太尼用于静脉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氯胺酮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骨科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K1组,0.1%氯胺酮+咪唑安定10mg;K2组,0.2%氯胺酮+咪唑安定10mg;K3组0.3%氯胺酮+咪唑安定10mg;F组,0.1%芬太尼+咪唑安定10mg.应用病人自控镇痛(PCA)泵LCP给药模式设置;总量100mL,负荷量4 mL,背景输注2 mL/h,PCA 2 mL,锁定时间30min.手术后感觉疼痛明显时(VAS 50mm左右)启动PCA泵.观察PCIA开始2、4、8、12、16、24、36、48 h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效果K1组较F组差,K2组与F组相当,K3组优于F组(P<0.05).K1、K2、K3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仅个别出现轻微的幻觉或恶心呕吐,且明显少于F组(P<0.01).结论:0.3%的氯胺酮为合适镇痛浓度,可有效安全地用于骨科手术术后PCIA的镇痛治疗.  相似文献   
63.
氯胺酮、利多卡因和海俄辛复合液在婴幼儿疝手术麻醉中的应用(附30例报告)梁任富(贵港市人民医院)我院从1993年6月至1994年2月对30例婴幼儿疝松解及修补术采用氯胺酮、利多卡因和海俄辛复合液麻醉,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均为男...  相似文献   
64.
我院外科于1982年以来对外伤急诊患者50例,采用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实施手术,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体会如下。1 对象与方法:①对象:本组50例患者男47例,女3例。男患者中20例为犯人。外伤患者失血较多,多数伴有失血性休克。头颈部伤10例,胸部伤20例,腹部伤16例,下肢伤4例,手术最长时间5h,最短50分钟。②方法:手术前3—5分钟肌注鲁米那100mg,阿托品0.5mg。  相似文献   
65.
丙泊酚、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烧伤病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微量注射泵输注丙泊酚和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在烧伤患者切痂植皮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氯胺酮组(P·K组)和咪达唑仑、氯胺酮组(M·K组)。P·K组术前10min首次静注丙泊酚2mg·kg和氯胺酮2mg·kg。M·K组术前10min首次静注咪达唑仑0 2mg·kg、氯胺酮2mg·kg ,随后两组以微量注射泵输注控制在P·K组丙泊酚6 6 . 6 6 μg·kg-1·min-1和氯胺酮4 1 .6 6 μg·Kg-1·min-1。记录注药后5、10min、切痂、取皮、植皮及停药后5、10min各时段无创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 )及两组氯胺酮用药量变化。结果:P·K组氯胺酮用药量比M·K组少,P·K组MAP和HR无明显变化(P >0 . 0 5 ) ,M·K组MAP、HR均较麻醉前升高(P <0 . 0 1) ,两组SpO2 于诱导注药后均有一过性下降,数分钟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 0 5 )。结论:微量注射泵输注丙泊酚和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安全可行,副作用小,可控性强,适用于烧伤患者切痂植皮手术。  相似文献   
66.
施勤  安舟引  王维思 《海南医学》2003,14(11):56-57
目的 探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的麻醉方法(以下简称“复合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镇痛、肌松、镇静、记忆缺失)以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6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32例)采用复合麻醉。对照组(34例)采用单纯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分别观察二组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醉效果确切,达到满意的镇痛、肌松、镇静和记忆缺失作用。而对照组镇痛、肌松效果可。但镇静、记忆缺失作用差。而二组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影响。结论 复合麻醉是一种很好的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患儿男 ,8个月 ,8kg ,门诊以左斜疝嵌顿入院 ,拟氯胺酮麻醉下行手术。术前常规剂量 ,阿托品 0 2mg、苯巴比妥钠2 0mg ,入室前肌注 5 0mg氯胺酮 ,术中每当患儿肢体微动时 ,静注氯胺酮 1~ 2mg/kg。手术历时 90min ,氯胺酮总量14 0mg。术毕安返病房 ,垫肩吸氧 ,监测、HR、SpO2 。患儿 1h后苏醒 ,12h后患儿体温 37 5℃ ,突发全身抽搐 ,口唇发绀 ,眼球向左上方斜视。立即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 ,静注地西泮、苯巴比妥钠、10 %的葡萄酸钙 10ml等解痉处理。同时物理降温及 2 0 %的甘露醇脱水处理保护脑组织 ,抽搐持续35m…  相似文献   
68.
小儿静脉泵注丙泊酚-氯胺酮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丙泊酚是一种新的快效、短效的静脉全麻药。笔者采用丙泊酚 氯胺酮静脉微泵复合麻醉与传统的地西泮 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手术进行比较 ,以评价其临床使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疝囊结扎修补、尿道下裂成形、隐睾还纳、骨折切开复位术ASAⅠ~Ⅱ级的患儿 4 8例 ,年龄 3~ 11岁 ,体重 12 6~ 36kg ,男 35例 ,女 13例 ,随机分为丙泊酚 氯胺酮组 (PK组 )和地西泮 氯胺酮组 (VK组 ) ,每组 2 4例 ,组间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 ,手术时间 (5 4 4±17 2 )min。方法 术前 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 2mg/kg、阿托品0 0 1~ 0 …  相似文献   
69.
剖腹产术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 ,但为了加快麻醉速度 ,我们于硬外腔试验量注射 5 min后 ,静注氯胺酮 30~ 4 0 m g,1~ 2 m in即可开始手术 ,缩短了手术等待的时间 ,在急诊剖腹产中增加了母婴的安全  相似文献   
70.
小儿上肢手术通常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臂丛阻滞,术中辅以氯胺酮或静脉复合完成手术。我院2003年6月~2005年6月应用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同时辅以力蒙欣镇静,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