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61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252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843篇
预防医学   152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847篇
  7篇
中国医学   30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6 毫秒
91.
目的:比较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6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42/45),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效果优于阿昔洛韦滴眼液效果。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艾滋病携带者并发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6例艾滋病携带者并发带状疱疹患者,全部病例均行HIV确认试验阳性、CD4+T淋巴细胞检测〉350个/mm3,疱疹出现在胸、腹、颜面、头、大腿等部位;治疗方法为阿昔洛韦片O.8g,3次,d,连用10d,局部应用阿昔洛韦乳膏外敷,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等。结果痊愈12例,疱疹干涸、结痂;有效4例,部分结痂,临床症状改善。结论阿昔洛韦阿昔洛韦乳膏对艾滋病并发带状疱疹患者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93.
泛昔洛韦并理疗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泛昔洛韦并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和TDP特定电磁波联合应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并与泛昔洛韦、阿昔洛韦相比较.方法 135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50例)用泛昔洛韦口服,每次250mg,每日3次,同时采用TENS、TDP特定电磁波分别患处治疗,每日1次,连续10d;对照A组(45例)口服泛昔洛韦,每次250mg,每日3次,连服10d;对照B组(40例)口服阿昔洛韦,每次200mg,每日5次,连服10d.结果 观察组的止疱、止痛、结痂、脱痂时间均较对照A组、对照B组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的止疱、止痛、结痂、脱痂时间较对照B组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泛昔洛韦并TENS和TDP特定电磁波联合应用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作用协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4.
目的:评估中西医结合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中的效能及安全性。方法:将80名我院门诊就诊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40例,给予滴眼液点眼联合中药口服,对照组给予滴眼液点眼联合阿昔洛韦片口服,用药后于1、3、5、7、14及28天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治疗的有效率、全身不良反应。结果:分别接受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发现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能够减少西药对肝肾、胃肠道损害,同时增加机体的抵抗力,用药安全可靠,在临床上简易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倒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4例,分别是治疗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护理以及退热等处理。其中,治疗组给予阿昔洛韦加入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加入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天一次,疗程为5天。结果:两组经过一个疗程的隔离药物治疗后,均取得一定的疗效。其中,治疗组中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5.8跖。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性达到了83.3%。此外,治疗组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照组中的1例患儿出现一过性血小板减少,在病愈后恢复正常。结论:阿昔洛韦是广谱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可缩短发热时间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作用,迅速控制病情,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双料喉风散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两组均予常规清洁创面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用阿昔洛韦注射液10mg/(kg·次),2次,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料喉风散于饭后、睡前直接喷于患处,3次,d,喷后半小时内禁止进食,两组7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总有效率71.7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发热、流涎、疱疹等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双料喉风散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8.
1病例 介绍患者,女,59岁,因左小腿红斑伴疼痛2天,于2012年7月3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左小腿水肿性红斑且局部皮温高,边界清楚,可触及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轻度肿大。体检:T:38.0℃,P:92次/分钟;血常规:WBC:18.0×10^9/L,NE:90%。诊断为丹毒。给予注射用青霉素480万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经过7天的治疗后(未用其他药物),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和聚肌胞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阿昔洛韦和聚肌胞治疗,对照组给予聚肌胞肌注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在临床疗效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愈时间、止疱时间、水疱干涸的时间以及止痛的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和聚肌胞治疗带状疱疹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蛇眼穴刺血挑毒法联合胸腺肽、阿昔洛韦等对大面积带状疱疹治疗效果。方法本科于2008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应用蛇眼穴刺血挑毒法(1次/d)联合胸腺肽(1.6mg,1次/d肌注)及阿昔洛韦片(0.2g,每4h一次口服)并予营养神经、清创换药及抗感染等方法治疗12例大面积带状疱疹患者,连续治疗15d后判定疗效。结果 12例患者均痊愈,有效率100%,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未发生后遗神经痛。结论蛇眼穴刺血挑毒法联合胸腺肽、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大面积带状疱疹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