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35篇
  免费   885篇
  国内免费   756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505篇
妇产科学   69篇
基础医学   559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3705篇
内科学   3632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133篇
特种医学   10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2541篇
综合类   7890篇
预防医学   1692篇
眼科学   61篇
药学   3546篇
  28篇
中国医学   1425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451篇
  2022年   462篇
  2021年   478篇
  2020年   508篇
  2019年   551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447篇
  2016年   506篇
  2015年   622篇
  2014年   1111篇
  2013年   1096篇
  2012年   1466篇
  2011年   1559篇
  2010年   1309篇
  2009年   1440篇
  2008年   1566篇
  2007年   1490篇
  2006年   1465篇
  2005年   1360篇
  2004年   1254篇
  2003年   1171篇
  2002年   1048篇
  2001年   879篇
  2000年   779篇
  1999年   629篇
  1998年   563篇
  1997年   462篇
  1996年   460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84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对59 例(62膝)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男24 例,女35 例;年龄26~65 岁,平均47.6 岁.全部患者术后积极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12~27个月,平均1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髌骨倾斜角、外侧髌股角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术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具有创伤小、精确彻底、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膝前区疼痛伴髌骨外侧倾斜且软骨退变轻的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特重度烧伤患者腹腔压力增高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根据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的测量值分为两组:IAP≥12 mmHg者为腹内高压组,共10例;IAP<12 mmHg者为对照组,共6例。每日在固定时间检测患者腹腔压力一次,记录呼吸频率(RR)、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给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平均气道压(MAP)、呼气末正压(PEE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腹内高压组RR、PaCO2的变化与IAP的改变呈正相关,而PaO2、PaO2/FiO2与IAP呈负相关(P<0.05),MAP、PEEP与IAP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腹腔压力的上升与呼吸功能的指标具有相关性。对具有腹内高压危险因素的特重度烧伤患者应常规监测腹内压的变化,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预防腹腔内高压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2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5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的Clavien分级系统分析术后并发症,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36例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2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手术),29例行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术后16例患者发生20例次并发症,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2%(13/34),高于行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10.3%(3/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P〈0.05)。按照改良Clavien分级系统,本组患者Ⅰ、Ⅱ、Ⅲa、Ⅲb、Ⅳa、Ⅳb、Ⅴ级并发症分别为4、2、8、1、1、0、0例。全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8.4±2.9)d,发生Ⅱ、Ⅲ、Ⅳ级并发症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0.1±3.3)d,长于I级和无并发症患者的(7.7±2.5)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和是否使用手助器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X2=21.60,5.1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AⅢ级和未使用手助器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60,4.60,P〈0.05)。ASAm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Ⅱ级患者的17.00倍,未使用手助器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使用手助器患者的5.00倍。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但主要集中在ASAⅢ级以下患者,ASA分级和手助器的使用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94.
朱继业  倪彦彬 《消化外科》2013,(11):820-82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治疗手段已经从早期外科手术一枝独秀,变成现在内镜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百家争鸣。由于肝移植供肝短缺,断流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是我国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结合自身经验对传统断流手术进行改进,提出保脾断流术。该技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取得了较好的近期和远期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7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术后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半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半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3月。单因素分析采用,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0.6~61.7个月,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为18.80%(22/1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术前AST、术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后l周PLT、术后门静脉血栓是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危险因素(X2=7.326,5.290,10.112,4.020,9.23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术前食管胃底静脉3度曲张、术后门静脉血栓是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4.758,5.560,3.616,P〈0.0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食管胃底静脉3度曲张及术后门静脉血栓是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脾切除断流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聚四氟乙烯(PTFE)覆膜支架TIPS术后肝性脑病(HE)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0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PTFE覆膜支架行TIPS术.术后定期随访,采用寿命表法观察术后HE发生率,采用Cox回归分析HE影响因素.结果 TIPS在全部患者均获得成功.术后平均门静脉压为(2.37±0.29) kPa,较术前明显下降(t=22.8,P<0.01).随访期间27例(27/102,26.47%)确诊出现HE,术后6、12、24、36及48个月H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21%、34%、46%及66%.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P<0.001)和支架术后门静脉显影情况(P=0.007)为HE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PTFE覆膜支架TIPS术后HE发生率较高.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差,术后门静脉分支均不显影的患者术后HE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比较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S)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D)同开腹脾脏切除术(OS)加贲rJ周围血管离断术对于治疗伴有难治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门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内,77例行OSED术以及同期67例行LSED术治疗的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情况。结果LSED组的手术时间和OSED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757)。LSED组术中出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OSED组(P〈0.001,P=0.019)。术后LSED组ALT、AST以及TBIL三项指标明显低于OSED组(P=0.002,P=0.002,P=0.015)。术后PLT、WBC以及H11检查结果两组之间无叫显差别(P=0.786,P=0.056,P=0.973)。术后并发症LSED组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高十OSED组(P=0.037),其余并发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LSED术在治疗伴有难治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门脉高压症时具有安全、有效以及创伤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血液净化治疗(CBP)腹部创伤术后腹腔高压(IA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9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35例腹部创伤术后IA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早期CBP,将患者分为早期CBP组(17例)和对照组(18例)。比较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发病例数、IAH持续时间和预后情况;比较两组的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腹腔压力(IAP)平均值和乳酸水平。IAH持续时间、平均动脉压、PaO2/FiO2、IAP平均值和乳酸水平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ACS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早期CBP组出现ACS和死亡例数(分别为4例和2例)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3例和9例)明显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5.93;P〈0.05);早期CBP组IAH持续时间[(3.22±1.47)d]较对照组[(6.53±2.38)d]缩短(t=4.91,P〈0.05);早期CBP组的平均动脉压[(92.17±8.37)mmHg](1mmHg=0.133kPa)和PaO2/FiO2水平(309.80±74.7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92±8.35)mmHg和(256.60±85.5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2,2.04;P〈0.05);而早期CBP组的IAP平均值和乳酸水平[分别为(11.81±1.59)mmol/L和(2.05±1.31)mmol/L]则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38±3.87)mmol/L和(3.35±1.44)mmol/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2.79;P〈0.05)。结论腹部创伤术后腹腔高压的早期CBP是一种能有效降低IAP和预防ACS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波生坦联合他达拉非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活动耐力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8年11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B组采用他达拉非联合常规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波生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活动耐力、心功能、肺动脉高压情况和血液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试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均升高(P<0.05),且A组6min步行试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指数评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收缩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A组低于B组(P<0.05)。结论波生坦联合他达拉非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良好疗效,能够改善活动耐力,增强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整体及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并评价局部心肌与肺动脉压力增高时的关系。方法测量18例肺动脉高压(PH组)患者及18例健康者的右室心肌各节段及整体三维斑点应变值。结果 PH组患者整体纵向应变(LS)、圆周应变(CS)及面积应变(AS)均减低;LS中,PH组各节段应变值较健康组明显减低;AS及CS中,流入道及流出道各节段应变明显减低。各整体应变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AS中,各节段应变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LS中,除心尖游离壁外余节段应变值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CS中,只有流入道3个节段应变与肺动脉压力有相关性。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