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香丹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香丹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控制饮食、运动及降糖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香丹注射液联合甲钴胺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症状和肌电图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在肢体麻木、膝反射减弱及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丹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2.
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坏疽下肢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弥可保对2型糖尿病坏疽下肢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在治疗糖尿病基础上(降血糖、血脂、血压及应用阿司匹林)加用弥可保治疗;对照组(90例)仅用糖尿病基础治疗60d。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5%,显效率为1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显效率为46%,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弥可保是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与甲钴胺(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方法对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银杏达莫与甲钴胺,对照组给予丹参与甲钴胺治疗,连用2周。结果治疗组的DPN症状体征,各项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均呈有显著改善,且各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银杏达莫与甲钴胺联用可明显提高DPN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爱维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单盲分为3组各50例,爱维治组给予爱维治800mg静脉滴注,甲钴胺组给予甲钴胺维生素B12 1000μg静脉注射,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上述2种药物,观察3组治疗2周后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缓解情况及肌电图的改变。结果甲钴胺组有效率为66%,爱维治组有效率为70%,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6,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0%,效果优于甲钴胺组与爱维治组(90%对比66%,x^2=8.791,P〈0.05;90%对比70%,x^2=6.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爱维治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与甲钴胺相当,二药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5.
甲钴胺控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梗塞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在甲钴胺治疗后,血浆Hcy水平和脑梗塞患者预后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62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2组均给予常规脑梗塞治疗,干预治疗组在常规脑梗塞治疗基础之上予甲钴胺0.5mg肌肉注射,连用6周。分别在住院第二天、治疗4周后、治疗6周后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检测法,测定2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6周后,干预治疗组血浆Hcy水平比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干预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干预治疗组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甲钴胺治疗可降低血浆Hey水平,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甲钴胺注射液,1 000μ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硫辛酸注射液,6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因子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2%,对照组则仅为55.8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水平均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各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腓总神经MNCV、SNCV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TSS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TSS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和AGEs水平,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type2-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3月入我院的90例老年tpye2-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为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单甲钴胺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为实验组。两组治疗3周。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检测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并且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后,实验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CV及SCV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加快;实验组患者的CR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实验组显效23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68.9%。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type2-DPN的临床疗效显著,应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3月一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在给予甲钻铵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照组只给予甲钴铵。共4周。观察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90.0%)明显优于对照组(65.0%)(P〈0.01);治疗后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都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更显著(尸〈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应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治疗,经过3周的药物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肌电图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42/45)比55.6%(2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49.5±3.2)m/s比(40.2±2.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利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钻胺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0.
赵艳  张进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7):2115-2118
目的探讨益脉康分散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80例(136眼)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68眼)。对照组患者口服甲钴胺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益脉康分散片,2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眼压、视野平均光敏度、视野平均缺损、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睫状后短动脉(PCA)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59%、9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视野平均光敏度显著提高,视野平均缺损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眼压、视野平均光敏度、视野平均缺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RA和PCA血流动力学指标中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显著升高,阻力系数(RI)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CRA和PCA血流动力学指标中PSV、EDV和RI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脉康分散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眼压、视敏度和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