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盐酸氟桂嗪对缺血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玲  张毅  苏敏  蔡琰 《上海医学》2000,23(11):647-649
目的 探讨盐酸氟桂嗪(西比灵)对缺血损伤的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缺氧缺糖条件下培养神经细胞,作为体外缺血损伤模型;实验组为无糖培养剂中添加40μmol/L西比灵,对照组为无糖培养剂,测定缺氧损伤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细胞大小(支配面积)、以及所释放的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分析判断西比灵的作用。结果 实验组细胞的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所支配面积大于对照组细胞,所释放的乳酸脱氢酶活性低于对照组。结论 西比灵能抵抗缺氧缺糖损伤后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的升高,能有效减少缺氧缺糖对细胞所造成的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氟桂利嗪(FNZ)、拉莫三嗪(LTG)及两药联合经孕鼠给药,对胎鼠宫内缺血缺氧性脑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孕20d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FNZ组,LTG组,FNZ LTG组和对照组。前3组大鼠于脑缺血缺氧术前3d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分别为FNZ0.5mg/(kg.d),LTG10mg/(kg.d),FNZ0.5mg/(kg.d) LTG10mg/(kg.d)。第3天给药后3h,每组取8只孕鼠制作宫内缺血缺氧模型,剩余2只孕鼠直接行剖宫产取胎鼠,每胎5只。于缺血缺氧后6、12、24、48h分别取胎鼠血清0.5m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结果胎鼠缺血缺氧后,血清CK-BB水平明显升高。FNZ组、LTG组及FNZ LTG组胎鼠缺血缺氧后各个时间点血清CK-BB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均P<0.01)。联合用药较单个药物应用效果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产前预防性口服FNZ、LTG对胎宫内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川芎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头部刺痛或胀痛、头晕目眩、恶风畏寒、肢体沉重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头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效果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84.
Flunarizine effects on oxidative stress in migraine patien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rophylactic activity of flunarizine in migraine is attributed to its antioxidant properties and to the relief of cerebral vasospasm in which nitric oxide (NO) is involved. We investigated the antimigraine activity of flunarizine and its influence on NO and oxidative marker bioavailability in 25 subjects suffering from migraine without aura and in 25 healthy controls. Urinary samples coll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flunarizine (5 mg orally per day for 6 months) were assayed for NO stable metabolites (NOx) and 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 (TBARS). Urinary levels of NOx and TBARS were higher in migraine sufferers before treatment than in healthy controls. No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NOx levels in migraine sufferers, before and after flunarizine treatment; urinary TBARS levels were decreased after flunarizine treatment (P < 0.05) and remained persistently higher than in healthy controls (P < 0.05).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lunarizine did not prevent NO-mediated vasodilatation, while it proved effective in limiting the oxidative reactions occurring in migraine sufferers.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与血塞通联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4)与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愈率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观察组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结论氟桂利嗪与血塞通联合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治愈率与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葛蝉芍药汤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51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氟桂利嗪1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采用自拟葛蝉芍药汤,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l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蝉芍药汤治疗偏头痛效果优于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天麻醒脑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内科门诊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90例,按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Ⅰ组30例和对照Ⅱ组30例。治疗组给予天麻醒脑胶囊联合氟桂利嗪;对照Ⅰ组给予天麻醒脑胶囊,对照Ⅱ组给予氟桂利嗪。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停药后随访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头痛疗效指标优于两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Ⅰ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Ⅱ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天麻醒脑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程度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
小剂量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剂量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常规剂量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效果不佳病人改为半量(2.5mg/d)治疗,并与常规剂量相比较.对所有治疗病人进行头痛发作期症状控制率及发作频率的效果、总有效率和远期疗效观察比较.结果 小剂量西比灵组和常规用量组对比,小剂量治疗组对头痛发作控制率(25%)和总有效率(81%)均较后组好,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对服用常规剂量西比灵后无效,甚至症状加重的偏头痛患者,小剂量西比灵仍有较好治疗效果,显效率高,远期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9.
游明瑶  伍国锋 《贵州医药》2009,33(8):698-701,F0003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对杏仁核点燃鼠模型脑内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及谷氨酸(glutamate,Glu)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制作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单纯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氟桂利嗪组,再分别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脑内Pgp及Glu表达并比较各组的变化。结果(1)癫痫模型组中杏仁核、海马、颞叶P-糖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多、谷氨酸灰度值减少(灰度值越高,Glu的表达越少),氟桂利嗪组中Pgp表达的阳性细胞计数减少、谷氨酸灰度值增多(P〈0.05)。(2)Pgp和Glu的表达均以杏仁核最强,特别是在模型组中,其次为海马和颞叶。结论(1)氟桂利嗪在杏仁核电刺激点燃模型中可明显抑制杏仁核、海马、颞叶Pgp、Glu的表达。(2)Pgp、Glu在杏仁核、海马、颞叶中表达程度不同,以杏仁核表达最强。  相似文献   
90.
小剂量阿司匹林片对盐酸氟桂利嗪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平 《中国药事》2010,24(1):33-34
目的测定小剂量阿司匹林片对盐酸氟桂利嗪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5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72mg盐酸氟桂利嗪或25mg阿司匹林和72mg盐酸氟桂利嗪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盐酸氟桂利嗪浓度,分别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口服72mg盐酸氟桂利嗪或25mg阿司匹林和72mg盐酸氟桂利嗪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经统计学比较,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片对盐酸氟桂利嗪的药代动力学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