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28篇
  免费   1705篇
  国内免费   1437篇
耳鼻咽喉   506篇
儿科学   402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866篇
口腔科学   187篇
临床医学   7872篇
内科学   6434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2330篇
特种医学   27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5404篇
综合类   14406篇
预防医学   2155篇
眼科学   261篇
药学   5005篇
  111篇
中国医学   2506篇
肿瘤学   428篇
  2024年   268篇
  2023年   1097篇
  2022年   961篇
  2021年   1117篇
  2020年   1196篇
  2019年   1171篇
  2018年   564篇
  2017年   1028篇
  2016年   1228篇
  2015年   1426篇
  2014年   2512篇
  2013年   2451篇
  2012年   3121篇
  2011年   3359篇
  2010年   2961篇
  2009年   2871篇
  2008年   3102篇
  2007年   2900篇
  2006年   2650篇
  2005年   2557篇
  2004年   2142篇
  2003年   1867篇
  2002年   1503篇
  2001年   1317篇
  2000年   1053篇
  1999年   862篇
  1998年   814篇
  1997年   735篇
  1996年   647篇
  1995年   527篇
  1994年   414篇
  1993年   344篇
  1992年   246篇
  1991年   236篇
  1990年   202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3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辅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对颈动脉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TIA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d,连续服用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检测;随访6个月,分别记录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变薄,斑块面积显著缩小,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和斑块面积、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10.3%)明显低于对照组(21.6%)(x~2=4.762,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辅治能有效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脂水平和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3.
目的在中老年人群中评估碳酸饮料饮用频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人群来自"天津人群慢性炎症与健康促进队列(TCLSIH)"研究。碳酸饮料饮用频率通过信效度验证的问卷调查得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厚与颈动脉斑块采用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碳酸饮料饮用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结果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碳酸饮料不同饮用频率组人群IMT的比值比(95%置信区间)在男性人群中为1.00,0.89(0.62, 1..28),0.97 (0.65, 1.43)(趋势性P0.05);在女性人群中为1.00,0.59 (0.26,1.24),0.83 (0.41, 1.60)(趋势性P0.05);碳酸饮料不同饮用频率组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比值比(95%置信区间)在男性人群中为1.00,0.86 (0.58, 1.25),0.86 (0.56, 1.29)(趋势性P0.05);在女性人群中为1.00,0.94 (0.47, 1.77),2.20 (1.21,3.91)(趋势性P 0.05)。结论该研究表明在中老年女性人群中,过高的碳酸饮料饮用频率(≥每周1杯)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营养学报,2019,41(2):122-128]  相似文献   
34.
35.
林小燕  邹宇  邓梦夏 《广东医学》2020,41(17):1814-1817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鼻腔狭窄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先天性鼻腔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疗效及技巧。结果 8例患儿接受手术治疗,1例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全部患儿顺利出院,术后半年拔管,随访至术后1年,无再狭窄,手术治愈率为100%。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采用儿童内镜设备、金属尿道扩张子、鼻科骨钻和等离子刀行鼻道成形术,术后留置鼻腔支撑架治疗先天性鼻腔狭窄安全有效,对婴儿手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6.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能替代内膜剥脱术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动脉分叉处独特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决定了该处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易发生的部位,造成管径的狭窄而导致脑组织远端血流动力学性梗死。另外,沿颈动脉球内侧壁的血流保持层流,有着很高的流速和很强的剪切力,而其外侧壁处血流的分离、停滞、湍流和复杂震荡的剪切力都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脱落。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卒中发生的10%~20%),对其治疗是多年来受全球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37.
目的总结在体外循环不停跳下完成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手术的经验。方法鼻咽(32~36℃)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停跳液,保持心脏缓慢空跳下完成畸形矫治。结果全组11例患者除2例出现血红蛋白尿外,全部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心功能均在Ⅱ级以上,2例留有3/6sm杂音。结论心脏不停跳下完成肺动脉瓣狭窄矫治术,可有效减轻心肌缺血性损伤、再灌注损伤和低温生理紊乱。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探讨血管内水解可脱卸弹簧圈结合球囊封堵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技术操作要点,适应症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本组共10例患者采用水解可脱卸弹簧圈结合封堵球囊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直径在5mm-10mm。先用大弹簧圈使其在瘤内成篮,然后再用小弹簧圈进行填塞,根据瘤体的大小,可用数个由大到小的水解可脱弹簧圈直至把瘤体腔填塞完全,结果:10例颅内动脉瘤获得完全致密栓塞均获得成功,术后不定期随访,载瘤动脉保持通畅,无再出血及脑缺血性事件发生,动脉瘤无复发,效果良好。结论:水解可脱卸弹簧圈结合球囊封堵法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效果良好,是首选的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完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1 病例报告 例1 男性,26岁。因高处坠落导致会阴部损伤、尿道直肠瘘和会阴部感染入院。先后施行膀胱、乙状结肠造瘘及多次尿道重建、成形术,排尿恢复。但因肛门狭窄、结肠造口不能回纳转入我科。查体:会阴部皮肤有瘢痕,肛指检查只能插入示指末节,且病人感觉剧烈疼痛。用直径10mm的子宫颈扩张器进行扩肛,每天2次。逐渐换用直径较长的扩张器并延长扩张时间。70天后可放入直径20mm的扩张器,随后将乙状结肠造口回纳,重建肠道。随访2年,排便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40.
患者,男性,70岁。因“左肺鳞癌术后5年,发现气管内转移4月余”收治。患者于2001—10确诊为“左肺中分化鳞癌”,2001—11行“肺癌根治术”切除左上肺。2005—11—10因“间断性咯血、气短50d”在我科查纤支镜见:距声门约5cm处见气管左侧壁一新生肉芽肿突向管腔,占据管腔1/2以上,表面渗血,触之易出血。局部病检示:左肺鳞状细胞癌(中分化),确诊:左肺鳞癌术后气管内转移。患者同时合并有:①高血压病Ⅲ期;②左侧脑梗死后遗症;③2型糖尿病。化疗5个周期后复查纤支镜:气管内瘤体缩小,占据管腔约1/3—1/2,宽基底,表面充血,无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