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轻工业   83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毛馨悦 《丝网印刷》2023,(16):80-82
以仰韶鱼纹和鸟纹的抽象化思维历程为核心,为博物馆设计出一款集仰韶纹样立体化装置和UI交互设计于一体的博物馆多媒体装置,使参观者能够获取沉浸式的体验,起到多感官交互、新媒体交互方式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2.
为探究凤翔木版年画吉祥元素在新媒体场域下的可塑性、延展性与创新性,解决凤翔木版年画中吉祥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直接使用时受限的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色彩采集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对凤翔木版年画中吉祥元素的纹样因子、色彩因子和情感因子进行提取,生成年画基本纹样库和年画色值参考库,引入形状文法生成性规则和衍生性规则,制定客观约束条件并展开形态设计推演,生成大量具有凤翔木版年画元素的设计方案并将其应用于现代丝巾设计。将凤翔木版年画的纹样和色彩与现代设计方法相结合,不仅为传统图案的传承延续提出了新的途径,也为其他类别年画的图案创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43.
文章在常规表里换层组织的基础上,采用改变纹样和改变基础组织两种方法,通过纹样设计、组织设计,并进行上机试织,成功设计出图案效果更丰富、立体感更强的织物。同时,还采用功能纤维进行内里填充,扩大了双层织物的应用场景,既有观赏价值也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4.
阐述邵阳蓝印花布的发展状况,对其工艺流程和纹样图案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处理保护,在数字化平台设计和应用上进行探索,以更好传承发展邵阳蓝印非遗文化。  相似文献   
845.
黄鑫杰  林竟路  程灵 《丝绸》2023,(3):158-167
计划经济时期的浙江丝织绸缎设计与上海印花绸齐名,其经历20世纪70年代初新一轮外交政策与国际贸易活动后,迸发出新的活力。文章针对此时期浙江丝织绸缎,以历史文献、绸样实物与图像资料为研究参考依据,从设计学角度,通过对纹样设计范式核心构成要素即题材、造型与色彩进行整理归纳、对比与分析,并结合彼时社会语境,以释读其多元的设计观念。研究认为,创外汇的刚需及国家形象展示诉求赋予了丝绸快速扭转研发方向的特殊性,纹样除复现传统题材外,展现出时代风貌,并对外来纹样进行本土化改造;造型上展现出写实风格新样态,广泛运用“花精叶粗”的设计手段,且更注重纹样延展性;并根据外销市场较及时地调整配色,并注重色彩和谐。这些归因于彼时追求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统一,包括坚持以实用性为前提的纹样设计原则及整体氛围。  相似文献   
846.
邓莉丽  王灿 《丝绸》2023,(8):107-114
文章以隋唐五代时期敦煌壁画中的桌帘桌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壁画图像、相关实物及文献的搜集与梳理,分析桌帘桌围的形制及在隋唐五代时期的演变轨迹,阐述桌帘桌围的纹样题材、形式与工艺,并对其设计理念展开分析。研究认为,隋唐五代敦煌壁画中桌帘桌围形制变化具有单一性至多样性的特点,其纹样题材有花卉小景、团花、对狮、对凤等,构图形式以中轴对称为主,亦有二方、四方连续式。纹样装饰工艺以染缬为主,亦有手绘、刺绣、印经、织锦。桌帘桌围作为呈放香炉、法瓶等供品的室内装饰软织物,依幅而制、依器而饰,不仅有装饰意义亦有宗教意义,是礼佛空间庄严性与仪式性氛围表达不可或缺的载体和媒介物。  相似文献   
847.
兰泽  张婉莉  张毅 《丝绸》2023,(8):133-140
格里芬最早见于公元前三千纪的两河流域,形象概括为多兽组合的带翼神兽。通过对格里芬纹样东西方起源说的分析,按照最早出现具备格里芬纹样特征的文献资料、出土文物,文章梳理出多元文化下格里芬纹样在东西方文化中有翼神兽的形象,以及对元代纺织品中格里芬纹样进行整理。分析认为,格里芬纹样是中国本土化的遗留,具备“麒麟、天禄、辟邪、飞廉”等形象特征,同时是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多元文化交融结合的纹样,可以窥见其中的亚述文化、伊斯兰装饰艺术风格、萨珊艺术等。格里芬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元代王朝的多元文化并存,对内思想观念的日渐浸染,对外精湛技艺的继承保留。格里芬纹样的流行是源于元代统治者对外来文化接受程度比较高,以及对精致艺术的推崇,从元代前后就开始体现出民族大融合的标志。  相似文献   
848.
彭双 《印染》2022,(8):75-76
民间纹样产生于劳动人民生活实践中,并随着时代发展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而且还会融入更多含义与寓意,逐渐地民间纹样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与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相连。传承民族纹样可以延续民族精神,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找到传承路径。纺织服装设计能够为传承民族纹样做出贡献,但是要找到行之有效的应用策略,不能走完全照搬、背离流行时尚以及脱离产业发展需求之路。  相似文献   
849.
闫璐瑶 《江苏丝绸》2023,(2):16-20+39
宋锦作为我国传统织锦中的一种,其色泽华丽、织工精细、质地坚柔、艺术格调高雅,有“锦绣之冠”的美誉。其所具有的独特设计风格,文化内涵为宋锦的传承起到助推作用。本文着重分析宋锦几何化纹样的美感,内容涉及到图案构图、图案色彩、图案题材三个方面,借此梳理以期吸引后世对其投入更多的精力与创新开发。  相似文献   
850.
秦绣作品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征和文化风格,其表现出的独特的艺术色彩相比于其他绣种更加强烈与鲜明。但是秦绣纹样的分类仍然依赖人工,这不利于秦绣文化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oogLeNet的秦绣纹样的识别与分类算法。首先,采用展览收集和走访个人收藏家收集到的大量秦绣作品照片进行处理所得到的数据集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对秦绣纹样的识别与分类进行研究。其次,选取GoogLeNet作为分类网络,提取丰富的秦绣图像特征信息,用于秦绣纹样分类。通过对神经网络的多次训练,降低了秦绣纹样分辨错误率。最后,构建了便捷的秦绣纹样分类系统,可以根据用户上传的图片实时输出识别出的秦绣纹样种类。本研究简化了秦绣纹样分类流程,对秦绣纹样的学术研究与秦绣文化的社会推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