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368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北京地区正畸患者对错畸形认识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正畸患者对错畸形的认识。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医科大学正畸科门诊咨询患者 10 38人 ,平均年龄 14.79岁及北京五个城区的五所中小学适龄儿童 10 0 0人 ,平均年龄 12 .6 8岁做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 :1.门诊咨询挂号患者对错畸形的了解程度低于普通人群。 2 .听说过正畸治疗的人群在北京五个城区无差异。 3.前来门诊咨询挂号的患者了解正畸治疗的途径主要是社会关系和医疗途径。结论 无论是正畸治疗人群还是普通人群 ,对错畸形还很不了解 ,提高他们对正畸治疗的认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2.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曾患根尖周病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时机的选择。方法 选择42例符合试验纳入标准的患者病例,比较不同处理组完成矫治时间的差异和不同组患牙根尖周病复发的情况。结果 四个不同时间组完成矫治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加载时机组均可见根尖周病的复发,复发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伴根尖周病变的患牙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开始加载的时间并无统一标准,检查X线影像和患牙临床症状仍是重点,但患者自身因素也是应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33.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modified activator for treatment of open bite cases. The intermaxillary acrylic of the lateral occlusal zones is replaced by elastic rubber tubes. By stimulating orthopaedic gymnastics (chewing gum effect), the elastic activator intrudes upper and lower posterior teeth. A noticeable 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mandible was accomplished by a decrease of the gonial angle. Besides the simple fabrication of the device and uncomplicated replacement of the elastic rubber tubes, treatment can be started even in mixed dentition when affixing plates may be difficult.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估下前牙形态、接触点及下尖牙间宽度改变对正畸治疗后下前牙拥挤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156例下前牙旋转、拥挤复发患者的矫治前(T1)、矫治后(T2)以及保持3年后(T3)模型;以126例个别正常为对照组并制取模型。测量下前牙不整齐指数(mandibular irregularity index,MD-IRID)、下颌尖牙间宽度(man-dibular intercanine width,MD-ICW),计算下切牙牙冠近远中径(mesiodistal length,MD)与唇舌径(faciolingual width,FL)比例(MD/FL),并观察下前牙间的接触形式,分析以上指标与下前牙拥挤复发的关系。结果试验组T2期的下尖牙间宽度较T1期明显增大,而T3期的下尖牙间宽度较T2期又明显减小;下前牙临床排列整齐且IRID≤1.5 mm者,下切牙MD/FL正常或偏小,MD-ICW偏大;下前牙临床排列不整齐且IRID〉1.5 mm者,下切牙MD/FL偏大,MD-ICW偏小;严重复发者(IRID〉6.5 mm)下前牙接触点均有异常,邻牙间多为点接触,解剖接触点之间分离度大。结论 MD/FL偏大、下前牙间点接触及过度扩大下尖牙间宽度可能是矫治后下前牙拥挤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5.
Angle各类错及正常牙弓对称性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Angle各类错及正常的牙弓对称性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 以 4组不同类型错及正常者共 30 0人为研究对象 ,采用YM 2 115三维测量仪精密测量其模型 ,用圆锥曲线模拟牙弓形态 ,利用曲线方程的参数之一旋转角 (θ)分析牙弓对称性。结果 无绝对对称的牙弓 ,牙弓不对称也无固定的方向。正常牙弓基本是对称的 ,存在极小范围的不对称。而错总体说来比正常牙弓不对称发生的频率及程度高 ;除ClassIII外 ,下牙弓比上牙弓易出现不对称。各组中ClassII2和ClassIII不对称的发生频率均较高。结论 不同类型错者牙弓不对称发生的频率及程度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6.
错(牙合)畸形对成年人人格倾向影响的多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成年人不同错(牙合)畸形的人格倾向研究,探讨不同错(牙合)畸形对成年人人格倾向的关系和影响.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量表(EPQ)对360例昆明地区正常(牙合)和患有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的汉族成年患者的人格倾向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牙颌畸形各重度组与正常(牙合)组EPQ存在显著差异性.畸形程度、年龄与精神质特质成正相关性,文化程度与精神质特质成负相关性;畸形程度、性别与内外向性特质成负相关,文化程度内外向性特质成正相关;畸形程度、文化程度、年龄与神经质性特质成正相关,安氏Ⅲ类成人患者神经质性特质分值高于安氏Ⅰ、Ⅱ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结论:牙颌畸形各重度组的人格倾向与正常(牙合)组存在显著差异性;性别、畸形程度、年龄、文化程度在对成年人人格倾向影响上起到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总结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拔牙病例的疗效。方法 :对20例年龄在14~25岁的骨性Ⅱ类Ⅰ分类病例 ,采用上颌拔除第一双尖牙 ,下颌拔除第二双尖牙 ,依据直丝弓技术矫治原则和顺序进行矫治。结果 :20例患者平均矫治时间为16 4个月 ,矫治后均达到了理想的侧貌外形 ,磨牙关系由Ⅱ类改变为Ⅰ类。前牙覆盖覆牙合正常 ,咬牙合关系良好。ANB角由平均5 4°±1 1°改变为3 1°±1 2°,Z角由60 3°±2 4°改变为74 2°±2 2°,AO -BO距离由6 6±2 1mm改变为3 0±1 0mm。结论 :临床使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拔牙病例 ,是行之有效的 ,且具有操作简单 ,缩短疗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38.
错(牙合)畸形的下颌功能运动轨迹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错畸形者的下颌运动轨迹进行分类。方法对错畸形患者的口颌功能进行临床检查并以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进行轨迹分析。结果对223例错(男106名,女117名,平均年龄146岁)的观察表明,将近40%的患者存在功能性错,特定的错类型常呈现出特征性的下颌运动轨迹。同时发现,下颌运动轨迹受上下颌骨、肌肉、关节及牙齿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结论本项研究总结归纳出功能性错的分类方法(包括功能性1、2、3、4类错)。  相似文献   
39.
目的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探讨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19例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过程,并对矫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总成功率达到84.21%。结论在正确选择适应证、严格控制牙周状况、注意牙周炎矫治特点的情况下,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青春前期骨性Ⅲ类开<牙合>畸形患者的正畸治疗的机械性原理.方法 8例替牙期骨性Ⅲ类开<牙合>畸形患者,年龄7~9岁,平均(7.9±0.8)岁.患者均为手术适应证但拒绝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接受面罩前牵引、磨牙<牙合>垫、快速扩弓和固定矫治,结束后随访2年.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患者获得咬合、功能和面容的全面改善,结果 稳定.与矫治前相比,上颌骨逆时针旋转(5.3±1.7)°(P<0.01),长度增加并前移;下颌骨体顺时针旋转(2.6±0.5)°(P<0.01),升支长度增加;下切牙舌倾(5.7±0.4)°(P<0.01),而面部生长方向维持不变.结论 利用牙颌面矫形治疗的机械原理,可以引导生长发育期的骨性Ⅲ类开<牙合>畸形患者的生长,获得稳定和美观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