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96篇
  免费   2063篇
  国内免费   979篇
耳鼻咽喉   257篇
儿科学   806篇
妇产科学   851篇
基础医学   1511篇
口腔科学   219篇
临床医学   4858篇
内科学   4555篇
皮肤病学   85篇
神经病学   4734篇
特种医学   13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3280篇
综合类   7213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759篇
眼科学   529篇
药学   3533篇
  67篇
中国医学   1487篇
肿瘤学   1016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507篇
  2022年   875篇
  2021年   1466篇
  2020年   1284篇
  2019年   1133篇
  2018年   1099篇
  2017年   1193篇
  2016年   1308篇
  2015年   1364篇
  2014年   2685篇
  2013年   2562篇
  2012年   2298篇
  2011年   2456篇
  2010年   2100篇
  2009年   1864篇
  2008年   1704篇
  2007年   1675篇
  2006年   1624篇
  2005年   1389篇
  2004年   1138篇
  2003年   934篇
  2002年   773篇
  2001年   686篇
  2000年   543篇
  1999年   438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258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104篇
  1986年   91篇
  1985年   102篇
  1984年   79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71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31篇
  1977年   20篇
  1976年   16篇
  197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12.
13.
目的比较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的疗效.方法2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事件时, 随机交替接受等渗透剂量的160 mL 3%高渗盐水与150 mL 20%甘露醇进行降低颅内压治疗, 连续监测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及中心静脉压.记录有效降低颅内压持续时间、颅内压最大降幅及其时间, 用药前及用药后1 h、3 h血钠水平及血浆渗透压.结果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均可降低颅内压(均 P < 0.01), 两者的降低颅内压作用持续时间及颅内压降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患者脑灌注压较用药前均上升(均 P < 0.01), 平均动脉压先上升后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中心静脉压稍有波动,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20%甘露醇治疗后患者血钠下降, 3%高渗盐水治疗后患者血钠值上升, 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20%甘露醇及3%高渗盐水治疗后患者血浆渗透压均先上升后下降, 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1). 结论3%高渗盐水可作为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15.
由于骨盆的特殊结构,其内侧的血管网损伤导致不可压迫性出血。即使创伤中心和救治体系的建设,以及损害控制技术等发展,病死率仍然高达30%~60%。损害控制性复苏、骨盆带、外固定支架、复苏性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REBOA)、动脉栓塞和腹膜外填塞等技术不断发展,部分已经得到普及,但迄今仍没有公认的确定性止血流程。我国正在普遍建设创伤中心,亟待制订适合我国的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救治流程,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本文阐述控制骨盆骨折大出血的外科技术和流程进展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人类微生物群是由寄生在人体上皮屏障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组成的,其中大部分位于肠道内,与宿主之间形成共生的关系。机体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虽然受到年龄、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近年来,肠道菌群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肠道菌群不但能够维持局部稳态,还能调节机体代谢、炎症和免疫等生理过程。有研究表明,微生物群,特别是肠道菌群能够显著调节机体对癌症治疗的反应性以及机体对毒副反应的敏感性。检查肠道菌群中各菌种之间的比例可作为筛查恶性肿瘤的新方法。本文将综述微生物群具有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抗肿瘤治疗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证据,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微生物种类,从而为恶性肿瘤精准治疗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7.
18.
19.
Rationale:Tarlov or perineurial cysts are nerve root lesions often found in the sacral region. Most perineural cysts (PCs) remain asymptomatic throughout a patient''s life. While their pathogenesis is still unclear, trauma resulting in hemorrhaging into subarachnoid space has been put forward as a possible cause of these cysts. Recently, we worked with a patient experiencing symptomatic PCs after 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atient concerns:A 45-year-old man had a coil embolization procedure performed after being diagnosed with a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from a ruptured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His symptoms were relieved after the procedure, but 7 days later he reported worsening pain in the left perineal area. The pain was intermittent at its onset and exacerbated by sitting, walking, and coughing.Diagnoses:Two weeks after the embolization procedure, a lumbar spine MRI revealed 2 PCs at the S1 and S2 level affecting the left S2 root with high signal intensity in T2 and T1 images, suggestive of bleeding within the cyst.Interventions:We operated using a posterior approach. Cyst fenestration was done after S1 laminectomy. We aspirated approximately 1 cc of old blood.Outcomes:His pain was relieved immediately after cyst removal and no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Lessons: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an be the sou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ain from asymptomatic PCs, making them symptomatic. Surgical extirpation is 1 treatment option for these symptomatic PC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凉血通瘀方对高血压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脑组织miRNA表达的影响,对差异表达的miRNA靶基因进行分析,探索凉血通瘀方可能的药效机制。方法 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B)和实验组(C)。适应性饲养一周后,C组灌胃凉血通瘀方,B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5天,每天1次。构建脑出血模型后收集脑组织,借助全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miRNA表达量,与miRBase数据库比对获取已知miRNA,使用miRDeep2预测新miRNA。差异分析软件为DESeq2,筛选阈值为|log2FC| ≥1 并且P <0.05。对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和PPI网络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共发现21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上调有9个,下调有12个,共预测得到124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靶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生物过程中突触囊泡分泌的调节、神经递质分泌的调节和神经递质运输的调节占前三位,神经元投射终点、全膜、质膜区域和细胞投射则是主要的细胞成分。分子功能分别为小GTPase绑定、底物特异性跨膜转运蛋白活性和离子跨膜转运体活性。通路分析结果显示,靶基因在癌证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和MAPK通路等分布广泛。采用STRING网站和Cytoscape软件,根据MCC算法筛选出ADRA2C、CASR、CCL28、CCR1、DRD2、GNAT3、GRM2、DYNC1LI1、GABBR1、GNAI1等核心靶基因。结论 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急性期鼠脑组织内miRNA的表达有重要影响;显著差异表达miRNAs可能通过靶向核心基因调控凉血通瘀方干预急性脑出血的病理过程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