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12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7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418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18篇
  2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方法:对76例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发病至溶栓时间的6h为界分组,比较两组病例的疗效。结果:本组冠脉再通率73.7%;轻度出血发生率11.8%,病死率15.8%,主要死因:心脏泵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6h组的冠脉再通率、轻度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分别是:84.0%、10.0%、8.0%;6~12h组分别是53.8%、15.4%、30.8%;两组冠脉再通率、病死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0.01,<0.05);轻度出血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可以显著提高AMI的救治疗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2.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1例高龄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口服阿斯匹林(ASA)。常规治疗组31例,除不用UK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溶栓组为66.7%(20/30),常规治疗组为12.9%(4/31),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住院4周病死率为3.3%,常规治疗组为22.6%,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未见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UK+ASA治疗高龄AMI可以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9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尿激酶溶栓联合PCI(A组 )和直接PCI (B组 )。A组 50例患者接受尿激酶 150万单位或 2 0 0万单位治疗后 ,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以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 ,必要时做PCI。B组 46例患者直接PCI。比较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早期与最后心肌梗死面积 (2周后 )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 :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A组为 94 0 % ,B组 95 7% ;两组患者首次造影时梗死相关动脉已达TIMI 3级血流者19例 (A组 13例 ,B组 6例 ) ,经PCI后变为TIMI 3级血流者 67例 (A组 3 3例 ,B组 3 4例 ) ;两组间术后 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无差异 ,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造影显示溶栓已达TIMI 3级血流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好于直接PCI者 ;两组早期及最后心肌梗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住院病死率A组 4 0 %、B组 2 7% ,均未见严重出血风险。  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尿激酶溶栓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可使部分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尽早开通 ,有利于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34.
目的考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注射用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治疗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尿激酶,将注射用尿激酶溶于生理盐水,按6 000 U/min冠状动脉内连续滴注2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血流变学指标、血清学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显著较对照组的83.33%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左心功能指标改善较多(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血清NT-pro BNP和c Tn T水平降低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降低较多(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注射用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NT-pro BNP、c Tn T、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肝素与尿激酶联合应用于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封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检索万方、知网、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时间跨度为从建库伊始直至 2020 年 6月。筛选比较肝素(Heparin,HP)联合尿激酶(Urokinase,UK)封管与肝素封管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后使用RevMan5.3分析。 [结果] 总计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统计涉及样本总量为610。HP&UK组相较HP组更能促进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下降 [RR=0.20 , 95%CI(0.09,0.45),P=0.0001];提高透析充分性[MD=0.38 , 95%CI(0.08 ,0.70), P<0.00001];提高透析血流量[MD=51.13 , 95%CI(28.97 ,73.29), P<0.00001];导管功能障碍发生率下降 [RR=0.19 , 95%CI(0.08,0.46), P=0.0002];二组之间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7 , 95%CI(0.48 ,1.25), P=0.30]。 [结论] 肝素联合尿激酶应用于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有助于减低导管感染率,并对提高通畅性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36.
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比较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24例患者分为两组,溶栓组12例,年龄60~77岁,静脉滴注尿激酶100万U或链激酶150万U;对照组12例,年龄61~79岁。全部患者均为男性。发现溶栓组近期冠脉再通率58.3%,30天内死亡1人;对照组无再通的临床征象,死亡2人。存活者随访观察3年,溶栓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高(51.58±7.62%比42.41±1.49%,P<0.05)。但梗塞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再次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脑血栓治疗中尿激酶溶栓疗法起到的临床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2月同期于我院进行脑血栓治疗的患者4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理效果及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体有效率为80.00%较对照组的60.00%具有优势,实验组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采取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能有效治愈患者疾病。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比较急性心梗患者应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对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诊治的94例急性心梗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尿激素静脉溶栓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ESR、Fb、nbl、nbh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在60min、90min、120min的血管再通率均比对照组显著高(P<0.05),观察组患者在30min的血管再通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失常、心率衰竭、再梗死、休克、出血、心脏破裂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梗患者,阿替普酶相比尿激酶静脉溶栓可以更好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血管再通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微创大剂量尿激酶对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90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脑室外引流术后侧脑室注入尿激酶+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组:脑室外引流术后侧脑室注入尿激酶+腰大池引流术后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结果治疗组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平均时间为6 d,脑室内血肿消失时间平均为(5±1.47)d。对照组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平均时间为12 d,脑室内血肿消失时间平均为(11±3.76)d。结论较单纯腰大池置管引流,微创超大剂量尿激酶双向治疗重度脑室出血,能显著加快脑室血肿溶解,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单用尿激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14d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7、14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