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66篇
  免费   843篇
  国内免费   386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83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718篇
口腔科学   109篇
临床医学   7544篇
内科学   742篇
皮肤病学   100篇
神经病学   190篇
特种医学   5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312篇
综合类   9154篇
预防医学   7002篇
眼科学   155篇
药学   5311篇
  106篇
中国医学   1256篇
肿瘤学   140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426篇
  2022年   450篇
  2021年   674篇
  2020年   942篇
  2019年   749篇
  2018年   351篇
  2017年   784篇
  2016年   937篇
  2015年   1003篇
  2014年   2072篇
  2013年   1595篇
  2012年   2054篇
  2011年   2116篇
  2010年   1690篇
  2009年   1601篇
  2008年   2125篇
  2007年   1770篇
  2006年   1385篇
  2005年   1567篇
  2004年   1191篇
  2003年   1262篇
  2002年   1099篇
  2001年   913篇
  2000年   613篇
  1999年   483篇
  1998年   410篇
  1997年   583篇
  1996年   583篇
  1995年   616篇
  1994年   380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8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分析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根据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124份水样进行检查,其中前6个月中检测62份,后6个月根据检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策略,然后检测62份样本。分析对比两次检验结果即饮用水检测合格率。结果第1次的检验过程结果显示62份受检水样中有43例合格,合格率为71.67%;通过微生物培养质量控制策略,防止在标本采集、运输以及检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结果显示62份受检水样中有54例为合格,合格率为87.1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微生物检验实施质量控制然后对饮用水受检样本进行检查能够提高检测准确率,能够为居民安全用水提供基础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传统医学检验正在向现代化检验医学的转变,急需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医师型检验人才应运而生。目前,由于相关的管理体制,人文教育,工作职责不清晰等原因,检验医师队伍发展缓慢,仍存在很多值得改善和探索的地方。因此,我们应督促检验医师队伍,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精神,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参与完善的培训体制,明确工作职责,提高检验医师学习临床知识,掌握和运用医学检验知识,同时加强对临床与检验医学综合运用的能力,向临床医师提供医学检验知识,更好的与临床医生沟通解决临床问题,加强对检验医师的宣传与认识,共同促进检验医师队伍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为何,研究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法。方法:本课题自我院检验血液标本样本中抽取140份,其中2018年2月~2019年3月的70份命名成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3月的70份命名成试验组,前一组未进行质量改进,后一组进行质量改进,比较检验结果有何不同。结果:试验组这组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要比对照组那组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低,数据上是P<0.05的情况,即表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反应、溶血反应、样本问题、送检失误、抗凝不全等是导致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所在,实施质量改进可将血液标本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将其重型乙肝患者列为观察 A 组,将慢性乙肝患者列为观察 B 组;并另取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分别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然后观察三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 A 组的各项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胆红素水平均高于观察 B 组;且观察 A 组的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低于观察 B 组(P <0.01);而观察 A 组与观察 B 组的各项血清球蛋白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确诊及治疗,需根据其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各项检验结果进行判断,且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抽取电子病历中的检验检查数据,可以为临床科研人员对于某些疾病的定量分析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分析了基于规则、正则表达式抽取方法的缺陷,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相似度匹配方法,提出了一种混合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混合算法比单独使用某一种算法,其查全率和查准率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目前常见的病毒性肝病进行常规生化检验并作回顾分析,建立评估模型,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肝病筛查的健康志愿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清进行常规生化指标(白蛋白、总蛋白、球蛋白以及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和新指标(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亮氨酸氨基肽酶)检查,随机抽取我院数据库中收集记录的因乙肝病毒导致的急慢性肝炎、重度肝炎及肝硬化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从患者的病历中找出相关记录数据,并与健康志愿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在生化指标的检查中,观察组和对照组被检测者的正确率分别为90.7%和95.0%,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观察组,两组的各项生化检测结果和诊断准确率都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检查对于提高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率具有重要价值,新指标的检查则检查中发挥独特的优势,为病毒性肝炎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向,对其进行联合检测能为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研究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优势,为未来进一步提高结核病检出率奠定基础。方法 138例患者,分别接受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与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不同结核病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结果 138例患者,病理确诊结核病42例,非结核病96例。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85.71%(36/42)、特异度为90.63%(87/96),均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的66.67%(28/42)、80.21%(77/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27例,肺外结核患者15例。肺外结核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为100.00%,高于肺结核患者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方法满足结核病临床诊断的需求,该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并且还具有操作步骤简单、结果精准等优点,能够减少误诊、漏诊等情况发生,为结核病的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奠定基础,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 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对策.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3月接诊的100例健康体检者当做研究对象.于次日清晨抽取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6 mL,并将其平均分为两份.对其中一份血液样本进行溶血处理,并将其纳入研究组;另一份血液样本不进行任何处理,并将其纳入对照组.详细记录两组血液样本的生化检验结果 ,并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不良影响及干扰作用.结果 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ALB、TG、UA、BUN、Cr等指标水平,组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ALT、AST、TBIL、TP、LDH、K+、CK、GLU、DBIL、TC、ALP等指标水平,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现象会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产生较多的不良影响及干扰,不仅会降低酶类指标的血液检测真实性,还会严重降低其准确性,为了确保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真实和可靠,还应该加强临床生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预防溶血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