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69例使用万古霉素类药物患者的病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2009年本院69例使用万古霉素类的住院患者,就其用药的指征、用法、病原学检查及处方医师资格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表现为:适应证过宽,82.61%的病例没有明确的用药指征,包括未做细菌培养、培养结果阴性或为革兰阴性菌;疗程过长或过短(最长22 d,最短1 d);79.41%的手术病例术后给药预防感染;联合用药比例高达95.66%,最多6种联用,且随意性大,更换频繁;72.86%的处方医师不具备开具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资格。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加大对临床用药监护的人力、物力投入。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我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对我院2011年117例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更换品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7例手术患者有114例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占97.44%。药物种类以头孢类为主,占86.4%。预防用药时间平均为3.44d。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档次高,首次用药时机不恰当,术后用药时间偏长、无指征换药等方面。结论需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的培训和管理,增强合理用药意识。  相似文献   
43.
陈英  陈晓宇 《中国药房》2012,(2):114-116
目的:评价广西地区医院3种清洁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选取广西地区10家三级甲等医院327份清洁手术患者出院病历,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对其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间、溶媒选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7例患者中,有324例应用抗菌药物(占99.08%),其中无指征用药者215例(占66.36%)、用药时机不当者147例(占45.37%)、术后用药时间过长者295例(占91.05%)、预防用药选择不合理者138例(占42.59%)、更换药物无指征者5例(占1.54%)、用法用量不正确者17例(占5.25%)、联合用药不合理者11例(占3.40%)、用药途径不合理者54例(占16.67%)。结论:该地区3种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严重,应采取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降低抗菌药物费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44.
陈英  李汇涓 《中国药房》2012,(22):2024-2027
目的:建立3种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模式,有效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方法:对广西地区10家三级甲等医院3种清洁手术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及统计学分析,建立适合本地区有效的、具可操作性的干预措施。结果:经过3个阶段干预,抗菌药物应用率降至62.55%,合理应用率显著提高,达到49%,平均用药疗程由5.29d降至1.92d,平均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下降。干预后抗菌药物应用范围降为4类20种,头孢唑林出现的频次明显升高(P<0.05)。经3轮干预后,预防用药在术前0.5~2h给药例数所占比例逐渐增多,平均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下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本研究可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AUD3年来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64.25DDD/100人/天下降到2010年的57.96DDD/100人/天。第3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和第2代头孢菌素为AUD最大的前3类抗菌药物,AUD最大的科室依次为ICU、妇产科、VIP科、呼吸内科、儿科。结论:从总体来看,我院抗菌药物的AUD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存在某些科室滥用抗菌药物、医师偏爱价格昂贵的广谱抗菌药物等问题。应严格限制第3、4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的临床应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6.
李玲  谢峥  高光武 《中国药房》2012,(34):3194-3196
目的:了解荆门地区18家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并分析其应用合理性。方法:抽取荆门地区18家二级以上医院(综合医院11家、中医院4家、妇幼保健院3家)2011年4-6月Ⅰ类切口手术540例患者病历,对预防用药率、用药时机合理率、品种选择合理率、应用疗程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家医院预防用药率达93.0%,用药时机合理率仅为30.1%,品种选择合理率为40.0%,总预防用药时间≥2d者占60%,联合用药102例,联合用药率为20.3%。结论:不同级别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率、用药时机、品种选择、应用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不合理用药情况普遍存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低于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还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47.
任云  彭曦  张永军 《中国药房》2012,(26):2446-2448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抗菌药物应用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以半年为一个时间段,统计重症监护室2008-201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同期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对每一时间段内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各类抗菌药物的总用药频度(DDDs)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第3代头孢菌素类、第4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酶抑制剂这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细菌耐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更加注意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特别是限制那些高潜在耐药的抗菌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为完善和修订抗菌药物说明书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常用抗菌药物说明书110份,摘录和统计有关儿童用药项目的表述。结果:标注儿童用法用量的占70.9%;儿童用药事项标注率为100.0%,其中详细标注占21.8%,标注儿童用药"尚不明确"的占40.0%,标注"儿童慎用"或"儿童禁用"占33.7%,标注"遵医嘱"或"用量酌减"占4.5%;标注儿童药动学仅占27.3%。国、内外不同厂家的儿童用药标注情况相近。结论: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抗菌药品说明书的安全监管,完善说明书中儿童用药项目的表述,增强儿童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引,以减少不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ICU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断为VAP的251例患者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检出病原菌73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346株(46.9%),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13株)、肺炎克雷伯杆菌(58株)和鲍曼不动杆菌(57株);革兰阳性菌( G+) 213株(28.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1株,MRSA 63株)、表皮葡萄球菌(45株)和溶血葡萄球菌(42株);真菌178株(24.2%);混合感染183例(72.9%).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于5%;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1.2%)最低,其次为阿米卡星(26.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2%),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超过60%;鲍曼氏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不超过20%;白色念珠菌的耐药率低.结论 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率和细菌耐药率都很高.  相似文献   
50.
林华  张德伦  杨思芸  李胜前  陈杰 《西部医学》2012,24(7):1300-1302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鲍曼不动杆菌(AB)标本分布、耐药情况、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预防与治疗AB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我院ICU分离的41株AB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标本85.37%)的分布、耐药情况及易感AB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B敏感率较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100%)、亚胺培南(92.5%),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严重。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高;应警惕并高度重视该菌感染及耐药监测,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