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优化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在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用最优化的方法找出预报因子的最优非线性表达式,再用这些非线性表达式做逐步回归,建立非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所得方程的拟合效果和预报效果均优于一般线性方程。将其应用于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分析和个体发病危险度的估计,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2.
小儿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障碍的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障碍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1985年1月~1998年12月共治疗肛门直肠畸形120例,对106例进行随访,其中男性78例,女性28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10岁,随访率为80%.结果 38例高位肛门直肠畸形(36%),术后均有排便障碍(100%);32例中间位肛门直肠畸形(30%),术后15例有排便障碍(14%);36例低位肛门直肠畸形(34%),术后有6例排便障碍(6%).结论在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病人中,术后均无正常排便,这可能与同时伴有脊髓神经及脊柱畸形有关.中间位及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有排便障碍与外科手术技术有关.腹腔镜手术技术应用于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治疗,使术后排便障碍大大减少,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深圳南山地区常、暂住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年12月~2003年12月间5257例0~3岁散居儿童进行系统的生长发育监测,将检出的121例中度营养不良儿童按常、暂住户籍分成2组,对其发病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对比和分析。结果:中度以上营养不良发病率为2.32%,低于我国中西部不发达地区;暂住儿童发病率(2.81%)明显高于常住儿童(1.53%),父母受教育程度及生活环境的稳定性与其密切相关;2组营养不良患病高峰均在6个月~1岁年龄段,未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及断奶期婴儿配方奶不足是患病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关注弱势群体儿童的营养状况,基层儿保人员应加强对小儿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教。  相似文献   
64.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临床特点、病因及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病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治愈118例,对于一些危重病人,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重要意义,但预防同样关键。  相似文献   
65.
崔静  李庚  千新来 《新医学》2005,36(3):145-147
目的:研究P27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的蛋白表达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甲基化特异性PCR系统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缘黏膜上皮、癌旁组织、癌组织各56例、腺瘤42例中p27蛋白的表达和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p27蛋白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缘黏膜上皮的表达率最高(77%),随病变进展其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其在癌旁组织(59%)、腺瘤(57%)和癌组织(32%)中的表达与手术切缘黏膜上皮相比及癌与癌旁组织或腺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P27基因甲基化程度呈增加趋势,且在各病变阶段与蛋白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其甲基化程度还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P27基因异常甲基化是p27失活的主要机制,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6.
曹纪委  杜萌萌 《光明中医》2016,(13):1877-1878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发病年龄≥40岁共17例,占85%;手术后发病4例,占20%;长期制动患者2例,占10%;恶性肿瘤患者2例,占10%;创伤骨折史者6例,占30%。结论高龄、各种术后、长期制动卧床、恶性肿瘤、创伤骨折等都是LDVT的原因。  相似文献   
67.
【目的】通过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rtomographyangiography,CTA)对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bemia,PCI)患者的头颈部血管进行检查,分析血管异常病因,掌握发病规律。【方法】对200例PCI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应用原始图像、MIP、CPR和VR图像,记录钙化、斑块、狭窄、解剖走行及发育变异等表现,分析患者血管异常与PCI的因果关系。【结果】200例患者,诊断为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者148例、后循环脑梗死52例。综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者147例,考虑与PCI病因有关;53例CTA未见异常者,22例明确有心脏病心房颤动,考虑与后循环脑梗死病因有关;21例考虑与颈椎骨质增生后刺激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有关,余10例患者病因不明确。【结论】PCI的病因分析:(1)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或闭塞仍是其主要病因。(2)椎动脉起始部和V2段的迂曲折叠及钩椎关节骨刺形成,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是PCI的重要病因,甚至较动脉硬化狭窄更常见。(3)栓子脱落是引起后循环脑梗死的重要病因。(4)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变异也可引起PCI的发作。(5)脑盗血综合征。(6)罕见病因:颅内动脉炎等。  相似文献   
68.
纪淑萍  辜洁敏  陈超 《陕西中医》2022,(12):1805-1808
目的:通过关联规则探究中医药治疗瘿病用药规律,归纳提炼有效的新方剂。方法:将《中医方剂大辞典》所有方剂导入,以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检索治疗瘿病的所有中医方剂,统计分析方剂中的高频药物,分析药物关联程度,筛选新方组合。结果:在治疗瘿病的151首方剂中共应用药物327种,药物频次为1142次,药物频次≥15次的共15味,并挖掘新方2首。结论: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能够挖掘治疗瘿病的新方剂,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9.
彭书莉  王敏 《实用全科医学》2011,9(6):898-898,912
目的探讨斑贴试验在寻找皮肤科常见疾病病因方面的应用。方法对门诊2008年4月-2009年10月确诊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105例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各组间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05例患者出现一项及以上阳性的87例,总阳性率82.86%;其中接触性皮炎阳性率27/33例(81.81%),过敏性皮炎阳性率18/25例(72%),湿疹阳性率18/24例(75%),面部复发性皮炎阳性率10/16例(62.5%),神经性皮炎阳性率2/4例(50%),脂溢性皮炎阳性率1/3例(33.33%);阳性率最高的物质为重铬酸钾为21/105(20%),其次为硫酸镍19/105(18.1%)、硫柳汞9/105(7.6%)。结论本研究证实在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接触性过敏原起着重要的作用,斑贴试验是目前多种皮肤病病因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0.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研究极其丰富,主要研究发病原因和如何降压,重点在于"血压为什么会升高",但较少提及"血压升高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本篇文章从《黄帝内经》"气血"角度论述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发展过程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