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1篇 |
免费 | 178篇 |
国内免费 | 6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6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114篇 |
口腔科学 | 179篇 |
临床医学 | 621篇 |
内科学 | 73篇 |
皮肤病学 | 56篇 |
神经病学 | 506篇 |
特种医学 | 98篇 |
外科学 | 270篇 |
综合类 | 447篇 |
预防医学 | 56篇 |
眼科学 | 11篇 |
药学 | 195篇 |
中国医学 | 236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126篇 |
2020年 | 95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92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222篇 |
2013年 | 180篇 |
2012年 | 194篇 |
2011年 | 208篇 |
2010年 | 171篇 |
2009年 | 181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113篇 |
2006年 | 102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背景: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等作用,对呼吸影响小。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3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另2组大鼠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右美托咪定组在造模后14 d内每天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3 μg/kg,生理盐水组在同时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于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前、术后鞘内给药前和鞘内给药后2,7,14 d测定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并在术后第2,7,14天鞘内注射药物后,每组每个时间点分别处死4只大鼠,取其L4-6脊髓,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蛋白表达的水平及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给药前、给药后各时点生理盐水组和右美托咪定组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均明显降低(P < 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给药后各时点右美托咪定组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均明显升高(P < 0.05);右美托咪定组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表达明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且在给药14 d时达到最低接近于正常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程度也较生理盐水组轻微,在给药14 d时神经元形态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提示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引起的痛敏,可能与其抑制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的表达相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对Meckel 囊及其周围重要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并进行模拟穿刺,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甲醛固定的尸头标本,观察和测量Meckel 囊及其毗邻结构相关数据;将卵圆孔分为内前( Ⅰ)、内后( Ⅱ)、外前( Ⅲ)、外后( Ⅳ)4 个象限,在直视下分别将穿刺针放置于不同象限,模拟穿刺过程,将球囊置于Meckel 囊中,并记录穿刺结果。结果:Meckel 囊是颅后窝硬脑膜跨过岩尖在颅中窝形成的一个裂隙样硬脑膜袋,其平均长径(12.56±1.14)mm、宽径(9.17±0.93)mm、高度(4.37±0.85)mm。囊内包含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分支,是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中放置球囊的目标位置,当穿刺针置于卵圆孔Ⅱ象限时穿刺成功率为75%,高于Ⅰ象限(56%)、Ⅲ象限(25%)和Ⅳ象限(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穿刺Meckel 囊是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成功的关键,熟悉Meckel 囊及其毗邻重要结构对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的操作至关重要,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3.
为了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在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三叉神经痛模型组和对照组两组,模型组大鼠以铬制羊肠线疏松结扎大鼠一侧眶下神经,对照组大鼠眶下神经不结扎。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节(TG)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中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本研究发现p-ERK在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TG和Vc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模型组大鼠中p-ERK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ERK可能参与了三叉神经痛(TGN)痛觉信号的传导,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文题释义:
椎旁神经阻滞:是通过将局麻药物注射到椎旁间隙内而实现,阻滞包括椎旁脊神经和其分支以及交感干,具有简单、易行、有效及低廉等特点。
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是由于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重新激活引起的近期或远期疼痛。主要包括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即带状疱疹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常表现为典型的病理性神经痛特点,主要特征是自发痛、痛觉过敏、感觉异常等,呈电击样、烧灼样、针刺样等疼痛。
背景:目前临床研究显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有显著效果,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使用。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以及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01-01。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有关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及药物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作为实验组,药物治疗组或传统椎旁神经阻滞组作为对照组。依据Cochrane
Handbook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通过Revman 5.3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共916例受试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组的镇痛效果更好,在1-4周内临床镇痛效果最佳,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下分析,1周:MD=-0.91,95%CI(-1.22,-0.61),P < 0.000 01;2周:MD=-1.11,95%CI(-1.52,-0.70),P < 0.000 01;3周:MD= -1.26,95%CI(-1.79,-0.74),P < 0.000 01;4周:MD= -0.90,95%CI(-1.57,-0.24),P=0.007;同时睡眠质量及治疗有效率均有提高[固定效应模型下分析,OR=3.63,95%CI(2.38,5.53),P <
0.000 01],统计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并且具有未增加整个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等优点;③结果说明,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是安全和有效的。
ORCID: 0000-0001-7945-6411(宋旭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泪腺神经痛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门诊软组织病痛患者中确诊为泪腺神经痛者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病因,最大可能为泪腺神经在出眼眶时穿过眶隔处受到卡压所致。治疗方法采用强的松龙混悬液0.6mL(15mg)加2%利多卡因2mL,注射至眼眶外上角骨缘的紧下内方,深及皮下与眶隔处,1周后如仍不愈,再行第2次注射。2周后部分患者再进行第3次注射。结果所有病例皆在注射后10min内止痛,检查神经分布区痛觉消失,数小时后多数病例再现轻度疼痛。1周后11例痊愈。3例经第2次注射痊愈。2例经3次注射后痊愈。注射问隔l周。结论对于疑为泪腺神经痛的病例,查体证实,在排除眼眶内其他病变后,可试行局部注射强的松龙至神经通过眶隔处,方法易行,疗效可靠,不失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6.
Fu-Shun Yen James Cheng-Chung Wei Hei-Tung Yip Chih-Cheng Hsu Chii-Min Hwu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2023,95(1):e28278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cause substantial pain in patients. Persons with type 2 diabetes (T2D) are prone to zoster infection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due to compromised immunity. We conducted this study to evaluate the risks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between metformin users and nonusers.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was utilized to select 47 472 pairs of metformin users and nonusers from Taiwan's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Research Database between January 1, 2000, and December 31, 2017. 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s were used for comparing the risks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between metformin users and nonusers in patients with T2D. Compared with no-use of metformin, the adjusted hazard ratio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metformin use in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were 0.70 (0.66, 0.75) and 0.510 (0.39, 0.68), respectively. A higher cumulative dose of metformin had further lower risks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than metformin no-use. This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metformin use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lower risk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than metformin no-use. Moreover, a higher cumulative dose of metformin was associated with further lower risks of these outcomes.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研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与Th1/Th2细胞因子及血清炎性因子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低频脉冲电治疗结合神经营养药物(弥可保)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研究VAS评分与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PHN患者治疗后7d、1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IFN-γ、IL-4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PHN患者治疗后的IL-1β及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后,PHN患者疼痛程度与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及Th1/Th2细胞因子IL-10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在PHN治疗中,低频脉冲电治疗结合神经营养药物(弥可保)注射治疗有显著的近期效果,患者的疼痛程度与Th1/Th2细胞因子及血清炎性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无框架立体定向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系统引导下,对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行经前入路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术中电刺激验证靶点,而后进行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随访6~36个月,疼痛完全消失29例,疼痛减轻1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8例,咀嚼力减弱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明显减少盲穿过程因深度或方向掌握不当产生的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
陆正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21):18-19
目的 分析CT与DSA引导下行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02-2013-01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三叉神经疼痛病人15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CT组(78例)和DSA组(78例),观察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 CT组穿刺成功率98.7%,平均操作时间(55.4±1.2)min;DSA组的穿刺成功率89.7%,平均操作时间(24.6±13)min,2组平均操作时间和成功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中,采用DSA引导快速便捷,CT引导成功率更高,尤其对于卵圆孔及颅底解剖变异的病例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N)的远期疗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观察并分析我科自2001年1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19例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舌咽神经痛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地卡因实验明确诊断,影像学提示血管对舌咽神经存在不同程度的压迫。手术采取经乙状窦后-幕下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对其进行疗效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早期疗效明显,随访时间1.5~12.5年,平均5.6年。随访过程中1例出现复发,1例疼痛程度及次数较术前明显缓解。本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处理后均痊愈。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影像学诊断对判断神经-血管压迫有重要意义。显微血管减压手术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