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641篇
  免费   15097篇
  国内免费   8223篇
耳鼻咽喉   3355篇
儿科学   4741篇
妇产科学   2971篇
基础医学   9945篇
口腔科学   2998篇
临床医学   52749篇
内科学   30465篇
皮肤病学   6820篇
神经病学   9798篇
特种医学   10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8篇
外科学   20134篇
综合类   97866篇
预防医学   26445篇
眼科学   6038篇
药学   43399篇
  535篇
中国医学   44045篇
肿瘤学   6062篇
  2024年   2252篇
  2023年   8086篇
  2022年   7257篇
  2021年   9009篇
  2020年   8705篇
  2019年   8561篇
  2018年   4252篇
  2017年   7280篇
  2016年   8493篇
  2015年   9738篇
  2014年   17286篇
  2013年   16814篇
  2012年   20779篇
  2011年   22503篇
  2010年   21311篇
  2009年   20750篇
  2008年   23245篇
  2007年   21242篇
  2006年   19429篇
  2005年   19947篇
  2004年   16428篇
  2003年   15361篇
  2002年   12684篇
  2001年   11057篇
  2000年   8370篇
  1999年   6216篇
  1998年   5656篇
  1997年   5103篇
  1996年   4689篇
  1995年   3920篇
  1994年   3221篇
  1993年   2117篇
  1992年   1636篇
  1991年   1634篇
  1990年   1253篇
  1989年   1200篇
  1988年   416篇
  1987年   352篇
  1986年   276篇
  1985年   200篇
  1984年   94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102.
103.
目的 探讨一次性根管与常规根管治疗后冠修复对隐裂性牙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诊治的187例隐裂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后冠修复,对照组给予常规根管治疗后冠修复,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Mohd Sulong疼痛分级、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X线改变、术后2年治疗成功率。结果 术前两组Mohd Sulong疼痛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修复术后1周两组疼痛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83%较对照组88.41%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观察X线改变率为3.26%较对照组14.74%显著降低(P<0.05),术后2年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4.57%较对照组82.11%显著提高(P<0.05)。结论 一次性根管治疗后冠修复能够缓解隐裂性牙髓炎疼痛,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咀嚼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对消石利胆胶囊与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慢性胆固醇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采集2017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胆固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熊去氧胆酸胶囊)50例与研究组(消石利胆胶囊)50例,比较不同药物临床应用效果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溶石有效率更高,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VSA评分、PPI评分、PRI评分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VSA评分、PPI评分、PRI评分更低,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胆固醇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消石利胆胶囊与熊去氧胆酸胶囊均能够达到确切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但消石利胆胶囊的溶石效果与腹痛改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miR-26b参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侵袭的机制。方法:在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人肝细胞系HL-7702和HCC细胞各系Hepb-3、HuH-7、MHCC97-L、MHCC97-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miR-26b的表达水平;用miR-26b mimics、miR-26b inhibitors和Notch1-siRNA分别转染HCC细胞;MTT实验检测转染后HCC细胞的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otch1受体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测定不同处理后的HCC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和HCC细胞系Hepb-3、HuH-7、MHCC97-L、MHCC97-H中的miR-26b相对表达含量随其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升高而依次下降;抑制miR-26b的表达,Notch1受体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而此时HCC细胞的侵袭性显著增强;相反,上调miR-26b的表达,Notch1受体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HCC细胞侵袭性显著下降;miR-26b可能通过调控Notch1信号通路调节HCC细胞侵袭性。结论:miR-26b通过负调控Notch1信号通路抑制HCC细胞侵袭能力,为HCC侵袭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miR-26b可能成为HCC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7.
癌性肠梗阻(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本身及其抗肿瘤治疗引起的肠梗阻,是晚期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总体发生率3%~15%。目前,MBO的治疗仍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规范,大多数医院都采用对症处理的。本文在总结数百例治疗经验基础上,提炼出“减(压)、加(营养)、抑(制消化液分泌)、激(素)、利(尿)、动(运动及促进肠蠕动)”六字方针,简单、实用、有效,通过临床观察,该方案能改善患者症状,恢复经口进食率,提高生活质量和手术治疗的机会,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治疗费用,尽管尚缺乏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通过定量对比妊娠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孕妇的母血和脐血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及抗β_2-GP1抗体水平,分析ACA及抗β2-GP1抗体与血小板数量、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探讨ACA及抗β_2-GP1抗体与妊娠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93例、重度57例;另选取同时期住院分娩的150例正常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妊娠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孕妇的母血和脐血血清ACA及抗β_2-GP1抗体的滴度值,检测观察组患者产前血小板数量、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与相关抗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母血抗体滴度值对比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妊娠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血清ACA-IgG、IgM和抗β_2-GP1抗体滴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A-IgA滴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脐血抗体滴度值对比中,上述三组间的血清ACA及抗β_2-GP1抗体滴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ACA-IgG、IgM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P0.05),而抗β2-GP1抗体无显著性相关(P0.05);血清ACA-IgG、IgM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抗β_2-GP1抗体与APTT、PT、TT呈负相关(P0.05),与FIB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的发病、发展可能与ACA及抗β_2-GP1抗体具有相关性,孕期检测血清ACA-IgG、IgM和抗β_2-GP1抗体,有利于预测妊娠高血压的发病,判断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针刺、远红外线照射和按摩)联合药物治疗儿童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的疗效。 方法将DMD 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包括针刺、红外线照射和按摩。2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和治疗90d后(治疗后)进行10m步行时间和上楼梯2m(含11级楼梯)时间测试,同时进行血清酶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谷草转氨酶(AST) 检测,并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10m步行时间和上楼梯时间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10m步行时间和上楼梯时间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CPK、LDH、AST均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针刺结合远红外线疗法和按摩的综合康复疗法联合药物治疗DMD,可显著缩短DMD患儿10m步行时间和上楼梯时间,改善其血清CPK、LDH、AST水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干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仅接受DR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则接受优质护理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和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对本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和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下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对本病知识的知晓率和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均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