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1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5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78篇
基础医学   172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441篇
内科学   266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23篇
特种医学   1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4篇
综合类   1669篇
预防医学   1305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527篇
  1篇
中国医学   266篇
肿瘤学   10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260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男性不育和精液中微量元素关系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长凤 《天津药学》2000,12(4):40-41
  相似文献   
992.
许成岩  苏启昌 《山东医药》2000,40(16):13-15
为观察了T药宫内节育器(TmIUD)的临床效果及副反应,采取随机放置方法,分别放置TmIUD280例,TCu220CIUD276例,并随访60个月。结果显示置器后60月末,TmIUD及TCu220C IUD的累积续用率分别为94.66/每百妇女及85.24/每百妇女(P〈0。01),因症取出率分别为0.53/每百妇女及5.8/每百妇女(P〈0.01),血置器后3 ̄36个月,TmIUD各种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血清蓝蛋白与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冠心病患及36例正常人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血清蓝蛋白(CP)水平,并与OX-LDL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浆OX-LDL及血清蓝蛋白水平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清蓝蛋白与OX-LDL水平呈显正相关。结论:作为的载体,蓝蛋白可能促进体内OX-LDL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了解肾病模型中锌、及硒的变化.方法由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制作肾病模型,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实验d14时留取24h尿后活杀取血及肾组织进行锌(Zn)、(Cu)、硒(Se)及其它有关指标的测定.结果模型组动物呈现出类似于人类微小病变型肾病的改变,同时血清及肾组织中的锌、硒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则无明显改变.结论锌、硒减少与肾病的一些病理现象密切相关,有必要对临床肾病进行锌、硒的监测并适当补充.  相似文献   
995.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致命的神经退化性疾病,在ALS所有的病例中有5%~10%是家族性ALS(FALS),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21号染色体上的SOD-1基因(编码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突变有关,但突变的Cu/Zn-SOD酶功能障碍并不能直接损伤神经元而导致ALS的发生。因为正常野生型Cu/Z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蓝蛋白(CP)的临床意义及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方法用火箭电泳法检测30例观察组患者血清PA、Tf、CP的含量;并与10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观察组PA为(137.50±6.42)mg/L、Tf为(1.67±0.10)g/L、CP为(614.14±36.09)mg/L。对照组分别为(249.50±7.10)mg/L、(2.35±0.002)g/L及(411.40±3.95)mg/L。观察组PA、Tf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CP显著升高(P<0.01)。此外,肝肾阴虚PA、Tf下降及CP升高水平与脾胃气虚比较也有显著差异。结论PA、Tf、CP可作为乙肝后肝硬化诊断,分析预后,考核疗效的参考指标。同时,中医辨证分型对判断病情轻重也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7.
参与诸多生命过程,稳态失衡会导致细胞死亡,该过程被称为死亡。肿瘤细胞为维持更高的细胞活性,负荷较高。利用载体及相关药物可以参与诱导肿瘤细胞的过载,引发肿瘤细胞死亡。现针对死亡与肿瘤的关系以及载体药物的抗肿瘤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究全血铁和全血及其交互作用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队列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2017年至2018年开滦集团队列人群中在3所定点医院随访的全部93例心血管疾病CVD男性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与病例按照年龄、工作类型1∶4个体匹配的372名非心血管疾病(non-CVD)男性人群为对照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方法检测全血中铁和的含量。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评估全血铁和对心血管疾病CVD的单独效应,采用自适应弹性网络方法构建全血铁与的环境风险评分作为共同暴露,并进一步估计该评分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的关联。结果病例组中的全血铁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全血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在校正年龄、吸烟、饮酒、超重、高血压、糖尿病、贫血、高血脂症和高敏C反应蛋白后,相比于低血铁组,高血铁组发生CVD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3.17倍(OR=4.17, 95%CI:2.23~7.79,P0.001),低血组发生CVD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高血组增加了3.26倍(OR=4.26, 95%CI:1.73~10.45,P0.01)。风险评分0.232组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是风险评分≤0.232组的8.96倍(OR=8.96, 95%CI:4.47~17.95,P0.001)。结论高血铁和缺乏可能是CVD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环境风险评分可作为评价血铁和共同暴露的指标,对CVD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测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999.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与尿铜蓝蛋白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与尿蓝蛋白(Cp)浓度的变化及探讨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与速率散射免疫浊度法检测57份血清Cp,并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浊度法检测110例健康对照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p,尿Cp与肌酐(Cr)比值及尿白蛋白(Alb)与Cr比值。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与血糖控制不良组,糖尿病肾病组与无糖尿病肾病组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放射免疫法与速率散射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清Cp相关性与可比性良好;血清Cp的正常参考上限为542 mg/L(110例健康人的97.5%可信区间),尿Cp/Cr的正常参考上限为0.892 ng/mmol(110例健康人的97.5%百分位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p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其中血糖控制不良组血清Cp值显著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1),有糖尿病肾病组尿Cp/Cr显著高于无糖尿病肾病组(P<0.001);尿Cp/Cr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61.4%,符合率为75.0%。结论:检测血清Cp水平对于了解糖尿病的病情有一定参考价值,联合检测尿Cp/Cr与Alb/Cr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离子转运蛋白(CTR)是一系列参与机体离子吸收、转运、利用、贮存和清除等离子稳态调控的复杂体系,在离子参与调控氧化应激、能量产生、黑色素形成、神经肽生物发生和结缔组织成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电离辐射诱导CTR表达的改变影响了离子在细胞中的分布,电离辐射诱导的细胞和组织中离子积聚伴有高亲和力离子转运蛋白1 (CTR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以及外排转运蛋白离子转运ATP酶α肽(ATP7A)表达水平降低,进而激活胞内氧化还原反应,加重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死亡是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CTR可促进电离辐射后死亡的发生,推测辐射引起CTR1表达上调和ATP7A降解进而导致细胞辐射敏感性增加可能通过死亡途径介导,提示放射损伤的发生发展与CTR介导的离子稳态调控有密切关联。现对几种关键稳态蛋白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CTR介导的离子稳态调控在正常组织辐射损伤中发挥的生物学作用和调控机制及与死亡的关系进行全面综述,为正常组织辐射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