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0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157篇
基础医学   38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59篇
内科学   278篇
皮肤病学   236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432篇
预防医学   351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135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复发性阴道炎患者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患者宫颈分泌物中NG,UU,CT的特异性DNA。结果412例阴道炎中检出三种病原体共185例,阳性率为44.9%。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178例,NG,UU,CT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67%,61.62%,18.91%。混合感染7例,NG+UU2例,占1.08%,UU+CT5例,占2.70%。结论NG,UU,CT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病原体,应加强门诊筛查。  相似文献   
102.
支原体与衣原体感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与衣原体感染的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支原体采用IST2培养及药敏试剂盒、衣原体采用法国VEDALAB试剂盒检测。结果376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216例解脲脲支原体(Uu)培养阳性,阳性率为57.4%;35例Uu与人支原体(Mh)混合培养阳性,占9.3%;125例沙眼衣原体(Ct)阳性,占33.3%;药敏结果除对交沙霉素、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外,Uu Mh混合感染对其他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单纯Uu感染,多西环素、交沙霉素、普拉特霉素对支原体感染敏感性最高。结论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主要以Uu发病率最高,治疗支原体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Ct)感染后大鼠着床期间子宫内膜形态学改变及肌动蛋白的变化。方法:大鼠雌雄合笼建立早孕模型,取正常妊娠组和Ct感染后妊娠组大鼠子宫,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改变及荧光免疫组化检测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SEM示对照组子宫腔可见有微绒毛的分泌细胞;实验组腔上皮细胞表面有的可见破损,微绒毛少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荧光强度主要定位于腔上皮细胞胞质/胞膜,妊娠第4,5,6天沿胞质顶部分布较密集,而底部较弥散;妊娠第7天顶部强度有所增加;感染组的荧光强度均弱于相应正常组,在妊娠第5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眼衣原体感染后可能通过破坏子宫腔上皮分泌细胞,进而影响其内成分肌动蛋白,从而干扰早期妊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愈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培养法和免疫层析法,对156例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后愈合不良的妇女和130例宫颈炎物理治疗后愈合正常妇女的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检测。结果愈合不良组156例宫颈分泌物中检测出解脲支原体64例,阳性率为41·0%;沙眼衣原体51例,阳性率为32·7%;同时检测出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10例,阳性率为6·4%。愈合正常组130例宫颈分泌物中检测出解脲支原体23例,阳性率为17·7%,沙眼衣原体3例,阳性率为2·3%;同时检测出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0例。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的愈合与宫颈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有关,物理治疗前应重视对病原体的检查,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肺炎农原体(CPn)感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对有CPn慢性感染的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1组和有CPn急性感染的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2组进行经颅多谱勒超声检查,并与同期非CPn感染的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1组中颅内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血管有3支和3支以上的患者明显少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均P〈0.01),供应梗死病灶的主要血管的平均峰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而阻力指数和脉动指数均高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均P〈0.05),尤其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结论CPn慢性感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病变虽不如非CPn感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广泛,但其梗死,区供血血管不仪血流慢,且阻力高和弹性差。  相似文献   
106.
陈正贵  彭明  马立坚 《中国医药》2006,1(3):133-13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CP)、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其关系。方法分别检测冠心病组75例、非冠心病组50例和正常健康组55例的血清CPIgG、IgM和HPIgG及IgM,同时测定3组受试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PIgG、IgM和HPIgG、IgM及hs-CRP含量高于非冠心病组(均为P〈0.05)和正常健康组(P〈0.01)。结论CP和HP感染及hs-CRP含量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及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1425例疑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NGU)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同时对支原体检测阳性标本进行菌落计数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1425例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总分离率为28.2%,其中男性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为11%,女性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总分离率为38.7%。Uu菌落计数结果为≥104cfu/ml,女性(32.2%)明显高于男性(7.8%);Mh菌落计数结果≥104cfu/ml,女性(2.3%)与男性(1.1%)基本相同。支原体对九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各不相同,其中强力霉素(DOX)和美满霉素(MIN)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NGU患者中支原体和衣原体是主要的病原,监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DOX和MIN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NGU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8.
盆腔粘连与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trachomatis,CT)和解脲支原体 (ureaplasmaurealyticum ,UU)感染与盆腔粘连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 ,并试图找到预防和降低盆腔粘连发生的方法和途径。方法 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金标免疫斑点法 ,将 5 0例妇科既往无盆腔手术史 ,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中有盆腔粘连患者作为盆腔粘连组 (观察组 ) ,4 0例同期妇科腹腔镜和开腹手术中无盆腔粘连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宫颈分泌物和手术标本中的CTDNA、UUDNA ,以及两组患者血清中抗CT和UU抗体。结果 观察组宫颈分泌物CT和UUDNA阳性率分别为 32 %和 4 0 % ;血清CT和UU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34%和 4 8% ;手术标本CT和UUDNA阳性率分别为 2 6 %和 30 %。对照组宫颈分泌物CT和UUDNA阳性率分别为 7 5 %和 1% ;血清CT和UU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5 %和 10 2 5 % ;手术标本CT和UUDNA阳性率分别为 2 5 %和 5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盆腔粘连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孕妇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待产的正常孕妇149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母体血清中的抗UUIgG和抗CTIgG抗体,二者均未检出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对象随访至妊娠结束,并详细记录分娩过程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UIgG阳性组及复合阳性组[UUIgG( )且CTIgG( )]其早产、胎膜早破及死胎、畸胎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P<0.05;P<0.01,P<0.05,P<0.01)。结论UU、CT感染可以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如早产、胎膜早破、畸胎、死胎,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无症状沙眼衣原体 (Ct)、溶脲脲原体 (Uu)感染与输卵管不孕症的关系。方法  42例输卵管不孕症患者作为观察组 ,3 4例有正常生育史育龄妇女作为对照组。取宫颈分泌物和外周血血清分别采用PCR和ELISA法检测两组标本中Ct和Uu的感染情况。结果 输卵管不孕症组宫颈分泌物中 ,Ct阳性率为 2 6.2 % (11 42 ) ,Uu阳性率为64 .3 % (2 7 42 ) ,Ct和Uu混合阳性率为 14 .3 % (6 42 ) ;对照组中Ct阳性率为 5 .9% (2 3 4) ,Uu阳性率为 11.8% (4 3 4) ,Ct和Uu混合阳性率为 0 ;两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1)。输卵管不孕症组外周血血清中Ct阳性率为 2 .4%(1 42 ) ,Uu阳性率为 4.8% (2 42 ) ,Ct和Uu混合阳性率为 0 ;对照组中Ct阳性率为 2 .9% (1 3 4) ,Uu阳性率为 5 .9%(2 3 4) ,Ct和Uu混合阳性率为 0 ,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无症状Ct和Uu感染与女性输卵管不孕症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