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5篇
  免费   594篇
  国内免费   252篇
耳鼻咽喉   125篇
妇产科学   94篇
基础医学   235篇
口腔科学   957篇
临床医学   484篇
内科学   437篇
皮肤病学   89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76篇
综合类   1920篇
预防医学   243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503篇
  12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153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检查annexin Ⅰ在食管癌前病变到食管鳞癌不同病变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按照研究食管癌早期病变的病理学取材方法取材,选择含有不同程度癌前病变的食管鳞癌标本11例,经连续取材制片和免疫组化分析,比较同一病例由食管癌前病变发展到食管鳞癌的全过程中annexin Ⅰ的表达改变。结果 Annexin Ⅰ表达水平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中呈强阳性(11/11,100%),低度癌前病变(轻度不典型增生和中度不典型增生)减弱(3/8,37.5%),高度癌前病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明显减弱(12/14,85.7/%),食管浸润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阴性或显著减弱(15/15和3/3,100%)。Annex.in Ⅰ在食管低度癌前病变中的改变具有显著意义(P=0.002)。结论 Annexin Ⅰ是食管鳞癌早期侯选标志蛋白,在食管低度癌前病变时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102.
王安训  黄洪章 《肿瘤》2003,23(1):28-30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丙氧鸟苷(GCV)自杀基因系统对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方法 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细胞系)经HSV-TK/GCV系统治疗后给予放射治疗,采用LQ和单击多靶(SHMT)模型分析细胞存活曲线参数。结果 细胞存活曲线分析显示:单纯放射治疗组其α为0.1074,β为0.0158,D0为2.2576,Dq为3.5413;与单纯放射治疗组比较,HSV-TK/GCV治疗组α(0.2127)和α:β(9.496)值大,D0(1.4526)和Dq(2.2257)值小,其放射增敏率(SER)为1.55。结论 HSV-TK/GCV系统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可提高放射治疗对口腔鳞癌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喉鳞癌中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和p5 3表达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CD34和p5 3抗体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Envision方法 )对 5 4例喉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p5 3表达进行了检测 ,并取 10例声带息肉组织对照。结果  1.喉鳞癌组的MVD和 p5 3表达明显高于声带息肉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2 .p5 3表达与喉鳞癌临床分期 (TNM)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 ,p5 3在Ⅰ~Ⅱ期肿瘤中表达率低于Ⅲ~Ⅳ期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组p5 3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 ;而 p5 3表达与肿瘤组织病理分级无关 (P >0 .0 5 )。 3.喉鳞癌组织中MVD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 ,淋巴结转移组高于非转移组 (P <0 .0 5 ) ;而MVD与喉鳞癌临床分期 (TNM )和病理分级无关 (P >0 .0 5 )。 4 .喉鳞癌组织中MVD与p5 3表达无关 (P >0 .0 5 )。 结论 MVD和 p5 3表达与喉鳞癌生长相关 ,两者可作为预测喉鳞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中CD4 4v6、EGFR及nm2 3 H1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 0例食管鳞癌中CD4 4v6、EGFR及nm2 3 H1蛋白表达。结果 CD4 4v6、EGFR、nm2 3 H1蛋白表达总阳性率分别 6 4 %、70 %、5 0 % ;显示CD4 4v6及EGFR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率呈正相关 (P <0 .0 5及P <0 .0 1) ,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 (P <0 .0 0 5 ) ;而nm2 3 H1蛋白表达则与以上两者表达状况相反。结论 同时检测食管鳞癌中CD4 4v6、EGFR及nm2 3 H1基因蛋白表达水平 ,对判断食管鳞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潜能及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部N0的处理——声门上型喉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无肿大转移淋巴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适宜的处理方案。我院自1976年至1990年共外科治疗162例T1 ̄4N0患者。原发处进行各类学术治疗,颈部做上颈淋巴结切除术。有13例冰冻病理检查阳性,即做颈清扫术。149例病理阴性者观察随诊5年。颈部复发或转移者15例,颈部失败率为10.1%。全组5年生存率:T1N0为92.8%,T2N0为86.5%,T3N0为69.7%,T4N0为  相似文献   
106.
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了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p53基因第5、6、7和第8外显于的突变情况。结果显示:13例(32.5%)有p53基因突变,突变主要发生在第5和第8外显子,与癌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但伴淋巴结癌转移病例中p53基因的突变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本研究提示,p53基因突变存在于中、晚期食管癌中,并可能与食管鳞癌的进展与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7.
无法切除的复发头颈部鳞癌的姑息放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头颈部鳞癌术后复发患者行姑息放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对1988年7月至1996年2月在我科接受姑息放疗的106例患者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放疗后CR22.6%(24/106),PR38.7%(41/106),NR38.7%(41/106);总有效率为61.3%(65/106);放疗后挽救性手术成功率为4/9;疗后63.2%(67/106)的患者Karnofsky得分上升,症状减轻,生存质量提高;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4.7%(58/106)、21.7%(23/106)和5.7%(6/106);远处转移率29.2%(31/106),放疗并发症10.4%(11/106)。结论:姑息放疗是晚期头颈部鳞癌术后复发患者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为了提高疗效,放射剂量应尽可能高于50Gy,采用超分割连续放疗技术和避免分段。  相似文献   
108.
原发性阴道癌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对我院1979年至1990年收治的33例原发性阴道癌进行了临床分析。方法 本组发病高峰年龄为45-65岁。病变部位以阴道上1/3居多,病理类型巾60.6%。治疗方式包括单纯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其中二种方的综合治疗。结果 5年生存率Ⅰ、Ⅱ、Ⅲ、Ⅳ期分别为77.8%、47.1%、25.0%、0%。结论 临床分期、病变部位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均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检测子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铜、锌的变化,检测子宫颈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铜、锌水平的比较。材料与方法采用三电极直流等离子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法检测。结果子宫颈鳞癌患者血清铜(SCu)、铜锌比值(Cu/Z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Ⅲ期患者又显著高于Ⅱ期患者(P<0.001);放疗后癌灶完全消退者(CD)SCu、Cu/Zn明显下降(P<0.01);部分消退者(PD)二值仍处于高水平。结论:SCu和Cu/Zn可以检测放疗疗效,估计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0.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72岁,因“便秘、便血1年余,逐渐加重伴左腹股沟肿块10个月”,于2003年3月11日入院。患者1年前便秘。便时发现大便表面有鲜血,便后滴血,外用“马应龙痔疮膏”、口服“痔根断”后症状减轻。2002年5月发现左腹股沟部有一约“鸡蛋”大小肿块,抗炎治疗后消失,诊断不详;同年8月再次出现左腹股沟部肿块,便秘加重,大便带血增多,用药治疗无效。于2003年3月7日就诊于“曲靖市某医院”,CT示:“腹膜后腔静脉与腹主动脉间、盆腔内、两侧腹股沟见大小不等肿大淋巴结,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融合,直肠壁环形增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