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81篇
  免费   7989篇
  国内免费   2686篇
耳鼻咽喉   631篇
儿科学   1971篇
妇产科学   1041篇
基础医学   11727篇
口腔科学   1429篇
临床医学   7954篇
内科学   13114篇
皮肤病学   1394篇
神经病学   7149篇
特种医学   24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6776篇
综合类   9291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7265篇
眼科学   1499篇
药学   12995篇
  46篇
中国医学   4128篇
肿瘤学   4990篇
  2023年   1292篇
  2022年   1603篇
  2021年   3195篇
  2020年   3070篇
  2019年   3658篇
  2018年   3593篇
  2017年   3259篇
  2016年   3029篇
  2015年   3250篇
  2014年   5157篇
  2013年   5869篇
  2012年   4917篇
  2011年   5656篇
  2010年   4743篇
  2009年   3941篇
  2008年   3758篇
  2007年   3568篇
  2006年   3166篇
  2005年   2648篇
  2004年   2384篇
  2003年   2153篇
  2002年   1819篇
  2001年   1506篇
  2000年   1202篇
  1999年   1203篇
  1998年   978篇
  1997年   890篇
  1996年   775篇
  1995年   697篇
  1994年   649篇
  1993年   565篇
  1992年   537篇
  1991年   504篇
  1990年   469篇
  1989年   390篇
  1988年   372篇
  1987年   286篇
  1986年   290篇
  1985年   940篇
  1984年   1162篇
  1983年   939篇
  1982年   1036篇
  1981年   993篇
  1980年   746篇
  1979年   673篇
  1978年   482篇
  1977年   391篇
  1976年   443篇
  1975年   330篇
  1973年   2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2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3日—4月7日于我中心住院治疗的62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1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治疗;同时,根据患者临床分型对上述患者实施非重症组与重症组亚组分析。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非重症组患者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重症组患者中,治疗组核酸转阴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3.62±2.12 )d vs.(9.25±0.9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腹泻发生率为46.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为轻到中等程度腹泻,经对症治疗后腹泻症状消失。结论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新冠肺炎非重症患者效果不明显,治疗重症患者,核酸转阴时间更长,虽临床应用总体安全性较好,但存在腹泻等不良反应,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平谷区65例布鲁氏菌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本区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及患者临床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 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收治的65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发病时间、发病区域、年龄与性别构成、初步诊断、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及诊治等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8~59岁,性别比为4.42∶1;以畜牧饲养者居多,约占64.62%,有明确动物或动物制品接触史63例,占96.92%,均为散发,无明显聚集性;全年中以4—6月发病率最高,占发病总数的53.85%;临床症状以发热(52例,80.00%)、乏力(34例,52.31%)、腰痛(26例,40.00%)为主;其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7.69%,排名较高的前3位分别是脊柱炎、关节炎、腰椎病变。65例患者首诊确诊49例,误诊16例,误诊率为24.62%。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试管凝集试验阳性35例,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30例。结论 布鲁氏菌病高发季节为4—6月,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从事畜牧业及相关产业人员为主要发病人群,以散发为主;布鲁氏菌病首诊误诊率较高,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传染病的关注,不断加强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了解湖北省成人业余基于屏幕久坐时间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统计和多水平模型分析湖北省2015年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问卷调查数据,针对湖北省6031名成年人业余基于屏幕久坐行为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52.4±14.2)岁,花费在屏幕上的平均时间为(177.3±136.9)分钟/天。>65岁和身体活动水平较高参与者在闲暇时间使用屏幕的时间比其他年龄组和身体活动水平中下的参与者少;大专及以上学历、未工作、在吸烟、超重参与者屏幕使用时间更多。结论 目前的结论表明,在所有人群中,特别是年轻人、失业者、高学历、身体活动水平较低以及超重者中,有必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基于屏幕久坐不动的行为。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分析济南市导致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 CVA6)分离株VP1基因特征及氨基酸变异。方法 2018年济南市HFMD常规监测病例样本经实时荧光RT-PCR检测,随机选择部分CVA6核酸阳性样本进行细胞分离鉴定,扩增阳性分离株VP1基因序列并进行同源性比较、氨基酸变异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18年共检测652份样本,其中CVA6核酸阳性率为47.85%(312/652),远高于人肠道病毒A组71型(human enterovirus A 71, EV71)(7.06%, 46/652)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 CVA16)(8.44%,55/652 ),为济南市HFMD最主要病原体。通过细胞分离成功获得14株CVA6病毒,经VP1基因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济南市CVA6分离株均为基因D5亚型,VP1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2%~100%和98.0%~100%,与2017年广东株(GenBank 登录号MG385796、MG385815)、广西株(GenBank 登录号MH018512)、云南株(GenBank 登录号LC413143)及2014年江西株(GenBank 登录号KY913482)等亲缘关系较近。VP1蛋白主要存在V174I等位点变异,与国内流行的D5亚型基本一致。结论 2018年CVA6病毒为导致济南HFMD的主要病原,与广东、广西、云南和江西等省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属于我国目前流行的基因D5亚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为了探索THSD7A对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以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宫颈癌C33a细胞和SiHa细胞培养及转染siTHSD7A基因,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方法在蛋白和基因水平对其验证。后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THSD7A沉默后对两种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细胞周期及凋亡的改变。结果 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沉默THSD7A的表达后,宫颈癌C33a细胞和SiHa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进入S期和G2/M期细胞数目减少,凋亡比例增高(P<0.05)。结论 提示THSD7A可能作为一种致癌基因,在宫颈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了解2020年宁夏新冠疫情期间SARS-CoV-2与常见6种发热呼吸道病原的检出情况、流行规律和感染特点,为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Real time RT-PCR技术对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6日期间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检的COVID-19筛查样本进行SARS-CoV-2和Flu等常见发热呼吸道病原进行定性检测,并收集各病原阳性患者人口学特征资料。结果 529例COVID-19筛查样本中,SARS-CoV-2阳性检出率为13.23%(70/529)。对COVID-19筛查样本中180份符合条件的FRS病例样本进行6种其他呼吸道病毒病原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2.78%(23/180),其中检出率较高的病原为Flu和HRSV,阳性率分别为5.00%和2.78%。各时间段内SARS-CoV-2阳性检出率存在两个较为明显的峰值,其他呼吸道病毒总阳性检出率稳中有降。SARS-CoV-2阳性检出率男性和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 60岁组及60岁以上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5.00%和24.39%,阳性病例在宁夏五市均有分布,银川市最多;其他呼吸道病原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41~ 60岁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0~20岁组,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12.20%,阳性主要集中于银川与中卫两市。结论 在常态下防控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应加强呼吸道传播病原快速筛查体系的建设以达到精准防控传染病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997.
《Vaccine》2022,40(27):3737-3745
BackgroundVaccines may induce non-specific effects on survival and health outcomes, in addition to protection against targeted pathogens or disease. Observation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infant Bac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 vaccination may provide non-specific survival benefits, while diphtheria-tetanus-pertussis (DTP) vaccination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mortality. Non-specific vaccine effects have been hypothesized to modify the effect of neonatal vitamin A supplementation (NVAS) on mortality.Methods22,955 newborns in Ghana and 31,999 newborns in Tanzania were enrolled in two paralle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 of neonatal vitamin A supplementation from 2010 to 2014 and followed until 1-year of ag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s were used to estimate associations of BCG and DTP vaccination with infant survival.ResultsBCG vaccin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d risk of infant mortality after controlling for confounders in both countries (Ghana adjusted hazard ratio (aHR): 0.51, 95% CI: 0.38–0.68; Tanzania aHR: 0.08, 95% CI: 0.07–0.10). Receiving a DTP vaccin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d risk of death (Ghana aHR: 0.39, 95% CI: 0.26–0.59; Tanzania aHR: 0.19, 95% CI: 0.16–0.22).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BCG or DTP vaccination status and infant sex or NVAS.ConclusionWe demonstrated that BCG and DTP vaccina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risk of infant mortality in Ghana and Tanzania with no evidenc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DTP or BCG vaccination, NVAS, and infant sex. Our study supports global recommendations on BCG and DTP vaccination and programmatic efforts to ensure all children have access to timely vaccination.Clinical trials registration: Ghana (Australian New Zealand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ANZCTR): ACTRN12610000582055) and Tanzania (ANZCTR: ACTRN12610000636055)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索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毒载量和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动态评估病情和预后方面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68例,健康对照者12名,通过ELISA检测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7A、IL-2、IL-21和IL-4表达水平,同时检测HBV DNA及转氨酶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较于健康对照者,初治CHB患者外周血IL-17A高 [17.50(11.99,25.36)vs14.14(9.01,23.68)pg/ml,Z=-2.001,P=0.045],IL-2低[57.19(31.10,79.92)vs73.06(62.41,105.84)pg/ml,Z=-2.509,P=0.012],IL-21高[37.12(23.85,77.66)vs(20.95±5.72)pg/ml,Z=-3.485,P<0.01],IL-4表达水平无差异。不同免疫状态的IL-17A表达有明显差异(H=8.870,P=0.031)。炎症活动状态CHB患者的IL-17A和IL-21更低、IL-2更高(P<0.05),IL-4无差异(P>0.05)。HBeAg阳性CHB患者、HBeAg阴性CHB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A、IL-2、IL-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7A:H=10.061,P=0.007;IL-2:H=6.576,P=0.037;IL-21:H=12.444,P=0.002)。初治CHB患者外周血IL-17A、IL-21、IL-4与HBV DNA无相关性(r=0.02、0.23、0.07,均P>0.05),IL-2与HBV DNA存在弱相关(r=0.32,P=0.01)。初治HBV患者外周血IL-17A、IL-21与ALT存在相关性(IL-17A:r=0.59,P<0.01;IL-21:r=0.49,P<0.01),与AST存在相关性(IL-17A:r=0.47,P<0.01;IL-21:r=0.36,P<0.01),而IL-2、IL-4与ALT和AST均无明显相关。ALT≥300U/L的初治CHB组、ALT<300U/L的初治CHB组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A、IL-2、IL-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7A:H=27.557,P<0.01;IL-2:H=8.581,P=0.014;IL-21:H=21.438,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17A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AUC值为0.8933(95%CI:0.7930-0.9936),IL-21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AUC值为0.7600(95%CI:0.6227-0.8973)。结论 IL-17A、IL-2和IL-21参与慢性HBV感染进程:初治CHB患者无论HBeAg阳性与否或炎症程度高低,外周血IL-17A和IL-21升高,IL-2下降;IL-2与HBV DNA有一定相关性;IL-17A和IL-21与ALT及AST均存在正相关;检测IL-17A和IL-2有助于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99.
1000.
Staphylococcus aureus (Cowan strain I) was used to absorb immune complexes from antiserum to poliovirus to which labeled N or H poliovirus antigens had been added, and the radioactivity in the pelleted organisms and in the supernatant was measured. Excellent agreement was obtained between values calculated separately from the pellet and supernatant readings, validating the use of supernatant measurements from a microtitration plate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