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22篇
  免费   1363篇
  国内免费   467篇
耳鼻咽喉   864篇
儿科学   589篇
妇产科学   126篇
基础医学   2056篇
口腔科学   786篇
临床医学   2326篇
内科学   2513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731篇
特种医学   9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231篇
综合类   2732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882篇
眼科学   111篇
药学   1382篇
  9篇
中国医学   446篇
肿瘤学   29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465篇
  2021年   714篇
  2020年   778篇
  2019年   706篇
  2018年   749篇
  2017年   703篇
  2016年   700篇
  2015年   718篇
  2014年   1317篇
  2013年   1353篇
  2012年   1082篇
  2011年   1213篇
  2010年   961篇
  2009年   955篇
  2008年   940篇
  2007年   881篇
  2006年   752篇
  2005年   643篇
  2004年   560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408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17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中医院校的教材采用统编方式已不适合现代科技信息发展的需要,相反,取消中医统编教材,给院校和教师更多的主动权,有利于中医学新知识、新信息的传播,有利于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发挥独创精神,有利于学问的兼收并容和中医学术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专业的认识和信心,并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52.
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咽旁间隙原发性239例肿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良性肿瘤患病比为61.09%,其中上皮源性肿瘤患病比最高,占19.25%;神经源性肿瘤第二位,占17.57%。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为35.15%,其中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占21.76%;恶性淋巴瘤第2位,占7.95%。炎症的患病比为3.77%,其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最高。结论: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良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恶性肿瘤次之,炎症居第3位,比例约为17:9:1。  相似文献   
53.
54.
咳嗽变异型哮喘多项检测指标的Bayes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肺功能、气道弹性阻力、支气管激发试验、最大呼气峰流量(PEF)日内波动率[△PEFR(%)]、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以及血清IgE的变化特点及诊断意义。方法对22例CVA、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以及2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曲线)、气道弹性阻力、支气管激发试验、[△PEFR(%)]、BALF细胞学分析以及血清IgE测定。结果(1)CVA患者呼气流量指标[P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气道弹性阻力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CO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VA组患者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Mch—PC20-FEV1明显降低、[APEFR(%)]增大(〉20%)、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血清IgE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及CO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气道弹性阻力、支气管激发试验、[APEFR(%)]、BALF细胞学以及血清IgE的测定有助于CVA的诊断且与COPD等的鉴别。根据Bayes判别结果,鉴别CVA与COPD的上述病因学指标作用大小依次为Mch—PC20-FEV1、JgE、[△PEFR(%)]、BALF嗜酸性粒细胞计数、FEV1/FVC、FEV1、PEF、MMEF和气道弹性阻力,其中主要为Mch—PC20-FEV1、IgE、[APEFR(%)]、BALF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55.
内眦赘皮与重睑成形同期手术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索适合同时行重睑成形术和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新方法。方法 根据内眦赘皮深部眼轮匝肌结构上的异常特点,遵循内眦赘皮的上睑(倒向性内眦赘皮除外)内侧睑缘处皮肤短缺和尽量减少局部皮肤瘢痕的原则,设计适合同时行重睑成形术的新内眦赘皮矫正术(反Stallard法)。结果 临床应用86例,进行了为期6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的重睑为稳定性平行型重睑,内眦已完全或大部分开大,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此内眦赘皮矫正术能够充分矫正内眦部结构上的异常,而且适合与重睑成形术同期施行,是一种效果稳定,结果满意的术式。  相似文献   
56.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静脉肾盂造影(IVU)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提示上尿路梗阻而原因不明的患者58例,均行MSCTU检查,在图像工作站对获得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T)等三维后处理,获得泌尿系立体图像。结果 58例中上尿路结石20例,先天性畸形14例,输尿管癌11例,输尿管炎性狭窄3例,输尿管息肉2例,副肾血管压迫肾盂输尿管交接处2例,邻近器官疾病导致上尿路梗阻2例,以上病例均经手术或输尿管镜检查证实。另有4例无法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3.10%。结论 MSCTU通过MPR、MIP、VRT技术多角度观察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出导致上尿路梗阻的病变及其形态,在上尿路梗阻病变诊断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7.
目的:验证美宝胃肠胶囊(GIC)治疗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具有上消化道症状,临床病例共60例,经内镜确诊的十二指肠球炎、十二指肠球霜样溃疡等15例,溃疡病15例,作为治疗组,分别单独服用美宝胃肠胶囊及服用美宝胃肠胶囊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其他抑酸剂);对照组则为单独服用胃肠黏膜保护剂麦滋林-S 15例,及服用麦滋林-S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其他抑酸剂)15例;疗程完成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复查胃镜,记录镜下溃疡愈合或炎症改变情况。结果:治疗1组(美宝胃肠胶囊组)的治愈率为80.0%,治疗2组(美宝胃肠胶囊组十质子泵抑制剂)的治愈率为73.3%,对照1组和对照2组均为66.7%,且副作用小。结论:美宝胃肠胶囊是既能治疗上消化道疾病,又少有毒副作用,价格合理的药物,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58.
咽旁间隙在头颈部肿瘤MRI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移位方向及肿瘤MRI信号特点对病变定位、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累及咽旁间隙肿瘤76例,其中恶性肿瘤51例,良性肿瘤25例。结果扁桃体肿瘤和鼻咽癌使茎突前间隙外移,腮腺肿瘤使茎突前间隙向前内移位,或(和)颈动脉鞘区后移。颈动脉鞘区交感神经鞘瘤使颈内动、静脉向前外侧移位,迷走神经鞘瘤使颈内动、静脉明显分离,颈动脉体瘤使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增大,颈静脉球瘤使血管向前外侧移位,转移淋巴结使颈内动、静脉向前内侧移位。25例良性肿瘤边界清楚,其中9例信号均匀;51例恶性肿瘤中,19例边界模糊,15例信号欠均匀。茎突前间隙脂肪消失或不连续6例均为恶性肿瘤,肿瘤边界较清但颈部淋巴结肿大符合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2例及颈内动、静脉被肿瘤包绕3例,病理证实亦为恶性肿瘤。结论咽旁间隙移位方向及肿瘤MRI信号特点对头颈部肿瘤的定位、定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9.
松解及眼轮匝肌下脂肪垫转移充填矫正重睑术后睑粘连畸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矫正重睑成形术后的上睑粘连、重睑较宽、眼睑上抬受限等畸形。方法另设计重睑线,彻底松解眼睑内的组织粘连,释放眶隔内脂肪及转移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充填。结果两年来为32例重睑成形术后畸形者用此法治疗得到满意效果。结论此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  相似文献   
60.
We report two cas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with upper thoracic myelopathy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linical data of a 47-year-old woman (case 1) and a 54-year-old woman (case 2) are described. Case 1 showed a transverse-type myelopathy at the T2 segment level of the spinal cord and case 2 had the same type of myelopathy at the T4 segment level. Case 1 had anterior vertebral subluxation of C7 due to marked vertebral collapse and Case 2 had subluxation of T2 with vertebral destruction. These two patients had the mutilating type of RA with multilevel spontaneous fusion in the cervical spine. The lesions in the thoracic spine might be caused by the severe destructive inflammation that is characteristic in mutilating disease. The vertebral collapse might lead to subluxation of the upper thoracic vertebra, resulting in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Upper thoracic subluxation might be caused by vertebral collapse due to RA and the increased motion as a compensation for decreased mobility caused by spontaneous fusion in the cervical sp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