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205篇
  免费   52098篇
  国内免费   21023篇
耳鼻咽喉   6760篇
儿科学   14431篇
妇产科学   9354篇
基础医学   89312篇
口腔科学   13298篇
临床医学   58852篇
内科学   104582篇
皮肤病学   10038篇
神经病学   45683篇
特种医学   247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8篇
外科学   69144篇
综合类   82480篇
现状与发展   80篇
一般理论   14篇
预防医学   41191篇
眼科学   9842篇
药学   86023篇
  201篇
中国医学   27937篇
肿瘤学   50232篇
  2024年   1043篇
  2023年   9073篇
  2022年   13813篇
  2021年   30731篇
  2020年   22476篇
  2019年   25765篇
  2018年   21604篇
  2017年   22249篇
  2016年   23659篇
  2015年   26725篇
  2014年   41131篇
  2013年   45249篇
  2012年   43246篇
  2011年   44659篇
  2010年   36574篇
  2009年   36858篇
  2008年   35905篇
  2007年   35358篇
  2006年   31651篇
  2005年   25581篇
  2004年   19277篇
  2003年   16897篇
  2002年   13317篇
  2001年   11474篇
  2000年   10041篇
  1999年   8291篇
  1998年   7576篇
  1997年   7237篇
  1996年   6589篇
  1995年   6092篇
  1994年   5692篇
  1993年   4752篇
  1992年   4438篇
  1991年   4090篇
  1990年   3682篇
  1989年   3247篇
  1988年   2996篇
  1987年   2632篇
  1986年   2410篇
  1985年   4253篇
  1984年   4266篇
  1983年   2988篇
  1982年   3288篇
  1981年   2903篇
  1980年   2570篇
  1979年   2139篇
  1978年   1590篇
  1977年   1437篇
  1976年   1320篇
  1975年   90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总结近年来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稳定性重建方面的概念演化与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解剖特点、稳定型骨折与不稳定型骨折分类、稳定性复位与不稳定性复位、术中加压初始稳定与术后滑动二次稳定、内固定术后稳定性评估、早期下地站立负重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于股骨颈干骺端转换区,具有天然的内翻不稳定倾向。骨折复位质量是影响后续内固定物安放的最重要前提因素。判断骨折复位质量有对线和对位两方面,对线采用 Garden 指数;在对位方面,随着皮质对位理念(正性、中性、负性)的提出,特别强调前内侧皮质的相互砥住支撑(解剖、正性),是获得骨折稳定性复位的关键,而不再强调后内侧小转子骨块的作用。术后影像学的稳定性评分为早期下地站立负重提供了量化指标。但术中的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在术后头颈骨块滑动获得二次稳定的过程中,仍有皮质对位丢失现象,需研究其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取得良好对线的基础上,只要获得了前内侧皮质的相互砥住和支撑,并用内固定器械维持住,就获得了术后稳定性。术后稳定性评分优良者,可以安全地早期下地负重、站立行走活动。  相似文献   
82.
83.
84.
Introduction: In men,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 are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Therapeutic options are targeted to relax prostate smooth muscle and/or reduce prostate enlargement.

Areas covere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ajor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data on PDE5 inhibitors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tadalafil. It includes details of the role of the nitric oxide (NO)-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cGMP) – PDE5 pathway in the LUT organs (bladder and prostate) in addition to the available data on tadalafil in patients with LUTS secondary to BPH with or without erectile dysfunction (ED).

Expert opinion: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data have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PDE5 inhibitors induce bladder and prostate relaxation,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seen in storage symptoms in both animal models of bladder and prostate hypercontractility. Tadalafil is effective both as a monotherapy and add-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UTS secondary to BPH. Furthermore, as LUTS-BPH and ED are urological disorders that commonly coexist in aging men, tadalafil is more advantageous than α1-adrenoceptors and should be used as the first option. Tadalafil is a safe and tolerable therapy and unlike α1- adrenoceptors and 5-alpha reductase inhibitors, which can cause sexual dysfunctions, tadalafil improves sexual function.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中介和调节机制,为开展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2017-2018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某高校大一年级2 786名学生完成儿童期创伤问卷、状态特质抑郁问卷、自动思维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儿童期创伤、自动思维和消极应对对抑郁特质起正向的预测作用,积极应对对抑郁特质起负向的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12,0.43,0.14,-0.33,P值均<0.05)。自动思维中介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关系(Bootstrapping法的95%CI为0.03~0.06)。消极应对分别调节了儿童期创伤与自动思维和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关系(P值均<0.05)。结论儿童期创伤影响抑郁特质,其关系受到应对方式和自动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87.
正目前,临床上对于直肠癌常用的影像评估方法有MRI、螺旋CT、PET-CT、直肠腔内超声(ERUS)等。而MRI作为首选检查方式,对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环周切缘及周围器官侵犯等方面的评估均具有明显优势~([1-2])。通过MRI诊断淋巴结的方法通常是影像科医师逐层浏览每一幅图像,从中识别淋巴结的形状、界限及密度来判断,这种传统方式耗时较长且存在主观偏倚,导致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单药在标准治疗方案失败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设计,用PASS15 软件计算研究所需的样本量,从2017 年7 月到2018 年8 月入组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CRC患者52 例,给予阿帕替尼起始剂量750 mg或500 mg单药治疗;评估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随访评价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ORR、DCR、OS和安全性。结果:纳入研究的52 例CRC患者中45 例可以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其均为既往接受过至少2 次系统性化疗的晚期CRC患者。疗效:完全缓解0 例、部分缓解5 例、疾病稳定30 例、疾病进展10 例,ORR为11.11%、DCR为77.78%;预后:45 例患者的中位PFS 为3.95 个月(95% CI=3.16~4.74),中位OS为10.3 个月(95% CI=5.70~14.90);3 级以上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6 例(13.33%),高血压5 例(11.11%),蛋白尿5 例(6.67%),转氨酶升高4 例(8.89%),腹泻3 例(6.67%),疲劳2 例(4.44%),出血1例(2.22%)。结论: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标准方案失败的晚期CRC患者具有潜在的临床获益,安全性事件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通过现代检验技术研究筋疽(糖尿病足非缺血性坏疽)湿热毒盛证的糖脂代谢指标。[方法]收集136例筋疽(糖尿病足非缺血性坏疽)患者进行不同证型间指标的比较。[结果]湿热毒盛证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BG)、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其他证型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湿热毒盛证患者C-反应蛋白(CRP)、人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其他证型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筋疽(糖尿病足非缺血性坏疽)湿热毒盛证形成的原因与低营养状态下糖脂代谢紊乱引起的高血糖及持续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