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少年之殇     
《健康大视野》2014,(14):14-15
8岁男孩晓辉(化名)被11个孩子殴打致死,因这些孩子最小的只有9岁,最大的还有两个月才满14周岁,按刑法规定,他们均不需承担刑事责任。此判决公布后,再次引起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探讨。晓辉父亲不理解,“我的儿子是最小的,为啥刑法保护他们,不保护我的儿子?”那么,在发生青少年暴力犯罪以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相关的法律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暴力犯罪服刑人员的隐性自恋人格和共情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人际反映指针量表(IRI-C)和自恋人格问卷对111名在监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施测。结果 1特权感和易感质分别与个人隐忧呈显著正相关(r=0.256,0.229;P0.01);特权感与同情关怀呈显著负相关(r=-0.277,P0.01);易感质与观点采择呈显著负相关(r=-0.204,P0.01);2特权感对同情关怀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77,P0.01),对个人隐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56,P0.01);易感质对观点采择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04,P0.01)。结论暴力犯罪服刑人员的隐性自恋人格对其共情能力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通过建立青少年暴力犯罪模型,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5-HTT)基因多态性在暴力犯罪评估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调查量表分析223例暴力组和148名对照组青少年在人格、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冲动性、攻击性和家庭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分别比较暴力组和正常对照组5-HTT基因多态位点5-HTTVNTR、5-HTTLPR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分布,以观察5-HTT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人格、冲动和攻击等分量表的关系.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建立青少年暴力犯罪预测模型.结果 暴力组和对照组在多个分量表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HTT基因两个多态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在男性暴力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将5-HTT基因多态性纳入青少年暴力犯罪行为预测模型后,未见预测正确率显著提高.结论 青少年暴力犯罪与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5-HTT多态性与青少年暴力犯罪行为可能不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了解严重暴力犯罪事件1年后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现场处置严重暴力事件的280名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后公安民警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均<0.01);对处置现场的民警进行不同警种、文化程度、民族、年龄之间比较分析得出:治安警在人际关系敏感(t=2.368,P<0.05)、抑郁(t=2.401,P<0.05)2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特警;大专以下及大专学历的民警在强迫因子上的得分高于本科学历的民警(t=2.051,P<0.05);少数民族警察在恐怖(t=-2.043,P<0.05)、精神病性(t=-2.207,P<0.05)2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汉族警察;在不同年龄阶段,除躯体化、焦虑、恐怖3个因子外,其它因子均存在差异(P<0.05),其中30~39岁的民警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其它2个年龄段的民警.警种、文化程度及民族对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的影响,只有年龄因素有影响.结论 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后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55.
青少年暴力犯罪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媒体成为青少年最主要的社会化来源,在青少年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影视、网络等媒体中的暴力内容,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影响及机制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6.
目的:为了探讨精神疾病暴力犯罪的特点以及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的关系,所患疾病与案件类型及责任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近3年来鉴定中,精神疾病暴力行为的案例进行研究。结果:64例精神疾病暴力犯罪案中,从诊断上看,精神分裂症58例(59.5%),居首位。以男性为主,体力劳动者、低文化程度者为多,案件类型上以凶杀、伤害案为重,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犯案例占所有案例的59.3%,其中有78.9%为无责任能力。结论:为了减少及预防精神病人作案,应加强精神疾病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并对既往有冲动伤人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实施有效的监管及治疗。  相似文献   
57.
女性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人格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雪梅  况利  陈建梅 《重庆医学》2008,37(11):1191-1194
目的探讨女性罪犯的人格特征,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状况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重庆市女子监狱服刑的女犯将其分为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两组,分别填写PDQ-R、EPQ、SCL-90 3种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暴力和非暴力犯罪组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犯罪人群都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女性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在人格特征上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女性暴力犯罪的自尊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取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UPPS冲动性量表、激惹抑郁焦虑量表(IDA)、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米氏边缘型人格障碍检测表(MSI-BPD)对61名女性暴力犯罪人员(研究组)及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匹配的71名其他类型的女性服刑人员(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RSE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PPS总分、TAS总分、MSI-BPD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RSES得分与IDA总分、TAS总分及MSI-BPD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RSES对女性暴力犯罪有较好的预测作用(P<0.05)。结论 与其他类型犯罪相比,女性暴力犯罪人员表现出低自尊、高冲动性、高述情障碍、高边缘型人格障碍。女性暴力犯罪人员的自尊水平可以预测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59.
精神病患者暴力犯罪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暴力犯罪的发生暴力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例中94例暴力犯罪案中的相关资料。结果 案发前约半数(45.74%)的患者出现精神、行为上的明显异常表现。结论 案发前精神状态、以往暴力行为、既往精神病史和监护情况对精神病人暴力倾向具有可预测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群体案例一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北京、南京两地少管所因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按等比例设对照组。以社会-心理因素和生物-医学因素为指导,采用列联表(Crosstabs)的分析方法,探讨诸多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影响作用的大小。结果 在列联表97项犯罪危险因素分析中,北京、南京两地共有的具有统计学危险因素有48项,如家庭收入较低,父母在语言上侮辱孩子,经常采用体罚,孩子间发生冲突时,家长处理方法不当,经常旷课、逃学,与人发生争执时常用打人的方法解决问题,平时佩带刀子等凶器,经常看暴力黑社会的录像、小说,看黄色电视、录像、小说等。结论 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中有属于社会-心理方面的,也有属于生物-医学方面的。在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及提出预防和干预措施时,应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