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2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74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268篇
内科学   35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386篇
预防医学   494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16篇
  2篇
中国医学   166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 了解河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74所医院2016—2019年儿童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 应用WHONET软件回顾性分析45所三级医院、29所二级医院儿童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剔除重复菌株后,2016—2019年儿童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菌株共7 591株,革兰阳性菌占71.7%,革兰阴性菌占28.3%。在本研究定义的4个年龄段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占比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多。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7.8%~35.5%。4年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由12.9%上升至30.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由81.7%下降至75.2%)。结论 河北省儿童住院患者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与成人血培养病原菌分布不同,病原菌存在年龄分布差异,临床经验性治疗儿童血流感染时应注意儿童血培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人与野生动物日益频繁的接触,再加上病原微生物本身不断的变异和进化,导致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s)的发生呈持续增长态势,暴发频率不断增加,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极大威胁与挑战。在下一次新发传染病暴发之际,希望能通过合理运用相关技术方法准确快速回答“病原体是什么”、“病原体来自哪”两大问题,从而及时有效预警并从源头控制新发传染病的大流行。对当前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鉴定技术进行归纳介绍,并探讨各种技术的优劣势以及各自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生血流感染30 d内的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85例患者,基础疾病以急性白血病为主(125例,67.6%)。共分离19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09株(55.3%),其中大肠埃希菌55株(27.9%);革兰阳性菌86株(43.7%),其中人葡萄球菌24株(12.2%);真菌2株(1.0%)。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BSLs)菌株28株(50.9%);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BSLs菌株2株(10.0%);耐甲氧西林的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0.8%、71.4%、36.4%。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70岁、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并心功能不全、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肺部感染患者的30天病死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OR=3.306,95%CI(1.224~8.927)]、合并心功能不全[OR=6.291,95%CI(1.930~20.508)]、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OR=8.419,95%CI(2.198~32.241)]、感染性休克[OR=22.150,95%CI(3.639~134.806)]均为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人葡萄球菌为主。影响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缩短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改善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积极控制感染性休克是减少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30天内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了解 2016—2019年天津市河北区流感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流感提供相应科学依据。方法 对 2016—2019年天津市河北区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cases,ILI)监测资料、病原学监测数据及暴发疫情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9 年共采集IL咽拭子标本 2 962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为 715份,阳性率为 24.14%;2016—2019年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10起,均发生在中小学校。2016—2019 年天津市河北区流感样病例百分比 (IL%)在每年 11 月—次年 2 月出现一个高峰,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2016—2019 年流感病原监测结果显示,天津市河北区流行毒株以甲型 H3N2 型和甲型 H1N1型交替出现为主,2017 年甲型与乙型 Yamagata 系混合流行,2019 年甲型 H3N2 型呈优势毒株。结论 2016—2019 年天津市河北区流感病毒以甲型 H3N2 型和甲型 H1N1 型为主,每年的流行毒株各不相同,呈交替或混合流行。应加强监测和流感防控并提高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查明我市2起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感染途径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脑脊液标本,用血平板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用PCR鉴定。结果患者手部有外伤且有生猪肉接触史,临床上潜伏期短,病程进展迅速,均为脑膜炎型。患者脑脊液中分离的细菌经生化和PCR检测结果为猪链球菌Ⅱ型。病人经过及时抢救均脱离了危险。结论2起疫情为散发疫情,相互间无流行病学联系。传播途径为接触被猪链球菌污染的生猪肉经破损皮肤而传染。应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肉食品加工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6.
对《金匮要略》中有关“邪气”的各种名称,结合所在语言环境从文理和医理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试图明确这些名称的概念,以澄清对《金匮》有关“邪气”概念的混淆。  相似文献   
27.
正气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气属中医学的气学范围,是一身之气或人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以其运动而发挥防御、调节、修复等作用,具有物质运动的自然科学属性。正气分布到腑腑经络,则为脏腑经络之气;分布到脉之内外,则为营气和卫气。脏腑经络之气和营卫之气的防御、修复和调节作用,可因其构成成分和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都是正气的功能体现。  相似文献   
28.
COPD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有创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肺炎(VAP)的病原以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分析年来本院肺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内收治的28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构成以及药敏结果。结果VAP的发生率为66.7%,共培养出细菌91株,真菌1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GNB)64株(70.3%),革兰氏阴性球菌(GPC)27 株(29.7%)。COPD并发VAP居首位的细菌是嗜麦芽穿食单孢菌。结论COPD有效机械通气并发VAP以及GNB为主,VAP发生后细菌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在治疗VAP时应重视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19 例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与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EBV 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双染法标记肿瘤细胞,以鉴定EBV阳性的细胞为B淋巴瘤细胞。结果:EBV 编码的小m RNA探针(EBER) 原位杂交显示,8 例原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中3 例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1 例潜在性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阳性。而11 例继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ER全部为阴性。全部病例进行了LMP1 检测,除1 例原发者,全部阴性。利用EBERISH(EBER原位杂交) 和免疫组化CD 标记物进行双标记染色证实,EBER 和LMP1阳性细胞为CD20 阳性,CD45RO 阴性。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V 表达4/8 ,而继发者为0/11。结论:EBV 与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恶性淋巴瘤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继发性者无关。  相似文献   
3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cativitydisonrdr,ADHD)是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国外近年由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介入,发现多巴胺D2受体TaqIA1等位基因与本病相关,通过对广州市城镇学龄儿童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A多态性的检测,支持A1等位基因与本病的关系(P=0.006520)并发现病该基因与中医辨证的“肾虚肝亢”证候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