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9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观察乙肝疫苗是否增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于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hepatitis B virus transgenic mice,HBV-Tg)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给予HBV-Tg腹腔注射CIK细胞,皮下注射乙肝疫苗,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HBV DNA水平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并用HE染色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CIK细胞降低了HBV-Tg鼠外周血中病毒载量,血中CD3~+、CD4~+及CD8~+细胞增多,乙肝疫苗和CIK细胞联合应用后,这种作用增强.结论 乙肝疫苗增强了CIK对于HBV-Tg小鼠的治疗作用,这种增强作用是否通过增加体内CD3~+、CD4~+及CD8~+细胞,尤其是CD8~+细胞而实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抗CD3抗CEA双特异性单链抗体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在体内杀伤胃癌的作用。方法将BGC823细胞种植裸鼠后,建立裸鼠胃癌模型,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CIK细胞和CIK细胞+双特异性单抗,每3天治疗1次,共6次,取出肿瘤组织称重,并计算出各组的抑瘤率。结果在体内,CIK组和CIK+双特异性单抗组均可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27.4%和41.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IK组与CIK+双特异性单抗组的瘤体积、瘤重、抑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IK细胞本身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加入抗CD3抗CEA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后,抑瘤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3.
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CIK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9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5例胃癌术后化疗联合CIK治疗的患者(化疗联合CIK治疗组)及同期对照130例术后单纯化疗的胃癌患者(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化疗周期数与CIK治疗次数的分组点;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检测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化疗联合CIK治疗组胃癌患者的3、5年总生存率稍高于单纯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vs 47%,55%vs 23%,P>0.05)。化疗联合CIK治疗组胃癌患者的3、5年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48%vs 31%,47%vs 20%,P<0.05)。化疗联合CIK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96个月,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32个月(P=0.001);化疗联合CIK治疗组患者的中位无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36个月,高于单纯化疗组的23个月(P=0.011)。单因素分析发现,TNM分期、化疗周期数和CIK治疗周期数与胃癌患者的OS相关;TNM分期、手术方式和CIK治疗周期数与患者的PFS相关。多因素结果显示,化疗周期数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CIK治疗周期数不仅是影响OS,也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术后单纯化疗相比,化疗联合CIK治疗明显延长胃癌患者的OS,而且CIK治疗次数增加,临床疗效会更显著。  相似文献   
54.
柴琴  安东建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469-2471
目的研究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从34例晚期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加入含有IFN-γ、IL-2、抗CD3单抗等细胞因子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扩增后的CIK细胞总数在4.5~6×109之间,分三次回输给患者。检测患者回输前后瘤体变化,免疫学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改变,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和毒副反应。结果 34例接受CIK治疗的患者中,外周血中CD3+、CD4+、CD4+/CD8+和NK细胞(CD16、CD56)均显著上升(P0.05),CD8+下降。有效率(CR+PR+MR)为79.4%。24例CEA升高者19例下降,8例CA125升高者6例下降,4例CA199升高者均下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毒副反应轻。结论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能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健康人和肿瘤患者外周血来源的CIK细胞的体外扩增速度、细胞表型和杀伤活性;观察健康人CIK细胞对裸鼠体内移植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常规无菌采集健康人和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10份,定向诱导成CIK细胞,然后直接活细胞计数法比较两者的扩增速度;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两者细胞表型;MTT法比较两者对K562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取30只裸鼠分为3个组,预防组:裸鼠先尾静脉注射CIK细胞,连续5天,第6天背部皮下接种A549细胞。治疗组:裸鼠于第一天接种A549细胞,次日,分为3组,第一组局部(接种A549部位)注射CIK细胞;第二组尾静脉注射CIK细胞;第三组局部(接种A549部位)及尾静脉均注射CIK细胞,均连续治疗5天。对照组:裸鼠,第一天背部皮下接种A549细胞,第二天开始在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连续5天。四周后处死全部裸鼠,测量肿瘤大小,称重,计算肿瘤体积,抑瘤率,并做病理检查。结果健康人CIK细胞的扩增速度显著高于肿瘤患者CIK细胞(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健康人CIK细胞CD3^+CD8^+、CD3^+CD56^+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患者CIK细胞(P〈0.05);健康人CIK细胞对K562,LOVO的杀伤活性强于患者CIK细胞(P〈0.05)。对照组各裸鼠背部皮下移植瘤出现较早,并且以相近速率快速生长,体积较大;CIK细胞预防组及治疗组中局部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的移植瘤出现较晚,生长较慢,体积较小,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更佳(P〈0.05)。结论体外实验中,健康人CIK细胞体外扩增快,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强于肿瘤患者CIK细胞。动物实验中,健康人CIK细胞对裸鼠移植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IL-24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体内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1)从健康人外周血中提取单个核细胞,第一天加入IFN-γ(1 000 IU/mL),第二天加入IL-1(100 IU/mL)、CD3mAb(50 ng/mL)、IL-2(300 IU/mL)诱导CIK细胞,另一组与IL-1、CD3mAb、IL-2同时加入IL-24(1 000 IU/mL);(2)建立HepG2肿瘤细胞株荷瘤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五组,每三天分别测量肿瘤大小。结果 IL-24诱导CIK细胞治疗组荷瘤小鼠实体瘤体积小于其它组(P<0.05)。结论 在CIK细胞诱导过程中加入IL-24能明显增强其体内的抗肿瘤活性,对临床上把CIK细胞用于生物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张莹  贾英杰  李小江  王蕾  杜梦楠  张潇潇 《中草药》2018,49(7):1647-1651
目的探究注射用黄芪多糖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治疗中晚期气虚型非小细胞肺癌的协同作用,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5例经明确诊断为中晚期气虚型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CIK细胞静脉回输(每次100 mL,每周一、三、五回输,共计5次,细胞总数1×10~(10)/mL),联合治疗组加用注射用黄芪多糖(每天250 mg,静脉滴注至回输最后1 d,共计10 d),10 d为1个周期,间隔1个月后行第2周期治疗,共治疗2个周期。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为69.4%,高于对照组36.1%,差异显著(P0.05);两组卡氏评分(KPS)有效率分别为77.8%与55.6%,差异显著(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外周血中CD3~+和CD4~+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在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懒言方面均有改善,其中在神疲、乏力、自汗、懒言方面改善明显,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血液学毒性及肝肾毒性。结论注射用黄芪多糖联合CIK细胞治疗可控制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病灶进展,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气虚证症状,提高机体功能状态,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5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同时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时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CIK细胞及相关免疫调节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1、3、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54.72%、64.15%、75.47%.术后1例患者出现粒子脱靶和迁移,1例患者出现气胸,2例患者出现咯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白细胞减少和放射性肺损伤,本组治疗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外周血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外周血TNF-α、IL-2、IL-4、IL-6、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较好,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同时可以调节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免疫调节因子的表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9.
范丽华  汪徳文  于正荣 《癌症进展》2017,15(11):1322-1324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8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奈达铂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CIK进行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不良反应以及3年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4+/CD8+比值在治疗后均提高,且研究组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放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结论 同步放化疗联合CIK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增强了患者的免疫力,能够提高患者的耐受力,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酸性环境对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细胞杀伤肝癌HepG2细胞的影响。方法 利用IFN-γ、IL-2及CD3抗体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获得CIK细胞。在pH6.5及pH7.4条件下将CIK细胞和荧光素酶标记的HepG2细胞(HepG2-luc)按不同的效靶比混合培养,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HepG2-luc荧光强度并计算杀伤活性,用MTT法检测并计算杀伤活性。在pH6.5及pH7.4条件下,在含CIK条件培养液0、50%和100%的情况下培养HepG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坏死的细胞比例。结果 pH7.4时CIK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pH6.5时。CIK条件培养液作用下,pH7.4时HepG2细胞的凋亡坏死比例明显高于pH6.5。结论 酸性环境明显抑制了CIK细胞对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