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55篇
内科学   35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480篇
预防医学   24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05篇
  11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4 毫秒
91.
武汉市中学生体脂肪含量与血压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琼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5):476-477
目的了解武汉市中学生体脂肪含量与血压的关系,为预防中学生成年后高血压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以武汉市参加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的13~18岁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上臂部及肩胛下部皮脂厚度计算身体密度、体脂百分比、体脂质量以及男、女学生的体脂质量与收缩压的相关系数;比较正常、超重和肥胖学生体脂百分比、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结果中学生体脂肪含量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BMI指数越大的中学生体脂肪相对含量也越高,收缩压及舒张压也相对越高。结论体脂肪含量过高是中学生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体内过多的脂肪对血管及血压的危害在中学阶段已显著体现。预防高血压等成年期疾病应从青少年时期抓起。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评价针对女性的高血压社区干预效果.方法 对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和如东县马塘镇的已婚妇女进行基线调查,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治疗指导、对育龄妇女进行避孕药使用前健康筛查和使用期间定期随访等干预措施,一年后进行终点调查,与基线调查比较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1)干预后女性高血压控制率从2.26%上升至26.21%(P<0.0001).(2)干预效果有明显地区差异.太仓市的高血压控制率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如东县(P=0.0376),患高血压风险显著下降(P=0.003 4);而继康教育效果则如东县优于太仓市(P<0.001).(3)高血压人群血压均值收缩压从(142.38±12.84)mmHg降至(139.05±19.24)mmHg(P<0.0001).舒张压从(90.87±7.25)mmHg降至(83.67±9.92)mmHg(P<0.001).(4)干预效果在育龄人群、非农民和无高血压家族史人群中较好.结论 针对女性的高血压社区干预措施效果显著,控制率显著升高,血压均值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93.
老年性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相当常见,大部分患者是由老年前的高血压病延续过来,少数人随着年龄增加,收缩压升高(主要由于大动脉硬化),而舒张压不高(〈90毫米汞柱),称为单纯收缩期性高血压。大量研究资料证实,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益处是肯定的,可使脑卒中降低34%,冠心病降低19名,老年人治疗的受益比青年人更快而明显。  相似文献   
94.
各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敏  张倩  彭凤群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621-1623,1626
[目的]了解人群各型高血压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某医院2003~2004年体检者的血压、心率、血脂、血糖、血尿酸等资料进行描述,分析各型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组人群高血压总患病率为24.38%,3类高血压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5.24%(纯舒张期高血压,IDH),7.72%(纯收缩期高血压,ISH),11.42%(经典高血压,SDH)。IDH的检出率在40~50岁最高(9.16%),50岁之后发病率下降;SDH的检出率在60~70岁达峰值(23.76%),70岁之后下降;ISH的检出率在70岁以上达高峰(28.37%);3类高血压中,SDH、IDH男性较多,ISH女性更多;ISH伴有更高的糖代谢、脂代谢检出率,而高尿酸血症及超重则在SDH检出率最高,IDH伴发的代谢异常检出率最低(P﹤0.001)。[结论]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纯舒张期高血压,并伴有更高的糖、脂代谢异常发病率;收缩压升高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5.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各组织器官的衰老退化和生理功能的减弱越来越明显。人们必须掌握和认识这些特征,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循环系统:中老年人随着心肌功能的减退,心脏每次收缩压出的血量减少,心跳变慢、减弱;另外,血液中胆固  相似文献   
96.
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与血压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沈阳市3~18岁儿童肥胖与血压关系,为成人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沈阳市1484名肥胖儿童和按同年龄、同性别配对的1876名正常儿童进行血压测量。结果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27.22%和3.52%。其中学龄前肥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为3.53%,小学为26.79%,初中为37.9%,高中为38.91%;学龄肥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为学龄前儿童的7.6~11.0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组男、女肥胖儿童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儿童(P值均〈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压与体重、BMI、年龄、身高、腰围、臀围和大腿围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肥胖与高血压具有相关关系,对肥胖儿童进行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7.
所谓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用血压计在肱动脉上测得的数值来表示。平时说的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是指心脏在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在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生命网"疾病管理对患者10年脑卒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观察入网患者的药物治疗率、血压、血脂达标率以及10年脑卒中发生率.结果 新入网、第1次、第2次和第3次随访的他汀药物治疗率分别为54.47%、83.79%、73.33%和85.72%,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率分别为78.05%、84.62%、87.50%和100%,收缩压/舒张压达标率分别为63.44%/79.93%、56.34%/76.06%、60.00%/70.37%和64.29%/66.67%,LDL-C达标率分别为51.50%、61.11%、40.00%和66.67%;新入网、随访6个月的患者10年脑卒中发生率男性为29.79±18.73和20.12±9.38(P=0.0001),女性为31.18±21.83和19.58±9.77(P=0.0006).结论 "生命网"有效干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99.
病情评估 ①有或可疑有过敏原(某些食物、药物、化学品等)接触史.②急性发病,有皮肤/黏膜组织症状:风团,全身瘙痒,口唇水肿伴气道5且塞(如窒息、哮喘、气管痉挛、喘呜),或有胃肠道症状(如痉挛性腹痛、呕吐).③血压降低(收缩压≤100 mm Hg)及低血容量症状(如头晕、胸闷、心悸、出汗、面色苍白).④意识障碍:轻则意识模糊,重则昏迷.  相似文献   
100.
儿童高血压的定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童期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是正常现象。儿童由于年龄、身高、体重及种族的不同,血压有所不同,很难制定出一个统一的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并没有绝对分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